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过年花销大不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晓莉)
几天顶一年
春节过去了,许多人发现该在消费方面有所节制,重新过精打细算的日子。
旧历年还剩下个尾巴,在北京外企公司里做事的李忠面对自己的一堆新衣新鞋开始感到不好意思,女朋友埋怨他,“你怎么给自己买那么多衣服,也不知道给我买一件。”于是李忠又买了双耐克女鞋。
李忠的不好意思还不是因为这个,他很奇怪怎么给自己买了那么多衣服,他平时无此嗜好,连商场都很少去,一过年就都变了。
本来他只想买双新鞋,并且知道北京华联商厦从1月25日起全场8-7.5折。1月25日华联商厦一层所有收款台前都排着20人,李忠在里面挤来挤去,出了一身汗,买了一双迪亚多娜运动鞋。他的购物热情也被“华联”内的拥挤和嘈杂带动起来。过了两天,李忠居然又去了一趟“华联”,这回收获了一个打了5折的贝纳通书包。
于是买东西成了春节的主要节目,除了自己买,还陪朋友买。李忠的朋友孝敬爹妈,要让老俩口过年看上34英寸的大电视。为买电视跑了两天,第一天农业银行不开门,朋友到处找农行取钱,李忠觉得朋友中了魔,好像钱花不出去就难受。后来李忠也中了魔,偶尔路过世都百货,一件POLO休闲服原价1460元,打3折,438元就卖了,李忠买了,还对一件减到300多元的V-2棉服动了动心。回家女朋友随便说了句“棉服比休闲服还值”,李忠又杀回“世都”买棉服。
节后,李忠算账,买给自己的,送女朋友的,给小弟的礼物,一般的请客送礼,共花费5000元。这笔钱本是用来去海南旅游的,海南没去成,钱也没攒下来。李忠说,春节几天的花销比一年花的钱还要多。
李忠没有事先的购物计划,他是不知不觉地被卷了进来。时间上有空闲,兜里有闲钱。平时买东西都是直奔主题,现在可以为一双耐克鞋跑遍利生、王府井、新东安、西单体育用品商店,再加上用钱的随意性,走到哪儿买到哪儿。
买东西也需要心情,过年的气氛正好强化了这种心情。李忠在商场里看到不少父母或是爷爷奶奶带着小孩选年货,也就心血来潮想起了自己的两个小表弟,同辈不用压岁,就买点东西表达一下亲情。耐克鞋太贵,一人送一顶时髦的毛线帽子,也算得上是他们的奢侈品了。
购物选时机
据《市场报》载,人们在春节期间的消费额一般达到全年消费的20%-30%,有的高达60%-70%。所以商人大多把春节视为一年中最好的销售时机,使出浑身解数招揽顾客。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打折。曾有人讨论过打折对谁的诱惑更大,男人还是女人?这个讨论也许该加上一个前提。三折、五折和七八折不一样,一件平时不敢问津的奢侈品山上千元降至共四百元,谁会不动心呢?
过年时打折和平日里多少有些不同。关键在消费者的态度。平时是精打细算,过年了也就不再斤斤计较,商人在此时打折更多地是为了扩大销售量。春节可以说是消费者与商家的黄金契合点。
然而价格在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春节也不例外比如老北京时兴正月里不剃头,所以年底理发馆生意最火,价格也随之上涨。同样,副食品、蔬菜的价格也在年前上涨,节后回落。涨落反映了生意人对时机的把握。节日消费范围越来越大,很少有生意能对春节不理睬。
说到最后,李忠算完账,决定该有所收敛,少逛商场,少买东西。他庆幸的是,虽然都是心血来潮的结果,但是很实用,而且比平时买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有购物专家指出,每个地方都有最有利的购买时间,比如在香港,圣诞、春节过后,真正的“便宜货”才会登场。选好时机,大手大脚一番,也未必不是精打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