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高科技饥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王坤)

11月18日,发财致富的日子。两个月前申购到中兴通讯的股民应验了好运气,他们以6.81元申购到的股票涨到20.86元,资金瞬间翻了两倍。

不过,他们可能还不满足,因为不久前“天大天财”上市当天涨了177%,不出一个月又涨12元。以5.01元申购到“天大天财”的股民利润以400%计。

申到建材、化纤、能源的投资者只能自认倒霉,他们的资金只涨了6%-60%。但问题说回来,还要怨自己,因为在申购时就应有选择,带有“清华”、“天大”等字样的是首选,其次是高科、通讯等时髦词汇。

投资界变得越来越像时装店,这是外界面对刻板的报价牌的看法。业内人士却不以为然,因为他们选择的是高科技所能带来的高成长。但面对一个毫不知名的远隔千里的企业,人们却一厢情愿地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成长率付高代价,未免幼稚。以“天大天财”为例,以现在的业绩水平,收回投资至少要百年。

最早掀起高科技旋风的是“清华同方”,这家并不知名的电脑公司上市首日开盘在27.28元,当天最高达37.88元,创下了令人炫目的交投记录。随后的3个月间,这只股票却再也没有辉煌过,因为它透支了未来的成长。

高速的成长理应有高回报,但在电脑这一日新月异的行业中,人们首先要看到高风险。“长城”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一位经理透露,电脑业的激烈竞争已使整机商利润很低,再加上几乎每两三个月一次的降价,经营难度绝不比成熟行业小。

什么样的价位比较合适?在成熟的市场,成熟的行业在10倍到20倍间,有15%的增长率的股票18倍的市盈率较合适,而成长率高于20%的,人们也只出比收益增长高一点的倍数价格。转型中的中国市场市盈率普遍较高,高科技股可以适当超出,但不应没有限度。

我国在高科技上并无世界意义上的厂家,时下的高科技很多是应用科技。明白了这点,处于高科技饥渴中的股民或可理喻。

我们的高科技饥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