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乐冰和智能电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李孟苏)

夏乐冰和智能电脑0

BOC总裁夏乐冰  

夏乐冰,BOC福建中银国际实业有限公司总裁。今年,BOC集团推出了全球第一台能听会说中文的电脑,这预示着人机交流史划时代革命的到来。6月中旬,BOC集团在北京举行了’98新产品展示大会。

记者就BOC智能电脑对夏乐冰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者:BOC集团从全国最大的计算机零配件组件供应商转变为整机生产商,这种转变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吧?

夏乐冰:1996年电子部开始对国内计算机生产厂家颁发生产许可证,市场开始规范。那时BOC已做了三年代理商,我们感觉到做贸易不是企业的长久目标,企业应该有自己的产品。以当时BOC的规模和代理的配件,生产出BOC整机是水到渠成的事。

记:你们为新产品加了“智能”这个定语,有什么含义?

夏:今年推出的新产品只是智能电脑最初级产品。电脑能听会说,再配合运算能力上的优势,完全可以在其它领域深入发展。智能是指电脑能听懂人的话,能回答人的问题,叫它干什么它就干什么。

记:你们谈到BOC智能电脑的诞生,“标志着电脑技术革命性的进展,这种“革命性的转变”将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前景?

夏:电脑的操作在不断简化,从二进制到字符时代,再到Windows,再往下发展就是语音系统操作,这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只要会讲话就会使用电脑,就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电脑的益处。

记:电脑能听会说,是否意味着人机之间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种改变?

夏:这是操作上的革命,人机之间会更友好,更自然。

记:你说的改变仅仅是操作上的,你曾谈到计算机将更有人性,这种“人性”体现在何处?

夏:更多地体现在人体工程学上。人在使用物质工具时,应符合人的自然习惯、思维方式及生理构造、这样人才会觉得比较轻松、方便和自然。

记:你认为你是商人,还是实业家?

夏: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创造家。我直在梦想一些东西,也一直在推翻原来的想法。我的思维一直在跳跃。我不能算一个成功的商人。做代理商时,我总是把东西的成本告诉客户,让他看着给价钱。卖东西,我的能力很弱,现在把我推到前面,并不是我的本意。

记:现在国内计算机市场大部分被国外知名品牌所占领,你如何看待这种激烈的竞争?

夏:科学无国界。通讯手段的先进、快速,使整个世界联成一体。以通讯速度去看。世界很小。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想强大,一定不能封闭。企业也只有到市场中去竞争,才会找到立足点。如果光靠保护的话,就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一见到室外的阳光、雨水立刻就会枯萎。一个企业应该靠自己生生不息的力量来生存,而不是靠某种保护。国外企业有先进的技术和科技手段,我们应向它们学习。竞争就是最好的学习。

记:你的这种观点反映在你们的产品中,就是使用了IBM的语音识别系统和台湾良友的手写识别系统?

夏:我们用他们的产品是优势互补,互相融合、共同壮大。

记:你说过你看重的不是一个品牌,而是一个实业。

夏:我一直在说BOC不管现在还是将来,都不是做产品,而是做企业、实业。做企业和做品牌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做品牌是千方百计去树立那个品牌,可能是背水一战、孤注一掷。我常常认为国门之内无品牌。一个品牌如果没有像可口可乐一样做到全世界人人皆知,它就是危险的。国内的许多品牌没有自己的内涵。做企业我先避开自己弱的方面,在树立自身品牌有许多风险的情况下,考虑让这个企业如何能生存下去。这样我会从企业长期稳健的经营上去考虑。我可能会搞房地产,在企业不景气时从财务上给我帮助;会去开发环保产品,以维持公司费用。而做品牌,情况多数是,花1000万开发,然后花5000万做市场推广。如果市场没有做好,就一无所获。

记:多数消费者有一种心态,买电脑,要么攒一个,要么买国外著名品牌。你怎么看待这种心态?

夏:如果是专业计算机人员或发烧友,攒一个没错。如果只是使用电脑,希望电脑能对你有所帮助,就看你自己的经济实力。国内生产的整机与IBM的机器都用的是Intel的芯片,台湾的主机板,美国昆腾的硬盘,这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区别仅在于IBM等产品有世界知名的品牌。但很多时候仅靠一个品牌是不够的,而国内产品在售后服务上做得比较及时。 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