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电影院看什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晓莉)
京城影院忙改造
北京市电影院的改造从年初一直持续到现在,而在《泰坦尼克号》放映之前就完工的影院无不享受到这笔投资的超额回报。事实上,设施的完善总是意味着收入的提高。大华电影院在9年时间里改造3次,每改一次,票房均提高3成。
各家影院改造的重点,一是环境设施,主要是提高舒适度,改善空气质量,门脸也要尽量豪华气派;一是技术设备更新。“大华”、“首都”和“澳华”在《泰坦尼克号》票房上之所以与其他一线影院拉开较大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们的环绕立体声数字音响设备。
提供更多的享受,赚回更多的钞票
消费者的要求是一点点提高的。摆脱了一边看电影一边闻厕所味儿的尴尬后,肯定会更在意影片本身提供的声光享受。于是电影公司、影院和技术设备提供者在这一点上达成利益共识——提供更多的享受,赚回更多的钞票。
电影公司希望人们一走进影院,就被试音系统的强大功效所震慑,不再那么挑剔。
提供震耳欲聋的音响效果的主要是3家彼此竞争的设备公司,它们是杜比数字系统(Dolby)、数字剧院音响系统(DTS)和索尼动力数字音响系统(SDDS)。3大系统在工作原理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确非原来的模拟音效所能比拟。数字体现的寂静或爆炸声才更接近真实的状态,这些观众是知道的。人们不了解每一特定系统对他们意味着什么,而这正是Dolby,SDDS和DTS的难点,因为很难明确指出谁更略胜一筹。
这时候设备公司需要电影公司来充当说客。1993年,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写信给各大影院,要求它们放映《侏罗纪公园》时采用最新的DTS拷贝,从而挑起了一场数字设备之战。有趣的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是DTS的股东。
目前一部正被好菜坞看好的名为《哥斯拉》的影片制片人也采用同样的手法要求采用索尼的八声道SDDS。他们认为这是让观众体会到野兽的原始野性的唯一途径。
现在的结果是:“杜比”排名第一,DTS 是它的有力竞争者,“索尼”可怜巴巴地排在第三位。
电影院该做出哪些努力呢?模拟音响系统肯定换不来可以盈利的票房,所以第一步要购进先进的数字设备。每套“杜比”和“索尼”设备价值1万美元,DTS便宜一些,也要5000美元。如果要购进“索尼”全八声道设备,则要花费1.5万美元。
先进的设备并不意味着一切,影院要先获得专家认证,才能被看电影的人所接受。现在美国放映正火的一部有关飞行器的名为《TEX》的影片,在片首就打出了THX字样。THX是《星球大战》制作人乔治·卢卡斯的又一战果。
卢卡斯为影片《杰迪归来》的发行设计了THX,即为影院提供精确的音响标准,以影片放映效果达到卢卡斯混音室里的水平。现在影院都以获得乔治·卢卡斯签发的THX资格而引以为荣。
去年经THX改造的有770家影院,现在全世界有2000家采用THX标准。据说要获得THX认证大约要花费1万美金。所需改造包括在屏幕后面设置9英尺高的障碍墙等项目。有些影院还需铺设木地板以减少从外界进入的噪音和空调风扇的嘎嘎声。
THX提供所需设备的清单,每年影院要付给卢卡斯大约1500美元的年费,以保全好名声,和接受那些不请自到的便衣THX侦察员的检验。
挑剔的理由
面对观众,电影公司、设备公司、电影院的利益一致,关起门来,它们之间还有许多复杂的交易。比如,不仅电影院购买设备要付钱,电影公司也要向设备公司付钱以获得这些数字拷贝的拥有权。当然,这些在它们之间流来流去的钱最终来自走进电影院的人的口袋。
所以人们是有理由挑剔的。过去挑剔的结果很可能是放弃看电影这项娱乐。现在却可以在各种系统很难捕捉的细小差别间寻找自己的偏好。京城影院的改造无疑在创收的同时,也吊起了人们的胃口,它们还得不断努力。 电影院索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