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谈巷议(55)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007,永远的广告模特
去年霍利菲尔德与泰森首次交战令我至今印象深刻,难忘的除了精彩的12个回合,主要的还是电视直播的那则特约广告—中国某某时装,其不顾情境的广告创意令人大倒胃口:在虎背熊腰的重量级黑人拳手眼花缭乱的对峙间隙,就在你毫无准备之时,镜头一转,身着某某时装的几位文弱、白净的小生摇来摆去地扭上屏幕,且不说他们全无男性魅力、没让时装出彩,就说那几副面孔和作派吧,叫我从此不敢轻易观看男模的表演。
一位朋友曾说,在美国他专挑广告看,因为广告片的创意颇具匠心,让你觉得美不胜收。想想看,这样的情景你能不动心吗:一名衣冠楚楚的男子骑着驼鸟意气风发地穿过一家商场,他钟情的只是一罐可乐;一位白领丽人驾驶着新款的奔驰车横冲直撞,优异的机械性能确保她进退自如、毫发无损;生发剂抹在鸡蛋壳上,那上面竟长出头发;中国的黑芝麻糊广告,片中男孩在作坊里舔净碗底儿的镜头令你感到余香绕梁;清新的七喜广告,用漫画的笔触在汪洋大海上划出一块绿州,画笔又给沙滩上日光浴的女孩送去一瓶爽口的七喜。
好广告的创意讲究出奇制胜,讲究抓住观众,当然这离不开好模特。美国一项调查显示,最受欢迎的广告模特是动物。而唯一的例外是007,詹姆斯·邦德人见人爱,他当模特谁能无视,于是现任007—布罗斯南成了一位超级广告模特,在12月19日上映的《明天决不会死》(当然,007永远不会死,广告商需要他)中,他驾驶宝马车迫坏蛋,掏出爱立信手机与人联络,用欧米茄表计时,付账时会掏出维萨卡,酷爱斯默诺夫牌马丁尼酒,也舍不下海因肯牌啤酒,而且从不忘记抹点罗里尔牌化妆品,……宝马汽车公司发言人杰克·皮特尼说,《黄金眼》中邦德驾驶双座敞篷宝马车后,该车的订单增加了一万多辆。
美国的一些市场研究人员说,单纯宣传产品质量的广告片时代已经结束,把奖状,证书摄人画面的广告令人反感,人们更愿意相信富有表现力的广告,它的个性和特色往往深入人心。
■技术时代高举透明旗
人机对话中,“界面友好”的意识真棒,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指标,它还解决了困惑人的一个心理问题。面对一台台裹着金属外衣、冰冷、神秘的机器,人难免产生怯意;而在其日益强大的功能面前,人的受挫感同样与日俱增。当聪明的电脑软件设计师让显示屏露出一张“和善的脸儿”并“傻气十足”时,人与机器的对话便有了几分从容,“界面友好”差不多拯救了人类的尊严。
与此同理,照相机如此普及,但摄影技术却弄得人心烦意乱,好在有人聪明,让相机傻到只按一下钮就OK的程度,要面子的人于是又有了面子。
一群孩子旧在东京一家电器店的索尼橱窗前,欣赏一种玲珑剔透的随身听,这玩艺儿穿的可是透明的塑料外衣,内部的电路结构—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线就像人类的血液系统—显示得一清二楚。开发者得意于这种尝试消除了冰冷感,而孩子们最开心的感慨恐怕是:不过是些零件的大杂烩,编排它们的还不是人吗?!另外,日本还出现了透明的大哥大、BP机、文具盒,就连东京新建的国际机场、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总部等建筑也都采用了玻璃外墙,透出建筑物的内部结构,据说这种风格改变了以往封闭、压抑的感觉,当然,那些消除了神秘感的产品和建筑能更好地招徕顾客。
钟情透明,其实是人类对未知事物要求的一种心理补偿。比如,中国成人大多弄不懂奇怪的八音盒如何发声,但国外连孩子都知道,原因就在“透明”两字上,国外的八音盒大多不装饰物,玻璃下展现的是一组极其简单却称得上精巧的设计—满弦的发条控制的齿轮带动一个轴,轴上缀着凸起的颗粒,一排琴键式的金属小刮片与转动的轴接触,当刮片与颗粒摩擦时,美妙的声音便飘出盒外。透明化解了太多山神秘造成的尴尬。
■俯首贴耳只认阄
四川新津一件说进来像笑话的赡养案警示我们,农村的普法教育任重道远。
76岁的陈子文和71岁的叶成碧是一对农民夫妇,育有4子1女,却无人肯尽赡养义务。不得已,老夫妇倒懂理,将5子女一块推上被告席,历经一年演变,虽经反复,众儿女倒也愿意担起责任,老人的生活有了着落,可你想不到,这不单纯是法律的威力,促成这事的竟是一种俗不可耐的民间“戏法”。新津县法院最初的判决十分合理但无人认账:4个儿子负责耕种老人的责任田,每年10月30日前各会给父母黄谷15公斤,菜油1.5公斤,烧柴若干;二老的医疗费、住院费由4子平摊,每年6月30日和10月20日前各付给老人零花钱80元;二老去世后,大儿和三儿负责安葬其父,二儿和四儿负责安葬其母;住房由三儿、四儿提供;小女儿陈志芬每年10月30日前付给父母穿衣费100元。一年后,这项判决毫无效果,大儿、二儿声称愿养能做些小生意的母亲,而年老多病的父亲却无人赡养,无奈之下,两老又一脚迈进法院。
这一回问题解决得很痛快,法院召来4子及儿媳,将两老人的责任田、谷、油、零用钱、医药费、住房等项目全部分开细化,让4子通过抓阄的方式确认各自的义务。结果,这些不认法律认命运的儿子、儿媳十分痛快地应下各自的责任,老人紧蹙的双眉才舒展了。
■宠物肖像画陪伴孤独人
据说在日本广泛流行的宠物肖像画正在成为一种美术流派,也许用不了多久,装饰一些老式家庭起居室墙壁的不再是光宗耀祖的先辈肖像画,取而代之或与其并存的可能是一些神气的宠物肖像画。
最活跃的宠物画家是小笠原,原为著名的动画片布景画家。两年前,她视作亲生儿女的一只猫死了,为慰藉空虚的心灵,她通宵达旦地画那只死去的猫。当媒体将宠物画作传开后,不料她竟收到许多“为我家的猫也画一张”的请求,于是她放弃原来的专业,一心画宠物肖像。小笠原笔下的30多只猫狗形神俱佳,她既追求毛的质感,又追求画出没有表情的宠物的感情,她说,我在努力画出动物的魂和心理。
多数顾客的出发点是为自己喜爱的动物死后留下一点纪念,现在人们已不满足于画猫狗,他们的要求已扩展至马、鹿甚至金鱼、鲤鱼等。小幅的动物肖像画要价2万日元,大幅的则要120万日元,一般在12万日元左右。如此昂贵的价格,画家的生意却很红火,每月申请的数量达到20-30件。
值得关注的是,有人认为:宠物肖像画这一新的商业门路和新的艺术流派的催生者是发达国家的“孤独症”患者,日益蔓延的不想生育风潮和高龄化趋势将使宠物肖像画热历久不衰。
(本栏编辑:闫琦) 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