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皮仙娜”童话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邹剑宇 刘君梅)

热点追踪:“皮仙娜”童话0

昔日“皮仙娜”设计的广告确有名牌派头

今年9月7日以前,“皮仙娜”这个“古老的意大利”金字招碑一直是北京港信国际有限公司推销皮装的绝招。这一天,北京自律中心“3.15”热线的一份调查报告在媒体曝光,证明港信公司导演了一个真实的谎言:意大利驻华使馆商务参赞斐积安签名的一份证明中,证明意大利有“EREDIPISANO”和“GPISANO”两个与港信公司的“皮仙娜(PISANO)”相近的商标,但它们并非一家。所谓的“1889MADEINITALY”(意大利制造)属于港信公司信手拈来的始创。这是“皮仙娜”的破绽,也是它违反法律的地方。对于善良的消费者来说,没有人能接受这样的对自己智慧的污辱。“恶心!”一个拿着皮衣到北京自律中心请求处理、索赔的顾客说,“他们简直就是地痞!”

至今已有160位顾客价值50到60万元的皮衣堆放在北京自律中心,目的是索赔、双倍索赔。航天部某门诊部的刘宏志是其中一位,不过在一个月后依然没有得到结果后,随着今年西伯利亚的第一股寒流的到来,他又把皮衣拿了回来。毕竟皮衣是御寒的。

刘宏志是一个有经验的消费者。前些年他买了一台索尼音响,其中的激光头有毛病。经过两年多不屈不挠的争取,日方终于登门道歉,解决了音响的问题并赠送了纪念品。1995年他以3800元的折扣价买了一件标价4100元的“皮仙娜”半大衣,款式做工都不错,关键是那种淡蓝的颜色其他牌子的皮衣没有。这件皮衣花了他两个月的收入。从看到关于“皮仙娜”的报道之后,他觉得又是“中国人蒙了中国人”一道。他的皮衣上被硬物划了两道印,他怀疑“是不是真的名牌就该没有印子”。反正他现在还穿着,“还有那么多人穿着呢”。

从1989年“皮仙娜”开始销售起,仅在北京百盛购物中心的专柜中就销售了100多万元,该中心客户服务办的魏主任说,百盛购物中心的销售在北京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北京超过30家销售点加上全国铺设的网络,“皮仙娜”的累积销售非常可观。按照“消法”第49条规定,购买了假冒产地、品牌的产品的消费者可获双倍赔偿,赔偿的数字令人咋舌。以“百盛”每年不到1000万元的利润计,由它来双倍赔偿几年来100多万元“皮仙娜”的顾客消费,无疑是难以承受的。魏主任说,很多中型商场也许因此而被打垮。他说:1995年6月“消费者法”出台,在此之前,“皮仙娜”皮衣已经成为北京消费者心中的名牌了,这之前卖出的皮衣该如何处理?目前有将近40人到百盛购物中心索赔。1995年底有一位李姓顾客也曾来“百盛”,说他买的“皮仙娜”在洗完上油后发硬,此事后来经由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处理。

北京一电台对此事的评论说:在“皮仙娜”的制假活动中,说“皮仙娜”是名牌的是媒体,说它不是的也是媒体,在其中媒体的角色是什么呢?

“百盛”的魏主任更是说,作为“皮仙娜”的加工厂家,它当时在皮装上打上“1889MADEINITALY”的行为是不是也该负责任?媒体当年收取广告费宣传“皮仙娜”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责任并非只在销售商场一家。所以他建议成立一个“皮仙娜”赔偿基金,由所有责任方分别出钱赔偿消费者。

北京自律中心的韩宇说:我们“3.15”热线的责任就是为消费者服务。作为一个非国家职能机构,就“皮仙娜”而言,“3.15”热线的工作已经做到一个地步了。“我们相信,类似的假名牌还有,我们的工作也要做下去。”

自去年3月一个消费者到北京自律中心“3.15”热线举报说,“‘皮仙娜’的产地有问题,请调查”之后,自律中心经过一年半的工作,终于获得确切证据,“皮仙娜”得以真相大白,轰然坍塌。

事情经过两个多月,对于“皮仙娜”的处理将由北京市工商局来做。事实上,在9月7日由《北京青年报》首次曝光,并随后刊出北京市工商局的投诉热线电话之前,北京市工商局对此并不知情,以至于见报后每天100多人的投诉电话让工商局也措手不及。现在的难题是:作为主要责任方的港信国际有限公司已是人去楼空,总经理不知去向,主要副手则把手机、BP机关机到郊区休息,或隐姓埋名另谋生路。更何况让所有有关商家全部双倍赔偿,那将对北京商界是一个很大的震动。

而作为追究责任的“所有有关责任方是否必须在各自的工作前有责任确实证实‘皮仙娜,1989MADEIN17ALY’是真实”的问题,没有人也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应该做到哪一步。港信公司在国内的工商手续齐全合法,进入商场时也手续齐全,并顺利地通过了质检部门的检测。

“名牌”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值钱,但关于一个名称应该如何法定,却不太清楚,直到有人出来说:“皮仙娜”是假的。

事实是,“皮仙娜”作为一个错误的品牌,在中国人强烈的名牌消费欲和购买力的支持下,俨然已经确立了一个名牌的地位,假如不是……

当然没有人也没有可能再把“皮仙娜”扶回9月7日以前的地位,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依据已有的法律,在复杂的条件下对“皮仙娜”以法论处。

英国的童话《卖梦人》中卖梦老人让小孩不断沉浸在他卖的一个一个美梦中,但关键时刻,卖梦老人总会出来把梦中人叫醒。曾几何时,我们都进入了“皮仙娜”的梦境,把这个梦越做越真。遗憾的是,我们总需要有人来唤醒,也许在下一个叫做“皮亚仙”什么的梦中。

热点追踪:“皮仙娜”童话1

“皮仙娜”系列女装曾令无数人心动吗?

皮仙娜,逃走的那个情人

文/图 刘君梅

自1995年开始,“皮仙娜”曾脱颖而出,成功地在中国服装市场扮演了“大众情人”。1995年在北京京广中心的展示会上,“皮仙娜”宣布,“(香港)港信国际有限公司将向中国推出30多款男女皮革服装,向中国消费者预示新一代皮革服装的发展趋势。”

当时国际时装舞台的皮革面料大致分光皮、油光皮、麂皮、缩皱皮、印花压花皮、双面印花压花皮、双面毛皮7大类,而“皮仙娜”在一季中推出的款式中竟占了6种。在面料处理技术上最让中国业内人士有“惊艳”之感的是,那款看起来像落了一层细雪的卷羊毛领,匆匆走来的模特便有了“风雪夜归人”的味道。当穿着背后“带着世间最高贵的血统来到东方”压有“鹰纹”麂皮夹克的模特敞胸露怀地晃动在台上的时候,这些强调面料产地的皮装无疑在阐释:“香槟”、“摩托”、“鹰纹”都是青年先锋的选择。而磨毛处理皮面料及在休闲装中采用苏格兰格子是“潮流中中坚分子的首选样式”,意在赢得具有内敛性格、“哲人气质”的成熟男人。

“皮仙娜”一时成为了一位“善解人意的情人”。只是,舞台脚灯突然亮了的时候,一出好戏突然中断,台上那个隐瞒了身世的“情人”逃得没有踪迹,一切来得太突然。

热点追踪:“皮仙娜”童话2

在男装还很单调的中国市场,“皮仙娜”的名牌效应曾让众多男士慷慨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