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怎样跨世纪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罗峪平)

人民币怎样跨世纪0

人民币怎样跨世纪1

罗:亚洲金融风暴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这些国家货币的贬值。前不久,中国副总理朱镕基对全世界保证人民币不会贬值。他说,我们不需要采取人民币贬值的方式来解决我们经济中的问题。也许正是从他的语气里,人们再一次想到,人民币还是一个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如果说它现在确实是安全的话,那么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民币会怎样?

陶:展望人民币在未来新世纪中的状况,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它作为亚洲地区一个重要货币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

去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宣布人民币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八条款。这意味着人民币在走向可自由兑换的过程中走出了一半的路程。完成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在这以前,人民币还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完全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从1949年算起,这一半的路程相当漫长艰难,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一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甚至到80年代都是不可思议的。只有到了90年代中期,在我们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国家宏观管理能力有了一定基础以后,才敢想这件事。这是我们在讨论人民币在21世纪的发展时必须注意的国情: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已经走了一半的路,但是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底子还很薄。

这次东南亚国家发生的经济动荡,使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头脑发热的时候,有了个深刻教训和清醒剂。我们注意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的货币都在1992年到1993年的时候走完了可自由兑换的路,国家对本国货币的管制完全取消而实现完全的自由化。三四年后就发生了经济危机,人们自然想到这中问是否有必然联系。这次危机形成和这些国家经济内部的原因、社会制度甚至历史文化背景都有关系。如果把这些复杂的因素都归结于它们的货币在三四年前完成了可自由兑换,显然是不公平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不断开放市场,不断使本国金融市场和金融行业实现与世界的融合。对本国货币取消管制和货币的可自由兑换是这种融合的重要标志。货币是媒介和桥梁。如果货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经济活动就是不完全的。追求货币的可自由兑换,实际上是追求经济交流中的通畅和效率。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认为自己的货币应该保持不可自由兑换。问题是自由兑换需要基础,需要实力和能力的保障。

虽然不能把发生经济危机的复杂原因归结于这些国家的货币在三四年前成了可自由兑换,但退一步说,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完成,它们这一次也许不会出现这么大的问题。因为政府对货币的管制是一种保护,使其免受外来和内部的冲击。从这个上意义上说,我们可以得出答案:人民币在亚洲经济动荡以后不会出现危机。因为人民币只走完可自由兑换的一平路程,而这些国家的货币受到冲击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渠道,即另一半完全自由化,对人民币来说,都没有放开。这确实形成一层对人民币币值有强烈保护作用的外壳。

罗:朱镕基说人民币不会贬值,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

陶:不仅仅是人民币的汇率在近十年中不断地调整和变化,人民币汇率今后会不会变动或者贬值,更重要的是国内几个决定因素的情况如何。这不是中国特有,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币值都受这些因素影响。第一是对外贸易情况。今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达陶礼明,1953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现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国际金融问题研究工作,在这一领域有一定影响。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超过400亿美元。第二个因素是国外资金流入中国的状况。外汇多,人民币相对少,从供求的角度说,人民币就值钱,就不会贬值。今年我们外资流入达到430亿美元,这也是近年来相当高的一个数字。这两个因素是保持人民币强势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此外,我国今年的通货膨胀率很低,年底的最后两个月只有0.8%。基本上是零通胀率。一个国家的币值对内以通货膨胀率为标志,对外以汇率为标志。显然,在这种通货膨胀率下,人民币没有贬值的压力。还有,我们的财政状况稳定,宏观经济不过热。这都使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非常小,相反,它正处在一种升值的推动力之中。

既然人民币这次没有受到外部冲击的主要原因是有一个保护性的外壳,那么我们还要不要打开这个壳,打开这个壳以后又会遇到什么麻烦?这是看待下一个世纪的人民币状况的重要问题。大趋势是人民币最终会实现可自由兑换,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步骤。事实上世界看待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最重要标志就是这个国家货币的国际化程度。货币开放是比投资开放和贸易开放层次更高的开放标准。所以现在人们关心我们有没有一个时间表,我们什么时候能把剩下的那一半路程走完。

东南亚经济动荡给我们走完剩下这一半路程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就是在开放人民币的过程中,在打开保护壳以后,我们国家的政府和管理部门必须有能力来应付和抗衡来自国际市场的风波和压力。在工业化程度高、市场经济成熟的那些国家里,这种能力来自政府、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制度、法律建设,以及金融市场的协调和完善,来自宏观调控管理部门职员的水平和素质。现在看起来,东南亚国家在走完货币自由兑换的路程时,这种能力是不够的。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当我们最终走完这个自由兑换的路程之后,无疑会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这样就要求我们比任何一个开放的小国都更具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走完后一半的路程应该也必须更加慎重和稳妥。现在盲目确定一个时间表,比如说确定在三五年的时间里走完这段路显然不明智不现实。从现在开始,应该有意识,下很大力量来培育驾驭国际市场和应付来自各方面冲击的能力,没有做到这个之前,人民币就不能脱掉保护壳,否则将十分危险。

你也许觉得我的上述观点有些保守但我个人对21世纪中人民币的前景仍然比较乐观。在我们走完后一半路程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非常有利的因素。我们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未来银行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金融市场发展设想都是推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进程的积极组成部分我最大的担忧来自于是否有一批有能丈的管理人员和干部。任何事情都是要人来做的。东南亚经济动荡的直接起因就是一些市场高手追求高额利润的投机行为,为了保卫本国货币,我们不能没有能够和这些投机家较量的精锐人才。

罗:随着高科技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货币和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符号化或者虚拟化都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业对整个世界经济活动的描述最终能剩下多少真实性?有人说,将来的国际秩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际金融秩序,那么金融安全在多大程度上决定我们这个世界的安全呢?

陶:从80年代中期开始,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市场经济的一个最重要特点是信用的高度发展。如果说哪个国家经济发展快,市场化充分,就是说它的信用发展得好。现代国家从政府到企业,甚至到个人生活的微小环节都体现出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信用概念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最细小的部分。

信用本身是虚拟的,只要债权债务双方相互信任,就可以做事情,并不一定发生实物财富的转移。现代市场的大量交易只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当然这种信用不是简单建立在人与人之间,而是在现代金融体系信用制度上建立的。所谓的金融衍生工具也是在这种信用制度上产生的方法和手段。当所有这些方法手段发达到一定程度,实物经济和现代信用经济制度下产生的虚拟经济之间就发生脱离。在最近20年时间里,这种情况发展得异常迅速。许多人谈到,山于现代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在实物生产、流通和交换以外,还存在一个“独立的”完全靠信用基础支撑的虚拟经济王国。这个王国甚至可以脱离实物经济而运行和存在。这个说法也许有些耸人听闻,我本人也并不完全同意,但这个说法从现象出发,反映了部分事实。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全世界每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外汇交易量平均一万亿美元。从道理上说,只有在国际贸易发生的时候才会有外汇交易的需要。但实际情况是世界每天国际贸易发生量只占这个数字的0.02%。也就是说一年的全球实物贸易,也不够外汇市场一天的外汇交易量。这个数字是国际清算银行根据多年的观察统计出来的权威的数字,不是传闻或者估算。这不能不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信用高度发展的金融王国里,虚拟经济的发展确实可以不顾实物经济的情况而独立运作,实物经济确实已经对虚拟经济的运作失去影响力。这次东亚金融动荡中,我们看到,正是这种建立在现代金融业高度膨胀,并且日益虚拟化的基础上的深刻哲学思想,促使索罗斯这样的金融高手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这种金融日益虚拟化的趋势在今后只会不断发展,而不会停止。特别是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更使虚拟经济蒙上了神秘的颜色。它们是虚拟信用,高科技手段加上人的高智力形成的高智能化结晶。说到底,我们就是要把人民币放到这样一个神秘的、相对独立的、变幻莫测的金融王国里面去摔打和考验。无论我们怎样去看待这样一个王国的存在,但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如此,世界金融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如此。我们国家不能违背这个方向。从这个角度我们更可以知道,21世纪的人民币不是一个简单放开或货币自由化的问题,它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 经济学虚拟经济人民币自由兑换货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