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妙的头足纲动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熊康)
墨鱼的目光中似乎有话要说
摄影师兼生物学家弗雷德·贝文达姆曾去英属哥伦比亚海域拍摄水下动物的照片。在距海平面17米的深处,一条两米长的章鱼向他游过来,伸出长长的触手,无论如何都要得到他手中桔色的闪光灯。经验丰富的他与之相持了5分钟,直到章鱼最后放弃。离开那里之后,令他久久不能忘怀的是“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一点儿都不呆滞,仿佛认识人一样。”
软体动物以其几乎类人的特征及一种特殊的动人之处,常令观察者们大惊失色。章鱼等头足纲动物有一对能够后视的眼睛,有的可以把身体向前弯曲,以更好地追踪前面的猎物。有的还会变色,发怒时全身通红,惊恐时变成灰白色,休息时身体的姿势就像一个走累了的人,把头静静地支撑在触手上。
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研究者认为,有5.5亿年生存历史的软体动物是一种成功的进化模式,具有令人吃惊的智能,只不过人类还无法通过试验把它的智能充分展示出来。
无论8条触手的章鱼还是10条触手的墨鱼都既没有骨头又没有鱼刺,而是借助发达的肌肉和体表的小裂缝在水底游走。现已查明的墨鱼品种有750种,有的不过姆指指甲盖大小,有的则大得像是水底的“公共汽车”。最大的品种甚至有18米长,两只眼睛像篮球一样大,有尖利的颌骨和带有粗锉的舌头,即便是鲨鱼也惧它三分。
生物学家过去一直以为,头足纲动物与其近亲蜗牛和贝类没什么两样。直到1992年,加拿大的两名神经学家才发现,这类动物的大脑大得惊人,而且组织复杂,千差万别,一点都不平滑,也不单调。专家在对章鱼进行智力测试时发现,章鱼在经过多次试验后能记住测试用的小鱼的藏身之处。在测试的后半部分,专家让另一组没有经过训练的章鱼在一旁观看它们经过训练的同伙进食。结果发现,第二组章鱼通过观察比第一组学得更快,能够更迅速地找到诱饵。而科学家们在此之前一直以为,只有较高级的哺乳动物和一些鸟类才具备这种模仿学习的能力。
在同一试验中,墨鱼的表现也一样好。而且,只要在试验之前让它看一看或闻一闻诱饵,无须模仿同伴,它也能迅速地找到被用作诱饵的蟹。
不必说软体动物在撕扯猎获物时候的精巧和灵敏,单是它们非凡的变色艺术就足以让观察者猜想它们具备某种形式的智力。它们身体表面长有很小的色素囊,由大脑中精细的肌肉纤维控制。在色素囊辅助下,体表的颜色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内可以迅速发生改变。每当打了败仗后,满身虎皮纹的大力士便可在瞬息之间变成一个灰溜溜的逃兵,让自己与水底的尘埃混为一色。有些头足纲动物甚至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变幻1千次颜色,目的是向同伴通报即将到来的险情。
这些海洋居民到底有没有一星半点的智力呢?也许不久以后就会得出比较令人信服的回答。“当潜水的人发现一头大章鱼的眼睛直视着自己的时候,他会对对方产生一丝尊重之情,就好像是遇到了一种极为聪明而又极为古老的动物”,刚刚去世的法国海洋勘探家库斯托如是说。
太平洋大章鱼和潜水者 头足纲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