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正当”原因的“富裕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何任)
谁在犯病?
据专家考察,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为数达3000万人的“富人阶层”,这些人不到全国人口总数的3%;即使加上富有程度稍逊一些的有钱人,比例依然不大。可见得“富裕病”的人并不都有钱。一位老人在被诊断患了糖尿病之后大惑不解: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就得了这“富贵病”?
最近,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救中心连续抢救了3例因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暴发心力衰竭伴肺水肿的病儿。这是急救中心建立7年来首批接诊的富裕生活导致婴儿营养不良。3个患儿均为3个月左右,来自常熟、吴江等鱼米之乡。他们都因突然烦躁不安、呻吟气促、心动过速、心音低弱、心脏扩大、肝脏肿大而急诊入院。病儿均因心衰肺水肿而处于濒死状态。这种病症近十几年来已很少见,经医生确诊和抢救才全部康复。急救中心副主任医师张祥杰介绍:维生素B1不能在人体内合成,主要依靠食物供给,在米糖、麦麸、豆类、瘦肉和蛋类中含量较丰,而在人乳和牛乳中则较少。营养缺乏症在生活条件好的情况下本不该发生,母亲要是注意饮食多样化,主食粗细粮搭配,并及时向婴儿添加辅食是可以预防的。
空军466医院追踪观察了该院近15年的统计资料,发现在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中,1985年农村患者占4.5%,1990年为10%,1995年为25%,高血脂症的统计亦有这种趋势。466医院心血管病专家陈秀丽分析这一现象:一是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条件改善,高脂肪类食物摄入量增加。二是在富裕农村中,体力劳动明显减少。据了解,该院附近的四季青乡,95%以上的人家将菜地租给外地人种,自己转向乡镇企、商业行列,而体力活动不足是“富裕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目前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还不高,不能合理安排生活。
联想到日本的青年在身材高度有所增加的同时,却出现了面孔变得狭小的现象。因为他们以精细食物为主,致使咀嚼力日趋降低,骨质和肌肉逐渐变弱。照此发展下去,再过100年,日本人的脸型将变得更加细长,要比现在日本人的脸型窄1/3。因此,必须调整饮食结构,加大需要咀嚼的食物分量。
就生活质量来说,吃得好、动得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尽管有知识的专家早就指出其中的毛病,但是该得病的还是照样得。
今天吃什么?
“食在广州”的饮食原则,讲究食不厌精、丰盛新鲜。“今天的菜单”包括:猪、牛、羊、鸡、鸭、鹅、鱼、虾、熊掌、鹿筋、果子狸,各种蔬菜和米、面主食,还有新西兰生蚝、神户牛肉、巴黎蜗牛、美国新奇士橙、加拿大苹果、澳洲啤梨、泰国榴莲、菲律宾芒果……和你所有想象得出来的可以进嘴的蚯蚓、蝗虫、猫、蛇……
怎样的饮食才符合健康标准?美国营养专家认为,10种致命疾病中,有6种与饮食习惯有关,目前我们的饮食结构很有必要改变,专家们建议:
少吃肉,就是少吃些脂肪,可以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10%,这就意味着使心脏病的发病率下降20%。食物中的胆固醇来自于鸡蛋和虾,将每天的胆固醇摄入量限制在300毫克以内,比一个鸡蛋黄的含量稍多一些。每周不要超过3个鸡蛋黄。
一周吃鱼两次以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脂肪酸,在一些鱼类油脂中发现的脂肪酸,可以减少心脏病的发作,防止血管阻塞。所以绝大多数专家建议每周吃鱼两次以上。
水果蔬菜天天见,十字花科的蔬菜效果最好。水果和蔬菜还是纤维素的主要食物来源,谷类和豆类也是如此。专家认为,纤维素有助于减少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因此每天至少要吃20—35克纤维素。
铁锅炒菜要加钙,缺铁会导致贫血,怀孕和哺乳期的妇女有必要补充铁质。长期的钙吸收量过低,导致骨质疏松症,尤其是妇女,专家们提醒有以下情形的妇女每天至少要进食1000毫克的钙:身体特别单薄的、吸烟的、大量饮酒的、出生时体重过轻的和家庭有病史的人。
这些都是好建议。
看不太懂的建议
1997年8月15日,上海《青年报》刊登了《常喝纯水危害一代人建康》,专家告诫市民:谨防陷入纯水饮用的误区。因为纯水在净化的过程中,在去除水中有害杂质的同时,也将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元素一起摒除,如镁、锌、铁、硒、碘等矿物质和无机盐。所以长期饮用纯水者必须调整食物结构。但从目前的饮食结构来看,有些微量元素是很难从食物中获得的。如果长期饮用纯水,人体就会因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此外因为桶装密封纯水对细菌毫无抵御能力,一旦启封与空气接触,如不马上用光,在24小时之后就会孳生细菌,如保管不当还会发生二次污染。而自来水中则有一定量的余氯,可抑制细菌生长。有专家说喝自来水是健康和没有问题的。
但是两个月后,《文汇报》刊登文章《纯水讨回了公道》,又有专家们指出:“担心喝纯净水危害健康是多余的。”因为在日常饮食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一个人只要有合理的饮食结构,就能得到人体所需的营养。与食物相比,水中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是微不足道的。
两家报社请的专家都让人信服,道理也不可辩驳,但是《青年报》说《文汇报》报道的讨论会是卖纯水的厂家做东,专家、记者做客的促销宣传。这样的建议让人们不知道谁的科学是真理。但是喝了水别得传染病、别拉肚子是每个人的愿望。
喝什么水是一个问题,酒就更是。美国人发现法国人吃肉没有禁忌而得病却少,经研究是法国人多喝葡萄酒的原因。现在干红葡萄酒在中国也很畅销。饮食健康专家们的一致看法中,有一条令医学界有些尴尬:每天喝上一两次酒能减少得心脏病的可能。酒精能明显提高胆固醇的含量,这种保护血管的胆固醇的含量在其他食物中很少。尽管半数的专家相信适度饮酒有益健康,但实际上却没有人建议人们适量喝酒以预防心脏病,所有专家都认为怀孕妇女和有家庭酗酒史的人应该戒酒。
还有“吃糖有害”的说法。美国糖尿病协会的专家说:“我们应当改变对糖的限制,因为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证明吃糖可导致糖尿病”。而且糖只有吃得太多才可能导致肥胖。因为糖往往是与高脂肪食物搭配在一起的。吃糖会引起蛀牙吗?美国牙医协会的医生指出,糖确实会引起蛀牙,但主要的是牙齿与糖接触的次数多少和时间的长短问题。口腔中的细菌会产生蛀酸,要减少蛀酸对牙齿的腐蚀,这才是防止蛀牙的主要手段。
大豆计划、豆浆和辣椒
为改变中国人的食品结构,卫生、教育等部门联合开展“大豆行动计划”。在各地政府部门的配合下,一场“大豆行动计划”的宣传教育工作在试点地区广泛开展:四川江油市在试点校所在地的乡镇举行了700多人参加的动员大会;江苏锡山市通过电视进行宣传教育,使“大豆行动计划”家喻户晓;陕西白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了推动“大豆行动计划”的启动,县财政挤出两万元资金支持该项计划;山东高青县在遭受特大水灾,2/3农田受淹的困难条件下,贷款3万元先行启动。山东省教委又拨款4万元,保证了试点的启动经费。
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因此提出“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的口号,北京市中小学生也开展“豆奶行动”,北京市豆制品公司投资180万元在豆制品三厂建起成套豆浆设备,生产星星牌豆浆,现在日产达1000箱,月销售额就达到30万元。鲜豆浆卖得火,制作鲜豆浆的小家电也成为抢手货。北京西单商场、长安商场、双安商场、当代商城售出的九阳牌家用豆浆机一个月达150多台。
1997年6月初,对墨西哥美味有爱好的国内人士,在北京王府饭店的棕榈咖啡厅品尝到了平日并不常见的正宗墨西哥美味:香烤多层玉米薄饼、玉米饼卷、各种灼舌火辣的沙拉酱汁等家常传统食品。让人放心的是这个食谱没有多少脂肪,关键是还有辣椒,那种著名的墨西哥辣椒火灼的滋味据说对减肥很有帮助。
在专家的指导下,健康食谱和传统油腻食谱出现得一样多,人们懂得了更多的道理之后,就有理由吃更多的事物了。
吃是好事,得病是坏事,好事如何变成坏事?(新华社)
接着胖下去
到底吃什么?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关键问题是关于食品和制造食品的花样越来越发达,其次才轮到肥胖和健康的问题。就跟买私家车一样,为了环保和健康的理由应该不买车,像动物一样为食物和生存奔忙会提高人的生命力,但是这不是减少车辆的好办法。减肥事业养活的是生产保健产品的企业,提高了社会的消费能力,同时满足胖子减肥的欲望,但于减肥的目的无补。
细说起来,当人们忙于制造无数的食品咽下去,然后又忙着把逐渐隆起来的肚子减下去的时候,这种历史不仅仅出现在吃的过程当中。并不是专家才出这样的错,专家的任务是让人吃得饱,吃得好,产生问题也不是他们的愿望。科学原本不是一个包治百病的良方,科学制造的利益之后总有灾害伴随,人们在好东西和坏东西的共同陪伴下生活,就跟动物在各自的天敌的虎视下求存。有一个说法:在西方,满大街的胖子以穷人居多,有钱的人都讲究健康不敢再胖了。有过挨饿经历的中国人现在见面还会问“吃了没有”,看来中国人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还没有富裕到一定程度以前,一部分人还得胖下去,“富裕病”将紧随其后。 富裕病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