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情让人“爱得快”?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刘芳)
40万个小侦探正在日本探测它的另一半
“爱得快”之父、33岁的武谷高藤计划今年将他的产品售出200万件
有了“恋受小侦探”,16岁的中学生代助和雅子果然爱得很快
1998年3月,一个星期六的下午4点。16岁的中学生代助正在东京热闹的小街闲逛。突然,“的的的,的的……”,代助不禁一阵狂喜——他的“恋爱小侦探”正在报告恋情:不远之处有同类。代助四下张望,一个精灵古怪的女孩正朝他掩嘴笑呢。女孩的手袋里,另一个“小侦探”同样在“的的”叫个不停。
代助与16岁的女中学生雅子的东京爱情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罗曼史颇具虚拟时代的特征,连“套磁”都由勾人儿的电子小机器先开口。
那天下午两人相互打量一番,随后就去了卡拉OK。到现在,“我们在一起4个月了,我非常爱她。”代助对《巴黎竞赛画报》的记者说。
“你们会结婚吗?”
“哦,会的。我想不会马上,过两三年再看……”这是雅子的意见。
像许多时髦的东京女孩一样,雅子染了头发,穿很高跟的鞋和亮彩彩的衣服,闲时去百元店(金融危机后,100日元值80美分)买小玩意儿打发时间。“代助是小侦探帮我找到的第二个男孩子,第一个我不喜欢,”雅子说。
觅到对方之后,雅子和代助就已决定不再使用他们的“恋爱小侦探”,又称“情侣探测器(Lovegety)”,中文现译“爱得快”——继去年2000万电子鸡风靡又沉寂之后,日本人的又一时髦玩具。
1996年底电子宠物推向市场之初曾在黑市炒到比毒品还高的利润,后又闯入五十多个国家,实现销售总额1.7亿美元,并引起人们关于未来情感交流方式最纷乱的讨论。这“情侣探测器”今年2月上市至今已售出40万件,就像电子鸡推陈出新的续集,欲将同一主题再次推向高潮。
如果电子鸡发明者真板亚纪最初的想法不过是迎合高中女生朦胧的母性和无以寄托的柔情,那“情侣探测器”之父,33岁的武谷高藤可谓是情感立意与商业动机同样纯粹分明。
1997年1月,因特网网址开发公司Erfolg的工程师武谷高藤和一个在保险公司做事的朋友在神户一家饭店聊天。那位朋友突发奇想:“如果两个注定会相互吸引的人相遇,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他们不发一言就明白对方的心思?”武谷高藤立刻勾勒出某种探测传感器之类的装置,技术上完全可行;而且一旦出产,在独身人口逐渐增多、婚姻与性观念日益“开放”的日本社会定会销路看好。
至于这“情侣探测器”是否会为“虚拟技术扭曲人性论”提供新的论据,决意挣大钱的Erfolg公司根本没有考虑。它为该产品的市场前景做过调查:“如果能用电子帮助人类结交男(女)朋友,你感觉如何?”当98%的调查对象回答“这个主意很有意思”,Erfolg迫不及待地把账上的7万美元全部投作了项目开发费用,随后公司又贷款50万美元用于微处理器设计和流水线组装。8个月之后,“情侣探测器”第一批样品出厂试用。
红色女用,蓝色男用,25美元一只,目前东京和大阪各大玩具店均有销售,购买者以10至20岁的少男少女为主。这个扁扁的小东西呈椭圆形,8.9厘米长,3.5厘米宽,一手就可攥住,放在口袋里也不太占地方,胆大的孩子会把它当钥匙链挂在裤腰或者背包带上。“情侣探测器”的内部构造也并不玄妙。当4.5米直径范围内有性别不同但波段相同的另一只探测器经过,微处理芯片就会点亮信号灯并发出“的的”声。所谓波段,就是由机主事先在3种方式中任选1种:聊聊天,去卡拉OK,或者直接进入两人世界。
其实也就这么简单。探测器不是帮你找到合适的情侣,而是帮你找到同样在找情侣的异性。如果到今年年底,武谷高藤实现他的销售目标,200万只探测器在日本若干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游走,任何一只突然叫起来的机会毕竟还是不多的。或许这也是大多数日本人对探测器并无恶感的原因。茫茫人海中惊鸿一瞥探到一个准情侣,这么一点点浪漫需求就由它去吧。管它千里来会是因有缘还是有探测器呢。
可是警觉的人还是在探测器满大街的城市嗅出了欲望变质的气息。日本文部省和家长协会已经担心孩子们因此进入不良社交网络,形成人际交往的“电子依赖症”,甚至发生心态畸变。武谷高藤的销售资料表明,“恋爱小侦探”的买主多是代助和雅子那样的中学生,而且男生比女生多出一成。
武谷高藤本人从来不觉得他的“恋爱小侦探”有什么不好,“玩具嘛,又不会实质性地影响什么,不过是给人交朋友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更多更好的机会”总是不断地向人们提供,电子宠物之后有“恋爱小侦探”,下一个又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