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很酷的篮球

作者:李伟

夏天很酷的篮球0

在体育的竞赛场,随处都充斥着商业的气息  

很容易在街上看到这样的少年——他们穿着肥大的T恤衫或是NBA球队的大背心,脚上蹬着一双运动鞋,手里拿着一只篮球。

篮球,这曾是中国最为普及的运动,在乡村、在军营、在学校,到处可见规范或不规范的篮球场,篮筐上锈迹斑斑。

如今城市里不愿落伍的少年们又迷恋上了篮球,此时的篮球却另有一股时尚的味道。

我想有双乔丹鞋

“足球有什么意思,22个人在那么大的场子上抢一个球,踢足了90分钟可能还进不了一个球。篮球多带劲儿,每边就5个人,像NBA比赛,一进就是一百多分。”说这话的是个个子高高豆芽菜身材的男孩子,他叫薛格非,是灯市口小学5年级的学生,说话地点是北京二中的篮球场。

这个夏天,每天上午的8点到10点,薛格非和他的同学们——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穿着过大的蓝色球衣在北京二中的篮球场上敏捷地穿梭着,相对于他们稚嫩的身躯显得相当庞大的篮球在他们的手间灵活地飞舞。“你快点传”,“你太独了吧”,“你以为自己是乔丹啊”,这是场上最常听到的几句话。这是北京体校举办的一个少年篮球训练班,专门请到了北京队的教练,为这群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进行训练。

“我们班里很多同学都喜欢篮球,只是没有地方可以玩,我们来这里训练主要是有场地可以打球。”薛格非的同学陈一朔说,“我从一年级开始打球,开始是觉得好玩,可以锻炼身体,但是现在,就已经不能不玩了。”家长们对这些孩子的爱好显然没有太多的意见,陈一朔的妈妈在门口等着孩子,“反正他的暑假也没事,打打篮球还锻炼身体呢,我也想给他买一双好鞋,这样比较舒服”。家长的支持使得他们的爱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全家都看NBA,我妈喜欢罗德曼。”说这话的胡卫东满屋子都是乔丹海报画。他的家里还有两个篮筐,没事就小试身手。这里的孩子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篮球。而NBA的那些球星对他们的影响更是巨大的。薛格非喜欢像乔丹一样吐舌头,曲洋喜欢学马龙在罚球前穷念叨,那些充满魅力的巨星的小动作也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

这些孩子穿着同样的球衣,但是鞋子却是各式各样,球鞋成了他们品位和身价的象征。他们中间球技最好的张海鹏是个不爱说话的小家伙,他坐下时,那双漂亮的球鞋非常抢眼。“我穿的是乔丹鞋,六百六一双,是我妈给我买的。”“耐克”是他们的首选,因为那是NBA巨星的品牌,而这其中又是乔丹鞋最为牛气。“我的这双是匹克,才一百八,”薛格非显然不太满意自己的球鞋,但是他接着说,“不过我妈已经在给我攒钱了,我的脚长得太快,所以我妈想在我的脚长得慢一点的时候,买一双新的给我,我看好了,是一千二百五的那种乔丹鞋。”

薛格非所在的学校附近,有北京最大的一家体育用品商店,这些孩子们放学之后喜欢到那里去看看,有哪些衣服哪种鞋子是最新的款式。

男儿当入樽

这是1998年的夏天,这时候世界杯正在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上海的青少年也同样陷入了一场疯狂,但是征服上海的不是世界杯和罗纳尔多。收视率调查表明,任何一场世界杯赛事,包括开幕式在内,收视率都没能超过日本卡通片《男儿当入樽》(又名《篮球飞人》),红头发的樱木花道和他的那些看起来吊儿郎当的同伴们击败了上海所有的电视节目。本地的王牌节目——每晚6:30的晚间新闻的收视率由百分之二十跌到百分之十几,原因是《男儿当入樽》的播出时间是6:15分。7月中旬,这场疯狂进入高潮,中国电视史出现一个奇迹——每晚7点档的电视黄金时段首次让位于一部卡通片,而且是一部重播的卡通片,它的名字叫《男儿当入樽》。

当地报纸用了近乎文学化的描述语言——没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一夜之间,上海这个城市的住宅小区,居民新村,老式里弄里,诞生出无数由中小学生自发组建的篮球队。《男儿当入樽》可能把中国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在本世纪末推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全市的少男少女们都几乎挤到了篮球场上。上海最大的体育用品商店的橡胶篮球几乎卖疯了,一天卖出好几箱,篮板几乎脱销。在延安中路到巨鹿路间有一条不过数百米的弄堂。每天放学,总有不少于4支少年球队在此比赛。放学后的大街小巷时时可见独自一人、微耸双肩、低头走路的孤独身影,他们说:“《男儿当入樽》的主人公流川枫就是这么走路的。”

小孟是北京24中的高二学生,由于地域的原因,他无法卷入这场风潮。但是,这不影响他对篮球的强烈兴趣。这部著名的漫画作品,他早就熟得不能再熟,他的同学在上课时间都传看这本漫画,甚至还有那些很文静的女生。小孟的板寸发型酷似樱木花道。

长春市第5中学的师冰兵也熟知《篮球飞人》这部卡通,他有时甚至会模仿书中主人公的样子扮一下酷——在球场上潇洒地手插进裤兜里。师冰兵身高1.87米,15岁,已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他来北京是参加“李宁杯”全国青少年夏令营的,但在许多场合,他还是愿意穿着他的“耐克”。

这个夏令营由《中国青年报》和中国篮协发起,协办单位中则有大名鼎鼎的国际管理集团和负责篮球职业联赛推广的北京巴斯博格公司。

打篮球打商战

要想推动消费,最好就是把篮球跟孩子捆到一起,阿迪达斯公司进军美国篮球运动鞋市场的标志性行为之一就是赞助了去年的全美篮球高中生训练营,他们知道,这些孩子将是NBA的未来。

耐克公司8月份在北京推出了三对三篮球赛,此举或许能扭转他们第一季度以来的销售颓势,他们本打算接纳304支球队进行比赛,但从北京各大商场的报名点的统计来看,参赛球队将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每个球队都要穿“耐克”提供的T 恤、戴“耐克”提供的帽子,价值200余元。

夏天很酷的篮球1

向往着NBA的孩子们,无疑是未来的消费大军  

李宁体育用品公司的副总经理张向都先生接受采访时讲到了他在北京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的经历,一个小时中,该商店售出42双运动鞋,其中27双为“耐克”,他说,李宁体育用品公司要做一些策略上的调整。以前,他们愿意赞助参加奥运会或亚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今年则准备放弃对亚运会中国代表团的赞助,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开发,同时对青少年体育活动给予更多的关注。

7月29日,一场名为“青春健康与品牌意识”的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北京体育大学卢元镇教授讲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他的孩子为他买了一双耐克鞋,鞋舌头上标明的号码是43,但卢教授怎么也穿不进去,几经琢磨和探问,卢教授才明白这双43号的假耐克为什么会小,他说,“耐克”在中国设厂,厂里的员工经常会把原材料偷出来自己再制作以假乱真的耐克鞋,这样,鞋舌头上标明是43号,但鞋底也许只是40号的。

卢教授说,即使是这样的产品,在学生中仍有很大的市场,关键就在于品牌,而中国的运动服装牌子有数万种,大多处于粗制滥造的混乱状态。

北京建工技校是钱澄海篮球学校的训练基地,该校校长张东光先生则希望国内一些体育厂商能更关注学生的市场,他说在学校里,一支篮球队就是全校学生们的偶像,那么赞助一支优秀的学校篮球队,也能有所收益。

就像无法把篮球跟NBA分隔开来一样,也很难把“耐克”跟篮球分开来,因此,青少年的篮球热潮与各商家的利益也是息息相关的。

NBA的雄心壮志是在本世纪末使篮球成为世界第一运动,打篮球的孩子们相信这一点。

因为篮球已成为一项很“酷”的运动。

在商业推动之下,篮球潮流还会“酷”下去。 篮球乔丹鞋

上一篇: 熊猫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