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人和女人走向上帝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进飞)
“玛利是艺术史中最多变的形象。艺术史家托玛斯说:‘当我们有新的欲望和想象时,我们就有新的玛利。’”
男人的七个诺言
1.……遵循上帝的指引,臣服于耶稣基督。2.……与其它的男人建立兄弟般的友谊,因为他需要兄弟来帮助他信守承诺。3.……追求精神、道德、性、爱的纯洁。4.……通过爱与保护建立牢固的婚姻与家庭。5.……为教会贡献他的时间、财富和虔诚。6.……超越种族障碍,实现四海一家。7.……遵守上帝的命令,按上帝的旨意改变我们的世界。
万福玛利亚
最初,我爱的是那个有罪的女人,现在,我爱的是无罪的那一个。
在辗转经历十几个国家之后,这个沉甸甸的邮箱终于运抵梵蒂冈,到达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手中。箱中是一份附有40383个签名的请愿书,人们敦求教皇运用他至高无上的权力赋予圣母玛利更崇高的地位:如耶稣基督一样,她是众人的救世主,所有的恩典与荣耀也将归于她。
请愿的规模在罗马教廷的历史上前所未有。过去4年中,教皇收到类似的签名已达4340429个,平均每月10万个。签名来自157个国家,其中包括已故的特雷莎修女、500个主教和42个红衣主教。他们坚信:“玛利时代”已经到来,玛利最终将成为上帝与人类之间的母性引导者和中介者。
这一信仰与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产生了根本冲突。《新约·提摩太前书》中说:“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耶稣基督。”如果请愿成功了,这条教义就必须修改。因为玛利分享了耶稣的救世主地位,在神与人中间,将有两位神。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格局也将因此被四位一体所取代,玛利在其中扮演多重角色:她是圣父的女儿、圣子的母亲、圣灵的配偶。
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玛利?
在本世纪,从各大洲人们报告过400多次“玛利显灵”,超过前3个世纪的总和。波黑的一个只有250户人家的飞地,因有6个小孩宣称他们看到圣母显灵而名声大噪,从1981年以来,已有2000多万朝圣者到此朝圣。“追随玛利”已经成为一个行业,有数以百计的小报、杂志专门报道玛利显灵及其圣迹,另外还有无数的小册子和录像带。在互联网上,玛利有她的网址,美国克利夫兰人和凤凰城的人互相交换自己最新发现的与玛利有关的信息,描述她最近一次显灵的情景,并在“聊天室”里探讨其意义。在这里,老式的天主教教义与新时代中人们对超自然的渴求很自然地混合在一起。
但对玛利的狂热还不仅仅是因为她频繁地显灵,神学家认为:玛利神话般的力量还来源于她自身没有任何历史。她出现在欲望和想象的光线之中,在《圣经》中与她有关的只有几个零碎片断,人们可根据自己的愿望对她进行再创造。
女权主义者利用过她,禁欲主义者也利用过她。贫贱者、困苦者都认为玛利属于自己。本世纪初,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玛利是安静与和平的象征。在世纪末,世界即将进入新的千年时,她又以一个预言世界末日的先知者形象出现。74岁的安吉利卡修女说:“如果我们拒绝玛利,审判、放逐和悲剧将随之而来。”
在佛罗伦萨浸礼会教堂的大门上,雕刻着两个美丽的人像:夏娃与玛利。她们如双生子一样相似,手挽着手,一起升入天堂。如果我们想品尝禁果,被罪恶刺激得浑身发抖时,就爱夏娃,她的欲望和不洁让我们意识到自由与反叛。如果我们在罪恶中觉得绝望时,当然也就爱玛利,她的纯洁与母性让我们相信我们可得永生。
现在,人们觉得有罪,才开始疯狂地崇拜和热爱玛利。他们在再一次利用她。
男人的7个诺言
当400多万信徒视玛利为救世主时,另一群人却认为只有男人才最接近上帝。
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兵城洛顿,人们认为真正的男子汉永不哭泣。基地里的士兵每天练习如何用枪、迫击炮、导弹,以准备应付杀人的战争,对他们来说,掩藏痛苦就像把衬衣扎进裤腰带里那么容易。
但在星期四晚上,就在几公里外一个昏暗的小教堂里,几十个来自洛顿基地,被认为是不哭的男人们却哭成一团。他们拥抱着,抽泣着,表示彼此的爱。他们请求宽恕——因为迟钝,因为不忠,因为抛弃儿子,因为虐待妻子。他们发誓要成为“信守诺言者”,在哭完之后,他们齐声赞美:“胜利归于耶稣,我永远的救世主。”
类似的集会现在在美国已极为普遍。据统计,经常举行这种集会的小团体已达到20000个。“信守诺言者”还经常组织大规模集会,去年共有110万人参加,平均每次5万人。他们上月在华盛顿举行了全国规模的集会,参加人数达到100万人。
这么多男人凑在一起,他们说,“我们的脚下已是深渊”。他们认为美国如一只迷途的羔羊,陷入了贫穷、疾病、私生子、少年犯罪这种种罪恶的深渊之中,美国男人正面临着道德和精神危机。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人们抛弃了基督教的传统价值观,唯一的解救办法是重新夺回男性的义务与责任——建立男性领导权,用男人的灵魂引导人们认识上帝。
在他们看来,男人的精神气质与女人不一样。“信守诺言者”组织发起者和领导人比尔·麦卡特尼说:“我们的组织要创造一种气氛,让男人们团结起来,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从而更诚实地生活。”他认为女人是男人接近上帝的障碍。“信守诺言者”的组织、集会和其他宗教活动,女人都不能参加。在最近的一次集会中,当布道者要求那些犯有性罪的人走到前面来时,一开始,人们站着不动。接着,有几个人慢慢走上前去,马上几千个男人跟着就挤上前去,他们跪下来在泪水中向上帝忏悔。唐纳·布韦尔,底特律地区的“信守诺言者”组织负责人说:“当一个男人看到屋子里其他的男人都在哭泣时,他就会认为哭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如果有一个女人在那儿,他就无法真诚地哭。”
女人让男人无法诚实,这一点女权主义者当然不同意。女权主义者认为“信守诺言者”运动是对妇女权利的最大威胁。爱尔兰主教说:“男人充当领袖,女人是跟随者,这与两个人平等承担家庭责任完全不同。”所谓的男性“精神领袖权”将迫使妇女退回到她们的老角色中去。
在“信守诺言者”的第7项诺言中说:“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叫他们遵守。”人们对他们引用《圣经》这段话的用意也产生了怀疑:谁来吩咐?谁将必须遵守?就在男人们在华盛顿举行百万人大集会时,女权主义者也在华盛顿举行了一次针锋相对的集会,她们说:“停止对女人的战争。”
其实,这场“战争”并不是针对女人。男人们针对的是他们自己。他们反对同性恋、流产、吸毒、少年犯罪、性自由,他们反对的是一切他们认为恶的东西。他们要做完美的男人,在上帝帮助下,先拯救自己,再拯救别人。这是男人发动的一场生产自救的“战争”。女人在上帝面前走开。
④在墨西哥城的一家地铁车站里,玛利的影像前拥挤着无数的崇拜者
③在佛罗里达州一家办公大楼的外墙上玛丽“显灵”
①南希声称自1990年来她已多次看到玛利,她的位于佐治亚州的农庄已成为朝圣者的向往之地
②波黑新圣地前,一位信徒在虔诚地祈祷
教会自救运动
上帝用面包和水赐福于我们,我们用烟、酒和武器帮助他。
在莫斯科城中心一座新教堂的落成典礼上,市长卢日科夫站在那儿,尽力掩盖自己不耐烦的情绪。他在等谁呢?在整个莫斯科只有两个人可以让他等待。一个是总统叶利钦,另一个就是68岁的俄罗斯东正教大主教——阿历克谢二世,他是6000万俄罗斯人的精神领袖。当阿历克谢二世出现时,卢日科夫快步走上前去,极度谦逊地鞠了一躬,虔诚地亲吻阿历克谢的戒指。
在一个星期前,叶利钦也用自己的方式向阿历克谢“鞠了一躬”。总统签署了一项新法律,大大提高了东正教的地位,使之成为法定官方宗教。与之同时,该法律还禁止罗马天主教、摩门教和新教等教会的教士在俄罗斯的传教活动。在一次电视访谈中,阿历克谢指出,外国宗教对俄罗斯的渗透如北约东扩一样,不仅危及教会,还将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产生威胁。这项法律保证了东正教的垄断权,但同时它也得罪了西方的宗教人士。
叶利钦充分意识到了签署这项法律的危险,但他不得不这样做。最初他试图拒绝签字,阿历克谢声称这必将引起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冲突。在拥有6000万信徒的盛怒的主教面前,叶利钦屈服了。
在政治家的屈服中,教会看到了自己的强大。当人们走向教堂去寻求精神安慰时,教会从人们身上得到的却是实际利益。以俄罗斯为例,从1992年到1996年,教会获权进口了50000吨香烟,这些香烟作为“人道救济物品”享有关税豁免权,俄罗斯政府因此损失了4000万美元。调查专家最近还指出教会卷入了军队的腐败案件,在拍卖原东德驻军和黑海舰队的武器装备时,军队中有关人士使用教会的国际银行户头,盗走了大批财产。
对这些指责,阿历克谢二世的发言人声称,与军队的一切合作其目的都是慈善事业。他指出,仅莫斯科最近5年就已翻修了185座教堂。这似乎是在说,只要我能帮你进天堂,就别管钱是从哪儿来的。
到底是教会拯救了俄罗斯,还是俄罗斯人拯救了教会,这一点似乎无法说明白。俄罗斯人抽着教会进口的“圣烟”,在阿历克谢二世的指引下,鞠躬着试图走近上帝。
但究竟能不能走近上帝?恐怕没有人知道。我们可以通过玛利,也可以通过男人自己,或者通过阿历克谢二世手中所持的“圣烟”,天堂的门对每一个人敞开,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门,但实际上却又根本没有门。
我们所有的只是拯救自己的愿望。
天路历程
上帝之母,431年:玛利正式获得圣母这一头衔。
墨西哥瓜达卢普,1531年:玛利4次向一个印第安人显灵,让他转告主教在墨西哥城外建立一座圣母教堂。
巴黎,1830年:玛利两次显灵。
法国洛德,1858年:在该年4月至7月间,玛利18次显灵。
法国,1871年:玛利向4个小孩显灵,在显灵的地方人们修建了一座教堂,名为“希望之神”。
“爱尔兰诺克,1879年:在暴雨中,玛利在一道明亮的光线中出现,与她同时出现的还有约翰、约瑟。
葡萄牙,1917年:3个小孩在将要入睡时看到玛利,她自称“圣洁之心”。
比利时,1932—33年:在一个小花园里,玛利以圣洁处女显灵33次。
比利时,1933年:12岁的贝柯8次看到玛利,玛利告诉她她将帮助穷苦无助的人。
荷兰,阿姆斯特丹,1945—59年:玛利数次向伊达·比尔德曼显灵。她称自己为“万国之母”。她将获得“共同救世主”的称号。
卢旺达,1981—89年:在种族屠杀期间,玛利显灵称自己为“世界之母”。
波黑,1981年至今,6个小孩看到玛利,玛利出现时,如一个美丽的少女,她称自己为“和平之后”。2000万人参观了这一地方。 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