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追踪:脱颖而出的“码根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邹剑宇)
从去年11月到今年1月,冯天岳每天晚上7点钟出门,凌晨1点回家,在北京城区的各种围墙上面用墨汁刷上“码根码”三个大字。几个月里,北京市民都看见了“码根码”,北京市民的生活空间成了冯天岳的广告版面。尽管没有人明白它的意思,但冯天岳的日的还是达到了—“码根码”的知名度急剧上升。
几乎与“码根码”同时出现在北京街头的涂鸦之作还有一个喷涂人头像和一个马头喷涂像。两个头像作者的笔法比冯天岳的排刷浇墨汁要纯熟得多,前卫的艺术青年将之称为街头艺术。北京的围墙快要变成纽约被人胡涂乱抹的地铁车厢了,尽管涂鸦的颜色不如纽约的刺眼。
3月4日的《北京青年报》解开了所有人心中的谜团:“码根码”是冯天岳为他发明的一种中文输入法所做的广告。市容监察总队闻风而动,对冯天岳加以处罚:罚款500元和擦掉街头的“码根码”。
3月9日,市容监察部门让冯天岳在记者的照相机镜头前擦掉了崇外大街上的一条“码根码”广告,但是他交不出罚款。60岁的冯天岳生活不能自立,家里的电话是借钱装的,每月靠母亲700元的退休金和弟妹每月各70元的赡养费度日,这840元原本是他那80岁的偏瘫老母的生活费。结果,北京英华兴业商务公司的总经理鲁应红代冯天岳交了市容监察部门的仪500元罚款,并表示要买断“码根码”的专利权。这件事使鲁应红和冯天岳一起成为当天的新闻人物。
冯天岳对他的“码根源”寄予厚望
对冯灭岳进行曝光的记者也许揭露了一次违法行为,但是曝光却为冯天岳的“码根码”做了更好的广告。为此冯天岳十分感激,他说:两次头版的新闻哪是一两万块钱可以解决的?他想给这位记者买一部手机以表示感激,尽管他实际上买不起手机。
为了推销,冯天岳曾咬牙掏1200元钱在《电脑报》等媒体上做过3次广告。广告刊登后,只有熟人打来电话,因为同情他的处境给他送来了100块钱。冯天岳在北京中关村电子市场也曾找过几个代销商,在竞争不利的情况下,他曾把“码根码”软件的价格从240元降到140元,然后又下降到30元、10元,但还是没人问津。冯天岳在走投无路之下想出了上街刷广告的方法,没曾想效果出乎意料。冯天岳在意外成为名人之后,兴奋异常,重新对“码根码”的前景充满信心。
3月13日,北京国美集团公司总经理黄光裕约见了冯天岳。“虽然我不懂‘码根码’,但是对于冯先生的精神十分佩服”,蓼光裕说。当然黄总经理感兴趣的还是可以利用“码根码”在社会上已构成的名气为他们正在积极筹划的家用电脑作促销,在见到黄光裕之前,冯天岳穿着一件破西服在国美集团办公楼里找不着门,国美公司的每一个人在听到“码根码的发明人”的介绍之后,都抬头多看了冯天岳几眼。“他们都拿我当笑料,”冯天岳有点辛酸地说。但他还是建议国美公州成立一个强大的软件工程师小组,开发一套可以和美国微软公司Windows抗衡的中文电脑操作平台,配合“码根码”中文输入法,在中国家用电脑市场上与“微软”全面竞争。在人们看来,冯天岳也许更像一个疯_子。
3月9日以后,再没有人督促冯天岳 完成擦净北京街头的“码根码”。“顶多半年,雨一淋,墨汁就全部脱掉了,”冯天岳十分有把握地说。“码根码”的效果也将因此再维持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