

越野挑战赛的由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杨帆)
比赛第五项:团队划船
比赛第七项:泥路一线轮滑
比赛第四项:攀岩
中国代表队:(左起)陈颖、周磊、孙海滨、臧海波、曹欣欣和臧江波
越野挑战赛与帆船赛会有什么联系呢?然而,它的由来确是从一次帆船赛开始的。1987年,法国记者热拉尔·菲西(Gerard Fusil)在阿根廷采访怀特布雷德环球帆船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手会聚一堂,重温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惊险历程。
这时菲西突发奇想:如果将这项赛事带上陆地,又将如何?如能成事,由男女队员混合组成的参赛队伍将会和过去几个世纪的探险家那样,全凭自己的坚韧和技巧,和大自然作生死较量。
正是这个突来的念头引发了后来举办的为期两周的越野耐力赛——莱德赛(Raid Gauloises)。比赛在没有路标的原野上进行,每支参赛队伍有5名选手,其中至少有一名女性,所有参赛队均自带食品和饮料。和从前的探险家一样,参赛者都只能借助于非机动动力,最多只能使用像山地车、独木舟和海上皮划艇这样较为现代的工具。
于1989年举行的首届莱德赛横贯新西兰的南岛,全程400英里。狂风暴雨、河水暴涨,甚至还有暴风雪,这使出发时的35支队伍中仅有5队勉强支撑到了终点。但是,赛事激发出了越野赛同行非凡的想象力。铁人3项原本是地球上最艰苦的赛事,它需要游泳2.4英里、骑自行车112英里再跑26.2英里,现在它突然成了二等赛事,世界之“最”已经让位给了莱德赛。
为了让选手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浓厚的兴趣,菲西开始采取每年更换比赛地点的办法。1990年的比赛在哥斯达黎加举行。为了对付那丛林里遍地都是的蛇,选手们不得不自己带着防毒注射液。后来,赛事又移到了新喀里多尼亚、阿曼和马达加斯加。到1994年在波尔尼奥举办莱德赛时,40个参赛席位,竟然有数百支队伍报名争夺。面临如此踊跃的参赛热情,谁能不心动?于是莱德赛首次生出了一个分支,这就是美国的艾科挑战赛(Eco Challenge)。
和莱德赛一样,艾科挑战赛也进行两周,全程数百英里,但是参赛队伍增加到了75支。莱德赛经常有大量的国际媒体进行跟踪报道,而在美国举办的艾科挑战赛更成了新闻媒介的新宠,曝光率更高,因此也更得赞助商的青睐。原来只有室外用品的制造厂商感兴趣的莱德赛,到了现在艾科挑战赛,却有诸如可口可乐和万事达信用卡等跨国公司大把大把地送钱上门。
但是,舍得搭上3个星期的时间来参赛的人毕竟有限,于是赛程太长这个问题被提了出来。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就被前莱德赛和艾科挑战赛运动员美国人唐·贝克(Don Baker)设法解决了。家住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唐·贝克设计出了世界上绝无仅有、比赛仅一天的“越野挑战赛——Triple Bypass”。“一天赛”要求每个参赛队有3名队员,参赛项目有越野跑、山地车、皮划艇,还有一些直到比赛当天方才“亮相”的神秘项目。比如第一年是彩弹射击球和智力拼图;第二年,唐·贝克要求选手参加像打高尔夫球和搭帐篷这样颇有难度的活动。这可以让双脚得到休息,也有助于建立起团队精神。
“一天赛”现在已成了发展最快的越野挑战赛,世界各地同时举办几项这样的比赛,数千选手踊跃参加,作相当于入门水平的较量。在经历过了一天的越野挑战赛之后,选手们再去参加更高水平的莱德赛和艾科挑战赛。
不过,也有人直接参加越野挑战赛的一个新领域,这就是“分段挑战赛”。分段赛可以说是呼应环法自行车大赛创造出来的。比赛放弃参赛队不停顿进行的惯例,每天比赛4至8个小时,晚上休息睡觉。第二天起床后再投入赛事。累积用时最少的队获胜。这是一个集越野挑战赛的过去和现在于一体的组合,它更能吸引一些从事其他耐力赛如铁人三项的选手参赛,加强赛事的刺激性和竞争性。
越野挑战赛的未来将会是怎样?有人说,它可能进入奥运会。现在已经有人提出,运用分段赛的比赛办法,将越野挑战赛引入奥运会。国际奥委会正努力用像单板滑雪和山地车这样新兴的现代化的项目,来取代一些“老古董”项目,所以越野挑战赛自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目前人们正在努力使它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不管这种努力的结果如何,这个当年显得羽毛未丰的项目今后的发展前景肯定非常远大。 自行车越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