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时尚这场游戏推波助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李孟苏)

我为时尚这场游戏推波助澜0

28岁的时装摄影师娟子有两张“标签”:新丝路模特经纪公司旗下的十位名模陈娟红、瞿颖、包海

青等人的合影;陈娟红一头红发,身着“薄涛”礼服在云南迪庆高原的蓝天白云下。

记者:你为什么放弃学了四年的服装设计?

娟子:目前在国内做服装设计是件很奢侈的事,太累。从事时装摄影,反倒更能张扬我渴望表现和

唯美的个性。

记者:你为“薄涛”拍的照片美丽得像油画,但服装的细节却被模糊了。时装和摄影你如何平衡?

娟子:我希望人们从我拍的照片中找到一个品牌服装的感受。比如“薄涛”的一贯设计风格是收腰

、大裙摆,线条唯美、修长,比较庄重,只要抓住这种气势就够了。至于要看清服装的结构怎样,

尽管看它的产品样本好了。

记者:你的摄影理念不会和服装公司的老板发生冲突吗?

娟子:我们事先会把一切都沟通好,我把我对服装的感觉和某些处理告诉他。比如休闲服,它不是

一种款式的设计,而是一种生活的设计,拍摄休闲服我就要表现一种生活的状态和情趣。如果沟通

不好我不会接这单工作。

记者:你在拍摄过程中似乎更多地加入了你个人对服装的演绎。

娟子:我从来不问设计师赋予服装的意图,我有自己的体会,而有些想法是设计师没有想到的。我

不愿单纯地去记录服装,而要通过镜头进行再创造。拍摄对象首先是种生命,然后才有结构、光线

和色彩。我不允许模特穿上衣服后刻意去展示它,而是抓住一个真实的瞬间去强调它。

记者:时装摄影作为一种商业推广手段,你觉得这些照片是你的作品还是作业?

娟子:在现今的商业运作中,我个人创作的余地不是很大的。我可以根据创作意图自由选择服装、

模特、化妆师和场景。在尽可能传达出品牌含意的同时,我抓住打动我的东西,这可能是一缕光线

、模特的一个眼神、一丝微笑或一个转身带起的裙裾飞舞。我不过多地在技术上考虑。商业化不是

低俗的代名词,成熟社会中的商业应该是高尚的东西。但有时广告公司设计好了文案,要求我按照

画好的草图拍摄,我会拒绝。

记者:你和你的工作伙伴都是时尚的代言人,在你心目中“时尚”是什么样的?

娟子:“时尚”是场游戏,华丽、喧嚣,一些人创造了它,我又为它推波助澜。只要了解我们的工

作情况,就能看清“时尚”的实质。服装的面料、款式,模特的眉型、口红的深浅、情绪,背景、

道具……所以指导人们消费的“时尚”全是我们策划出来的。所以生活中我是不为“时尚”所累的

娟子:比如陈娟红,是个好模特,但很少见到她的好照片。那些照片上她有富贵气,穿得很好,生

活优裕,但不开心。她化妆时选用了别人认为美的标准,浓浓高高的眉弓,又厚又大的唇形。我要

求化妆师尽量淡化她的眉和唇,突出她眼睛的深陷和脸型的欧化。这样的化妆和相应的状态使她为

“薄涛”服装的形象推广做得很成功。

记者:你的作品多数发表在宣扬时尚的刊物上,你认为这些刊物做得怎样?

娟子:这些刊物很势利,看多了就成了它们的奴隶。但有一部分人需要“时尚”这方面的指导。我

的心里常有一种忧伤——我希望时尚的主流人群是那些气质高贵、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但现在的

时尚杂志办得很浅,响应“时尚”号召的女人很低俗。这样的女人不配谈“时尚”。

记者:时尚在每一年份都有变化,你在你的作品中要表现哪一种时尚主题?

娟子:我总是力图在镜头中表现出女人穿上这套服装的幸福感。如果服装面料好、剪裁好,但穿上

它的女人显得很不幸福,这种品牌的服装给人的是什么感觉?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幸福才能感动人,

才能让一个平凡、普通的女人有愿望过她(模特)展示的那种生活,穿她那样的服装。对时尚推波助

澜的目的,无非在此。

记者:据说你工作一天的劳务费可以和陈娟红相提并论。

娟子:我从不主动推销自己,对方看到我的作品来找我,肯给我这么多钱,说明他认同我的作品。

我不愿意接下每一单活儿,价钱定得高是为了筛选客户。我很幸运,现在挣钱的过程是快活的。

记者:在你的镜头里,具备了什么样的资质才是好模特?

娟子:既漂亮,又懂得怎样去展示这种

我为时尚这场游戏推波助澜1   时装搭配时尚陈娟红服装

上一篇: 孟庆刚减肥
下一篇: 久违了,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