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千里马与上海伯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杨艳萍)

珠海千里马与上海伯乐0

“某先生,四十开外,从事企划广告工作15年,业绩卓著。具有丰富的品牌与营销策划经验,特别擅长于利用公关广告为企业和其品牌锦上添花或扭转败绩。该先生精力充沛,忠诚事业,为人正直,讲求办事效率……”

1997年11月3日,上海《解放日报》在头版报眼的显著位置,刊登了这则题为“千里马寻找伯乐”的广告。陈崇海做广告和商家应和广告,这在市场行为中不是奇事,用3万元敲开党报大门求职广告做到了党报的头版,使党报也参于了商业交换,这在上海倒是件从未有过的新鲜事。这匹“千里马”为自己定下的身价也格外抢眼:接受应聘主管广告营销经理职务,年薪50万。

从内容到形式,这则广告都不可避免地在上海滩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解放日报》报眼位置的广告收费是3万元,别的不说,仅是这笔投人,就显示出这匹“千里马”很有几分魄力。广告的主人,原任珠海一家大型饮料公司公关部经理的陈崇海,用一句老话底气十足地概括了他登报求职的行为:“没那金刚钻,也不揽这瓷器活。”

50年代在上海出生的陈崇海,少年时随家人迁往甘肃的省会兰州。80年代初,曾任《兰州青年报》记者,之后在甘肃省美术广告公司从事广告宣传工作。1992年到珠海一家饮料公司公关部任职,为该公司生产的矿泉水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广告策划和推广活动,取得了一定成功,受到业内人士肯定。今年9月,陈崇海的儿子到上海读书,退休后的母亲也有意叶落归根,回上海老家安度晚年。陈崇海自称是个“爱赶时髦的人”,上海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巨大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强烈地打动着他那颗“不安分”的心,于是他决定先和妻子到上海看看,买一套合适的住房,然后再作其他打算。

陈崇海称自己不是很善于搞经营,他的长处在拥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凭借着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好点子,为企业出谋划策,为产品打开市场。他说希望能找到一家公司,每年有数千万元的资金用于品牌的宣传和推广,使他的想法能付诸实施。他强调,广告上的年薪,只是说明自己现在的身价,只要有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使他能保持很好的竞技状态,钱并不是最主要的。

如同过去他所做的那些具有轰动效应的广告策划一样,在上海最大的报纸上为自己登一个广告,也是陈崇海在半夜3点多钟突然想到的。陈崇海说:“在我这个年龄,实力比我强的肯定有,有同样想法的肯定也存在,但敢把这个想法付诸行动的,只有我一个。这本身就是一个金点子。”陈崇海为自己的念头兴奋不已,他向家人和朋友征询意见,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他马上起草文案,委托一家广告公司,找到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新民晚报》,要求尽快登出这则广告。

《新民晚报》从未在头版登过这样的求职广告,广告部负责人为此感到颇为棘手。陈崇海又经过一番调查,发现《解放日报》是这一地区老板们看的最多的报纸,他决定改登在《解放日报》。《解放日报》的总编亲自过问了此事,陈崇海又按照要求找来朋友为自己的身份作出担保后,这份求职广告终于登了出来。陈崇海说:“我到上海寻找伯乐,没想到《解放日报》竟是我第一个伯乐。”

求职过程,陈崇海觉得自己感受到一小一大两种乐趣。广告登出后,他情不自禁地拿着报纸反反覆覆地看,就像是在看自己发表的作品,很有几分成就感,这是小乐趣。在和前来与他洽谈的十几家公司老总们的交往中,他感到自己很有收获。他说:“从前我认为自己只是个将才,做不好元帅。现在我这个想法有了改变。经过和这些大公司最高负责人的接触,我一下有了自己做老板的自信、这是一种大乐趣。”

陈崇海的广告登出后,先后有12家公司曾与他接洽,其中5家公司当场拍板决定聘用他到公司任职。现在他自己看中的公司有3家:上海的大康集团、喔喔集团和浙江的东方通信,最终的去向将在这3家中选定。

对自己的实力,陈崇海有充分的信心。他将毛泽东在湖南求学时登的一则求友书略做修改,引用到求职广告中,展示自己的志向:“愿嘤鸣以求伯乐,取步将伯知乎。与伯乐鲲鹏展翅成就实业。” 市场营销千里马

上一篇: 红色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