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住死亡的导火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熊康)

生命是一种因性行为而传染上的疾病,百分之百地以死亡告终。但无论普通人还是科学界都不愿相信这一点,多年来一直试图对此有所改变。今年1月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分子生物学家伍丁·赖特宣布: “我们发现了分子的长生不老泉!”消息一出,顿时引起极大关注。赖特和杰里·谢是一对了不起的研究搭档,他们借助基因移植方法,把一种名叫Telomerase的酶植入人的眼睛、各种管道的细胞内。这样一来,细胞似乎就不会死了。赖特说:“细胞依照不同的类型一般可分裂50至95次,而经过我们处理的细胞现已分裂了120次,却仍在继续。”

人为什么会老,会死?对这一问题目前存在两种解释:程序论认为,生命周期由基因预先确定,一座无情的生物钟在人体内滴答作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自然来临;分解论认为,人体的物质代谢才是衰老的真正根源,生物化学反应产生的垃圾产品损害了细胞及其包含的遗传物质。

过去一些年中,分解论占据了上风。一系列的证据表明,有机体由于受到自身代谢产物的消极影响而走向灭亡。威斯康星大学的理查德·温德鲁赫认为,这在动物身上体现得最明显:以体重为参量,动物吃得越多,死得也就越早。鼩鼱每克体重每天平均消耗250卡路里的热量,其寿命为18个月,而猪每克体重每天仅需12卡热量,却能活25年以上。

温德鲁赫给老鼠制定了食谱,只给它不可或缺的食物数量,结果,老鼠的寿命延长了一半,健康状况也好于普通方法喂养的同类。温德鲁赫的老师受到试验结果的启示,几年来坚持饥饿疗法,每天只摄入1500卡路里的热量。从理论上说,这应该能保证他活到170岁。

有证据表明,新陈代谢过程中会生成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如过氧化氢,它们会破坏细胞壁,特别是对遗传物质DNS造成毁灭性损伤。分解论的支持者认为,由于DNS的缺陷会在细胞分裂时传播开来,因而人体内不健全的细胞会越聚越多。

扼住死亡的导火索0

冷冻尸体以待重生  

赖特和谢的试验却给了分解论沉重的一击,被认为有力地证明了衰老是细胞内部一种预先确定的过程。他们两人相信程序论,认为衰老的奥秘要到染色体末端去找。细胞的生物钟就在端粒(染色体端位上的着丝点)上,端粒在染色体末端像罩子一样保护着染色体内的遗传物质。细胞每分裂一次,罩子就会脱落一小块,就像是死亡的导火索,越缩越短。最后,导火索燃尽,生命攸关的基因不复存在了,染色体粘在一起,细胞死了。这样一来,细胞的存活期限便被确定了。而赖特和谢使用的酶Telomerase却可以为染色体添加新的端粒,从而把细胞的生物钟往回拨,保持细胞不死。“我们找到了导致细胞老化的关键原因,我们可以阻止它”,赖特说。

扼住死亡的导火索1

研究衰老问题杰里·谢和赖特  

研究者虽一再强调,没人知道细胞老化在整个有机体衰老过程中能起多大作用,仅凭细胞不死还无法止住整个躯体的老化,但这仍挡不住激动的人们进行大胆的假设。“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已经开始,对所有人都适用的返老还童疗法终于诞生了”,密执安州立大学的麦克尔·福赛尔热情洋溢地说。

Telomerase所导致的群情振奋是一种典型的美国现象。在那里,对年轻的向往和对医学的信任已经膨胀成不死的梦想,富有者甚至会花上10万多美元,死后请低温物理学家把自己深冻在氮箱里,等待有朝一日获得重生。一本名为《长寿》的杂志热销销了上百万册还要多。

然而冷静者还是大有人在。美国的癌症研究专家罗伯特·温伯格警告人们,不要轻易妄图改变生物钟。“人的寿命受到疾病、特别足癌症的局限,不会无限地延长。何况,人体内现有的端粒已足够让我们活到200岁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