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紧急救助卡,给你安心旅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张晓莉)

“优普”计划

有一家叫做优普环球救助的法国公司为中国公民制订了一套医疗急救和旅游助理计划。该计划同时在法国的巴黎和北京向中国人销售。从去年5月份开始至今已发展了300多会员,大多是经常出国公于的合资公司职员,也有出国旅游、探亲人员。“优普计划”旨在为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外作短期(不超过90天)旅行时提供紧急医疗救护及旅游助理服务。凡年龄在6个月以上,75岁以下,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常住地址的中国公民都可成为受益者。该计划包括24小时救援,紧急医疗转运,承担住院、紧急门诊、紧急牙科门诊费用,转运回国,帮助重置丢失证件以及聘请当地律师等。

在出境前申请了“优普”会员资格,那么在目的地,比如说泰国发生病情,可先拨通新加坡救援中心24小时专线电话,而且可由对方付费。之后救援中心会组织泰国当地医救人员为你诊断病情,联系医院,如需回国,救助人员会办妥回程手续,情况紧急的甚至可以包机转运。也就是说,在打通电话后,一切都会有人代办。

紧急救援是什么?

事实上,目前已有多家机构在中国开办类似业务,但其服务对象均为外国人。“优普”把一个新鲜的概念—紧急救助引入人们的生活。亚洲国际紧急救援中心(AEA)公关顾问崔和平在筹办中的国际紧急救援学术研讨会上将为“紧急救援”做如下定义:“当人们(集体或个体)在社会活动中遇到自身力量所不可抗的困难时,由他人或社会力量所给予的救助和支援,使其从困境中得以解脱的特殊行为。”

崔和平介绍,海外紧急救援起源于半个世纪以前的法国。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陆国与国之间交通逐渐频繁,间接带动旅游风气。法国人感到的最大障碍是语言沟通,于是以提供语言协助及旅游服务为主的救援公司应运而生。其后,其业务逐渐向汽车、医疗救援拓展,新近更开发了家庭救援服务。现在,一般欧洲人出国必定会随身携带3样东西:护照、信用卡和海外紧急救助卡。

安心旅程价值几何?

我们的第一份海外紧急救助卡,虽说是特别为中国人设计,但按优普环球援助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芬妮(Stephanie Ollivier)的说法,他们的价格是全球化的。出境7天,可选择费用分别为50或70美金的个人会费。“优普”则承担最高12万美元的费用金额,其中包括4万美元的转运费、6万美元的住院费和2万美元回国费。

不论70美元的价位对中国人是否适合,70美金和12万美元相差悬殊,“优普”何以负担?其实,任何一种紧急救助都和保险业紧密相关,在消费者先支付一定费用的前提下,许诺服务,而这些服务往往是消费者个人难以负担的。例如从东京到中国境内的正常国际航班护送费为24.5万元,医疗专机则高达84万元人民币。

事实上,许多受益人是直接同保险公司接触,购买旅游保险,然后享受救援公司提供的紧急救援服务。尽管紧急救援与保险颇多相似之处,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最重要的一点是,保险是事后给予经济补偿的理赔形式,而紧急救援则向投保人提供克服困难的救援基金。紧急救援被引人保险业无疑促进了这一行业的自我完善。对于普通消费者,当事件正在进行中时,他最着急的可能并不是能否获得赔偿,而是如何度过眼前的难关。救援给予的正是现在进行时的关怀。

所以日本人没有海外救助卡是不敢出国的,购买比例几乎达100%,它的依托正是发达的寿险业。相比之下,目前中国消费者并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继“优普”推出针对中国人的出国紧急救助,去年11月,“亚急”(AEA)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联合推出中国公民出境服务。即购买了平安公司寿险的保户可获得一增值服务—海外紧急救助。但目前该服务仅停留在最初级的咨询服务阶段。据AEA的崔和平介绍,此举意在探市场,向中国消费者告知有这么一种服务,没有另外收费,只是附加在别的寿险险种中奉送。除此之外,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在上海开办这一业务,但只在上海当地办理。

“优普”、“AEA”、“平安”和“友邦”,他们的敏锐要转化为现实的商业利润,还需要一份耐心。紧急救援服务刚在台湾推出时,并不被人们接受,即使购买了紧急救援卡,使用率也不到1%,遇到问题,先是自己解决,再则找亲戚朋友,很少有人想到去找国际紧急救援公司。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是,知道这项服务的人很少。

发达国家许多旅游代理机构和保险公司都为到海外旅游的人提供紧急医疗保险。各家机构之间具体条款千差万别,一般人要搞清这些规则得费些功夫,但他们要获得这项服务却并不难。旅行社,保险公司,甚至信用卡公司都可以让你方便地得到救援承诺。例如美国运通卡,它不仅仅是一张购物消费的信用卡,其持有人还是“AEA”的自然会员。事实上,购买救援服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

今年春节,“优普”把自己的全球性价格下调50%,以取悦那些赶时髦的中国公民。中国国际旅行社泰国7日游标价5000人民元,在此之外,你是否愿意再支付290元,享受一个安心旅程呢?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