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特网中的恋爱“天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楠)
幻想与现实模糊了界限
人们到因特网中去,依靠幻想来实现一切。在网络中,人们可以把声音和表情都隐藏起来,以面具示人,不必真正委身于幻想中的性伙伴,但却能获得性感的效果。远距离恋爱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已出现,只是依靠爱人之间的距离才得以维持。没有了琐碎现实的打扰,他们之间的吸引力往往更能持久。当然,网络中的远距离恋爱是另一回事,与古老的鸿雁传书完全不同。
数字时代的模拟技术模糊了幻想与现实之间的界限,爱情也因而变得更新、更酷、更时髦。人们自己为自己服务,女人不必在镜前费时费力地打扮自己以讨得爱人欢心,不必品尝夜里被鼾声吵得睡不着觉的苦处;男人也用不着挖空心思去追逐女士的高跟鞋,用不着担心会有衬衫上沾了口红的尴尬事情发生。人们在色情菜单中与名人偷情,或是寻觅一个固定的游戏伙伴。只要在此前插入防电脑病毒卡,网络中的爱情就成了一件没有界限和风险的事情。网络情人大都善变,也不需要遵守诺言。要是在网络中伤害了什么人,只要关掉电脑就可以了,肇事者无须为此承担责任。过去危险的私通关系被电子手段的偷情取代,人们在网络中与别人发生性关系,或者干脆是与自己。
好此道的并不仅仅是些电脑专业人士,其中也有大学生,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把玫瑰花从柏林送到悉尼,让它凋谢在叫辛迪或是苏茜的女孩的字纸篓里。甚至还有中学生,他们在这里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性体验。一个14岁的男孩写道,他常常整个下午在网络中与一个女孩调情,并且一步步与她亲密起来。办公室的职员也愿意在工作间隙用老板的钱满足一下性饥渴,他们往往会从异地选一个性伙伴,互相发送一些赤裸裸挑逗的话。家庭妇女也可以在屏幕上做一点儿“性购物”,过去她们只能每星期有那么两次闭上眼睛,希望见到罗伯特·雷德福,或是梦到与陌生人发生性关系。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普通家庭主妇德国人汉内洛蕾身上。
出生在电脑世界的婴儿
汉内洛蕾的网络罗曼史
秋天到了,柏林的天气又湿又冷,汉内洛蕾和迪尔克持续13年之久的婚姻也生了锈,他们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改善关系。突然迪尔克灵机一动:“我们买一台电脑吧!”新电脑买回来了,运行起来极快,而且配有可连接因特网的调制解调器。汉内洛蕾发现,丈夫身上又焕发了许久没有的活力,他开始坐在电脑前,在幻想的广场上闲逛,无休无止地同网络中人聊天。36岁的汉内洛蕾觉得这很无聊:“我喜欢打电话,这是因为我知道电话线的另一端是谁。而网络就不同了,所有人都用的是假名字,兴之所致胡乱起一个,随便什么都行。”作为没有经验的网络新用户,汉内洛蕾乖乖地用上了自己的本名,“我那时天真得很,有人自称是有两个博士学位的英俊青年,我竟也相信”。
迪尔克出差了,13岁的儿子向妈妈吵着要上网,于是两人一起敲起了键盘。大多数聊天的对象都很友好,感觉就像是在公共汽车站聊天一样,无非是问一些日常的小问题:哈罗!你好吗?你从哪儿来?你们那儿也下雨了吗?但也有人让汉内洛蕾感觉特别好,“欧西利斯”就是其中的一个,汉内洛蕾觉得他的名字很有趣。儿子上床睡觉了,汉内洛蕾留了下来与“欧西利斯”谈天说地,她一行一行地输入信息,信息被输送到某个地方,再从那里反馈回柏林。“我当然不知道自己在和谁聊天,但我们能互相理解,其它一切都不重要”,汉内洛蕾说。
就这样几个星期过去了,有时候一家人一起坐在电脑前,有时候是汉内洛蕾一个人。一个人的时候,她就只在聊天者的名单中寻找“欧西利斯”的名字,“我并不因此感到不安,与‘欧西利斯’在网上约会的想法让我心里发痒。我相信真的有这么一个人,他活在我的头脑里。”
尽管如此,汉内洛蕾还是渐渐感到了愧疚,“我们的婚姻虽然早已成为一种利益关系,但我仍然觉得,我至少是在意念中欺骗了丈夫。我知道,只要关了电脑就可以结束这桩冒险行径,可我做不到。慢慢地我不得不承认,我陷入了情网,可让我陷进去的只是显示器上的一个名字和一些字母。”汉内洛蕾鼓起勇气向女朋友坦言了这件事,“她们都认为我疯了。但这无法改变我的真实感受。夜晚来临时,欧西利斯会出现在我的梦里,对我进行诱奸。白天我会数着指头,期待与他在网上重逢。”
数据高速公路上也会出现“堵车”现象,每到这时候,人们就不得而知自己的电子爱人是否已经到达,或者还要多久才能到达。这天晚上,汉内洛蕾心神不定地在电脑前坐了一个半小时,“欧西利斯”的名字才终于出现。“我拿着香烟的手在颤抖。他先是问候了我,紧接着又写道,他只能呆一小会儿。我是无论如何要把他留住的,于是便问他怎么没给我带鲜花来。我成功了,欧西利斯留了下来,开始同我调情。”“我的指尖正在温柔地触摸你的……”,屏幕上出现了这样的字样。“我开始全身发热,确实感到有一只手在抚摸我,这种压倒一切的感觉抓住了我。”
接下来,汉内洛蕾第一次经历了电脑空间中的爱抚。她激动地注视着屏幕上的字,那上面说,“欧西利斯”的手正在由她的胸部抚摸到大腿。她情不自禁地呻吟起来,却又被自己发出的声音吓了一跳。“我写道,打住吧,欧西利斯,我已结婚生子。作为答复,他给了我他的电话号码,并要我马上打给他。”
汉内洛蕾犹豫了10分钟,然后抓起了话筒。“听到他的声音的时候,我第二次迷失了自己。‘你能打电话来太好了,否则我都不能肯定,在名字后面是否真的有一位女士’,他说。他介绍说,自己是来自沃尔夫斯堡的赖纳,并问我是否愿意在电话中继续刚才网络中的调情。我说‘不,最好还是在电脑上,否则会惊动家人的’。我们约好明天继续聊下去。”
“我们之间越来越亲密了,我的心只在‘欧西利斯’身上,我丈夫也明白了这一点。”大吵一架之后,汉内洛蕾和丈夫分居了。网络中的偷情还在继续,然而,虽然汉内洛蕾摆脱了丈夫,可赖纳并非是一个人生活。“我们想见上一面”,她说。他们两次约定了见面时间,但两次都没有结果。第一次是赖纳的母亲去世了,第二次他又因车祸住进了医院,当然这都是他自己说的。“命运似乎一下子变得对我们不利了”,汉内洛蕾说。
有人断言,网络是一个滋生罪恶的渊薮,因为在这里,一人拥有好几个性爱伙伴的事情实属寻常。汉内洛蕾想不到的是,“欧西利斯”就是这样的人。他的另外几个性爱伙伴发现,“欧西利斯”在这几个星期对她(他)们越来越冷淡。她(他)们只耍了一点技术花招就弄清楚了,是汉内洛蕾毫无顾忌地偷取了“欧西利斯”的心。
于是“欧西利斯”的名字已经不再在菜单上,一天晚上,当汉内洛蕾焦急地寻找他时,事态变得严重了。“我虽然仍在网上,可再也发不出任何消息。我知道,有人运用技术对我施行了封锁。”然后,一个假名向她发出了几行字:“人们已经堆好了木柴,汉内洛蕾已被捆在柴堆上,浑身浇上了汽油,因为她是有罪的!”
“每个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问我,当时干吗不干脆关上电脑呢?但同与欧西利斯调情时一样,我还是欲罢不能。”汉内洛蕾入迷地盯着屏幕,想象着自己怎样被话语“烧”死,而一群网上闲聊者在她身边欢蹦乱跳。后来还有人威胁她说,出门的时候最好小心点儿。
这件骇人听闻的事总算过去了,可汉内洛蕾忘不了它。欧西利斯永远地失踪了,汉内洛蕾却仍在网络里与人聊天。“说实话,我还想再体验一次与欧西利斯调情时那种难以言状的感受”,汉内洛蕾“死不改悔”。
网络性爱所需的制服和用具不久将投入批量生产
性成了一种生存方式
在只有通过手指敲打键盘才可能达到性高潮的情况下,又有谁不愿意借助录像带和书籍更便易地达到同样的效果呢?但就有像汉内洛蕾一样对网络有瘾的用户存在,他们的偶像就是网络本身。即便他们死了,心也会被埋在电脑空间的坟墓里。在这里,性成了一种生存方式,一切幻想都有可能变成现实。网络上的游戏水平越来越专业,追星族可以与名模克劳迪亚·席弗一道嬉戏水中,窥淫癖者和物恋欲者也能在这里找到方便之门。这里还为性欲旺盛者备有“网络妓院”,不时散布着污秽不堪的广告。人们在网络的闲聊室里偷情,如果关系亲密到一定程度,就到一个私人专用的空间去。有恋皮革嗜好的人会在那里舔对方的皮靴。以前丈夫在公司里受了气会回家打老婆,今天,施虐狂在网络里找到了受虐狂,“因特网就好比是疯子领导下的一座疯人院”。
网络中人有的既是罗密欧又是朱丽叶。一个36岁的男人对心理学家说,他的女友以男人的身份出现在网络中,与其他女人有了想像中的性关系。作为她现实生活中的伴侣,他担心的倒不是这种不忠行为,而是她的双性恋心态。网络里的男人女人像变色龙一样变幻着性别和身份,扮演着科幻小说中的英雄。由此看来,网络中其实谈不上平等和自由,因为人们除了接受对方自称的任何身份外别无选择。批评家担心,变来变去也许会让人们丧失自我。但也有人认为,现代生活要求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网络中的身份变幻正是顺应了这种挑战。
早在电脑发明以前,性就已经在人们头脑中存在,但最终必须有肌肤相亲,即便技术的最新成果也未能把人们从古老的“手工活动”中解脱出来。根据这一需求,电脑空间特有的性服装不久就会问世,它包括数据头盔和触摸用的手套,外带一整套配有震动器和操纵杆的橡胶制服。性变态者最喜爱的是一种性交椅,这种椅子可以折叠,外形与一把坚固的普通坐椅没什么区别,但却可以使人达到性欲高潮。
18世纪是色情文学的黄金时代,那时曾有人幻想使自己的身体获得永不枯竭的精力,成为一架可以随时随地投入战斗的性机器。还有人幻想着与木偶和自动机发生性关系,这是一种夹杂着恐惧与希冀的梦想。那时的梦想现在早已变成了现实。不过,网络中人寻欢作乐往往并非出于自娱的目的,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反常性欲。为了满足变态的性欲,有人甚至会去做缩小阴道或是拉长阴茎的手术,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做不出来呢?床头柜的抽屉里放满了性用品,从颤动仪一直到勃起泵。在这个自恋成癖的社会里,唯一的忌讳就是性无能,只有这一点才会被视作最丢面子的事情。只要不是这个毛病,再疯狂的事情都有可能得到理解。
当然也不是一点儿禁忌都没有。有人在因特网中对儿童施行性虐待,损害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因而招致了全球家庭的密切追踪。另外,网络不忠行为导致现实中离婚的事情已经发生。令人欣慰的是,由于幻想的恋爱伙伴后面毕竟有一个真人存在,于是许多人走出了网络世界,在现实生活中见了面。不少人对真实的对方感到失望。但也有真正的爱情由此开始。
从电脑到教堂——圣弗兰西斯科的网络婚礼 电脑婚姻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