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长波与电象时代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一个人的创造力在他30岁时达到高峰,而他的余年只是花在对他早期思想的实践上。这是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著名论断。有趣的是,对长波理论作出最大贡献的两位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和熊彼特,都是在30岁前形成长波概念的。

一个长波周期大致50年。这是康德拉捷夫对经济长周期的最大贡献。他还注意到,在经济下降时期,生产技术和通讯方面常有重大发明,不过,它们通常只有在下一个长期上升阶段时才能得到大规模的应用。第一个康氏周期起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刚开始,到20世纪末,第4个康氏周期已经结束。

熊彼特揭示出时间上分布不均匀的技术创新群造成经济波动,而基本创新导致经济长波的生成。熊彼特的长波模型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阶段,他的后继者完善了他的理论,其中关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的解释与当今信息业内的技术演进吻合,尤其是其对盛衰转换的动因的解释。

或是因为所有新的专门知识已投入实践,或是在一个饱和的市场下改进性创新不值得进行,技术进一步创新的可能性枯竭,从而引致曾经快速成长的行业的停滞。单个部门达到增长的极限将波及整个经济,于是衰退期来临。而创新能克服萧条。在投资者无法从成熟的技术上榨出利润时,他们会不顾一切地尝试那些剩余的技术知识,承担基本创新的高风险。新的技术创新群终将引导经济复苏。

英国苏塞尔大学“新熊彼特学派”首先辨识出与微电子技术相关的第二次技术创新群几乎影响到每一个部门,起于1948年的第四个经济长周期即以微电子的应用为推动力。1940年,工业化使世界工业生产第一次超过农业生产。1971年微处理器技术创新不但使计算机产业成为战略性产业,而且通过扩散,使国民总产值中与信息相关部分的贡献超过其他经济部门。

科学家估计,信息革命的时间跨度将长达100年,跨越第四第五个长波。第五波从1994年开始,将于2043年左右结束。以因特网商业化引发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潮将把人类带入信息社会的新阶段——电象技术——经济范式阶段。

西方股市的强劲上升也正是从1994年末开始,恰逢因特网渐红渐紫的时候。可以预见,伴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投资者将对信息技术,尤其网络技术倾注更大的激情。

经济长波与电象时代0

上一篇: 高科技烤肉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