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明信片:看电视纪录片《踏着亚历山大的足迹》

作者:娜斯

(文 / 娜斯)

PBS(美国公共电视台)是一个非赢利,由政府、企业、个人捐助的电视台。它制作了不少有意思的节目,最近播出的BBS(英国广播公司)纪录片—《踏着亚历山大的足迹》(INthe Footstep of Alexanderthe Creat),就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大发思占之幽情—这回是发到公元前去了。引发得我找了各种书来看,颇有得了类似“《泰坦尼克号》综合症”的倾向。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帝国20多岁的年轻君主亚历山大远征埃及、波斯、印度,“屈指行程两万”,电视片的制作者迈克尔·伍德用沿路亲身走一遭方式追寻他的足迹,从巴尔干半岛出发,途经中东、伊朗、阿富汗、印度,然后转回巴比伦,也走了两万里。古代的“长征”与现代的“在路上”交织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纽约明信片:看电视纪录片《踏着亚历山大的足迹》0

亚历山大的故事是众多古典艺术中的题材  

倒不是我突然起了什么英雄崇拜,而是这实在是个有意思的故事—,不管什么古典现代东方西方,你不能非得扼杀一个好故事对我的吸引力,何况这故事既是历史事实,有无数物证,去又无直接完整记录,早在复述的想象与虚构之中变得真假不分,众说纷纭,百般头绪,诸舨说法—不正合了我这种颇受后现代毒害的读者的口味?而且,谢天谢地,好莱坞还没准备拿它拍电影(如果以前的不算),安德鲁·韦伯也还没把它弄成百老汇歌舞剧。

迈克尔·伍德迷恋早期文明史,制作了一系列历史纪录片—从《寻找特洛伊战争》,到古代艺术系列片《西方世界的艺术》,都证明了他的专长:把遥远陌生的历史讲成生动故事的本领。他利用电视这种媒介,传播一种“通俗历史”,寓教于乐。

哑历山大出发远征波斯时,仅22岁,网师故土途中病逝时,也才32岁。他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其人格却不能说彻底定型。他在马其顿军事文化的训练中成长,也受教于哑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名家,他的故事有着一代天骄的种种超人传奇,有着文采风流的种种文化遗产,也有着权力与野心的追逐中一个年轻君主的冲动与疯狂,吸引着后人无限的想象与了解的欲望。

看迈克尔·伍德的纪录片,让人感慨有很多,比如这一条古代征战之路,今天仍不停烽火连连—巴尔干就不用说了,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到阿富汗的荒芜高山;从科威特海湾,到伊朗平原;纪录片摄制组不但纪录着古代征战的痕迹,倾听着后人一代一代传述下来的故事,也见证着今日战火的历史。

我个人觉得这一带的历史文化特别迷人,这是欧亚大陆的交合点,也是欧亚文明的交接处,其文化历史复杂又丰富。宗教的起源,文化的错杂交汇……去年大都会博物馆曾有《拜占庭的荣光》之美术展,介绍这一带地区在中世纪时代的灿烂文化,也让人印象深刻。迈克尔·伍德的旅行意义在于,为观众展示活的历史、民间的历史。他的叙述和旅行路线是按照古希腊历史学家Arrian和罗马史学家Gur-tius的著作,但是在沿途,有亚历山大港(亚历山大奠定的著名城市,也是他的遗墓所在)埃及学者的描述,有伊朗茶座上说书人的绘声绘色,有偏远小城集市上人们的口头传说,也有印度电影里的戏剧冉现。

纽约明信片:看电视纪录片《踏着亚历山大的足迹》1

大提琴家马友友  

途经路线中有荒山峻岭,戈壁沙漠,很多地区至今交通不便,摄制组到一地用一地的交通工具,吉普、公共汽车、卡车、火车、小船、骆驼、步行,遇到过学者,也遇到过伊朗长途朝圣者,或者阿富汗游击队,让人同时感受古代与现代的历险。地理风貌的呈示,也让人对那占代君主的内心世界起了更大的兴趣:除了征服的野心之外,他也有种探险家的妤奇心—他想知道世界的尽头。他走到了印度,还想向前走,可是手下的将士受不了了。他们认为他们已到了差不多世界的尽头—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再走还有中国,而中国那边的各方人民那时也在自己的“天下”里征征战战,分分合合着。亚历山大本来的出发点是对抗波斯帝国,但他的胜利让他开始要称霸人下,从本来相信自己是“神的儿子”,命运之子,到把自己封为神本身。不过,亚历山大虽然一举夺得埃及、中东、波斯、印度的种种地盘,普天之下,皆我皇土,可是还没回家,就病死途中,庞大帝国也转瞬瓦解—这是帝国终有的命运。权力是那样不稳与空洞的东西,尤其是武力得来的权力。权力漩涡中的亚历山大,也在酗酒、受伤、妄想、偏执、不宽容(在狂怒中把爱将与谋士都给杀了)中走向自我毁灭的终点。

迈克尔.伍德展示了亚历山大的勇气和毅力,也展示了他的盲目与疯狂。“所有我们时代战争中人的罪行都教育我们拒绝亚历山大的想法。”迈克尔伍德最后站在希腊奥林匹斯山上说,“他是他所处时代的产物”。

最近.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在看国内拍的电视剧《东周列国》-小时候,我最爱看的书这一就是一部从《东周列国志》改写成白话的《东周列国的故事》。可是我一听是电视剧就没了兴趣—我是那种如果看电视剧,差不多只限于情景喜剧的人。我的意思是说,有些时候,我们对故事有兴趣,但不一定总想听戏剧那种讲法,如果是戏剧讲法,我们要求也更苛刻,《踏着亚历山大的足迹》是一部纪录片,可是我觉得比真正的影视好看-前一阼,电视上拍荷马史诗《奥德赛》,我就算想看,也实在看不下去。

电视的功能除了新闻、娱乐之外,是不是也能搞点文学艺术历史之类,公共电视台是一种方式。公共电视台不播广告,由基金会资助,发展独立于商业电视的空间。就以近来有意思的节目来说,历史方‘面如上所述,还有美国总统系列,苏联二战史等等。艺术方面艺评人Robertt Hugh制作,撰写的《美国视野》(American Vision)被誉为足最好地发挥电视媒介长处评述美国艺术史的制作,其中地理背景的呈现,著名建筑的拍法,都很有讲究。音乐方面有大提琴家马友友的六集系列《受巴赫的启发》(Inspirde by Bach),在每一集中,马友友与别一行当中出色的艺术家合作,交流他们对巴赫人提琴组曲的理解,激发新的灵感,其中有电影导演拍的短片,有日本能乐舞者的舞蹈,有建筑师设计的音乐花园,有滑冰编舞家编出的冰舞,也有用电及合成创造的虚拟意大利古典人师建筑空间。马友友的琴爵和叙述贯穿其间,他的不仅止于音乐的人文修养也溢于言表。科学方面有部讲爱因斯坦,利用动画等手段,把相对论讲得居然很生动。新闻方面,有查理罗斯的访淡节目,讨论各种文化、政治、经济等新闻话题。 纪录片亚历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