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标准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胡泳)

数字化生存:标准战0

标准是现代文明的灵魂

100多年前的1863年,美国内战正酣,林肯总统在前往葛底斯堡发表著名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演说之前,签署了一个统一铁道轨距的法案。从工程学角度看,他作的不是一个高明的选择:法案规定轨距为4英尺8.5英寸而不是5英尺,铁轨能够承受的运载量较少。但它在政治上却是聪明的一招:大多数要拆毁的5英尺宽的铁路都位于南方。

工程标准就是如此变幻无常。如果你站在了正确的一边,你的腰包便会涨满。因此“微软”和“英特尔”的市场价值之和才会超过2600亿美元。如果你站错了队,你得到的只是一堆废铜烂铁。

在数字化经济中,标准之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意义。就DVD、移动电话和数字电视这样一些产品而言,技术上兼容与否,对于能否获得全球市场上成百上千亿的生意至关重要。控制标准的公司处在得分的位置上,而失败者则会被甩进技术的垃圾堆——和此前的Kaypro电脑、CBS的彩色电视原型机、飞利浦CD-I游戏机以及索尼的Betamax录像带遭受同样的命运。

还有人记得开发出CP/M的数字研究公司(DigitalResearch)吗?这一操作系统据称和微软所出售的DOS一样好。但微软在早期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上剥夺了对手的荣光:它向IBM收取看似很少的许可费而不是巨额的固定费用;盖茨同时采取了一个高明的重要行动,要求授权IBM使用DOS的合约不具有排他性。这是因为盖茨着眼的不是目前的一点点钱,而是要让他的操作系统成为标准。

为什么建立标准如此重要?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BranArthur)研究得最为透彻。他的研究从打字机的键盘入手。英语打字机和计算机键盘使用了一种键盘字母排列形式,这种键盘的左上角字母的顺序是QWERTY。许多分析人员认为,按这一标准排列并不意味着效率最高。换一种排列法,如DVORAK,打字速度可提高10%—30%,也更加易学。但是阿瑟解释说,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来说,具有单一的标准有这样一种优势,即一旦按QWERTY排列的键盘战胜了与它竞争的其他排列方式的话,市场就会完全受QWERTY排列方式垄断。

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阿瑟的话。1940年,美国电视系统委员会开会讨论不同的黑白电视系统的优缺点。大多数委员会成员不知道的是,CBS的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已经发明了一种彩色电视系统。如果CBS拥有和比它强大得多的对手RCA一样的影响力,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就很可能是彩色的了,但RCA强有力的领导人大卫·萨诺夫发动了一场反对CBS的战争。

首先,萨诺夫积极游说联邦通信委员会推迟对彩色系统的评估,甚至还为一位顺从的委员会专员在RCA谋取了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然后,在委员会同意推迟对此事的裁决后,他利用这其中的空档迅速把黑白电视铺满市场。与此同时,萨诺夫雇用了一批最出色的工程师,不使用任何CBS的专利而独立开发出一个彩色电视系统。等到联邦通信委员会在10年后最终选择了一个彩色系统时,RCA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它的突出的卖点是什么?RCA出产的彩电与黑白系统兼容,而CBS的彩电要想看过去的黑白节目时,还得加上一个转换器。

彩电标准之争表达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如果一种新技术与它前面出现的技术完全不兼容的话,它很难成为赢家。未来学家保罗·萨福说:“最好的标准是沉淀性的标准,它们建立在此前的标准上。”

微软深谙此道。在IBM兼容机上面获得最初的战果后,它极为聪明地依靠实现用户向升级版本的平稳过渡而保持了自己在操作系统上的霸权。在80年代后期,IBM决定生产一种新的个人电脑,再次求助于微软。IBM想开发出一种令DOS完全过时的新软件。微软则力陈一种叫做Windows的图形用户界面的重要性,它是对DOS的巨大改进。双方发生了分歧,不久便分道扬镳。微软的Windows一上市就引起轰动,因为它与IBM用户已经拥有的PC-DOS系统兼容。当IBM最终推出自己的OS/2系统时,它也承认了兼容的重要性。但OS/2由于姗姗来迟,永远也不可能赶上Windows了。

微软在PC操作系统上的强势地位现在还未能使它控制Internet。新兴的网景通信公司在Internet软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因为它免费散发Navigator浏览器。微软以同样的手法散发自己的Explorer浏览器。浏览器只能用来浏览Internet文件,真正生钱的地方在于创造这些文件的高价软件。浏览器只是一种战术而已。

微软还将战场转移到“推送”(push)技术标准上。“推送”软件使PC用户可以向网络发出请求、然后定期自动收到信息。互相竞争的推送技术意味着,一些使用微软技术创造的Internet文件,无法通过网景的浏览器推到用户手中,反之也一样。

这一切都是在没有产业委员会监督的情况下发生的。在Internet发展的早期,产业标准委员会,特别是有影响的环球网联盟和Internet工程技术论坛,在通信协议一类的标准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那时Internet还是一群计算机科学家的私人园地,远远没有今日的喧嚣与动荡。

当产业委员会的决定符合企业的目的时,企业会注意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这里面有一个法定标准和事实标准的区别。有时候,政府或是委员会制定一些意在促进兼容性的标准,这些标准叫做法定标准。可是,许多最成功的标准都是些事实上的标准,即市场发现的那些标准。最近,太阳微系统公司越过了美国一些有影响的产业委员会,直接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StandardizationOrganization)提交了使其Java技术成为国际标准的申请。太阳公司的目标是使Java这一事实上的业界标准成为法定标准,以保护业界在Java上的巨大投资。Java正在创建着全新的产业,太阳公司认为,任何人都必须围绕着标准合作,以便使这些产业成长起来。但太阳公司此举也引起了许多网络老手的愤怒,这也可能给公司带来不利。

另一场激烈的标准战是在数字无线电话厂商间展开。1988年,欧洲联盟选择了全球移动通信标准,以保证它的15个成员国在电插头和电视机不统一的情况下,不至于连移动电话也不兼容。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则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在拍卖用于数字化无线通信的频谱时,它允许竞价成功者自由选择技术标准。结果是,美国现有3种互不兼容的数字移动电话技术互争高下:时分多路存取,码分多路存取和GSM的一个叫做TCS1900的变种。处于危险中的是年价值290亿美元的电话设备市场。AT&T和爱立信结成了TDMA阵营,美国其他大多数移动通信服务供应商和设备制造商则集结在CDMA的大旗下(GSM则在欧洲、亚洲和非洲占据了主流地位)。如果你选错了标准,可能会拿到一部离开家门就毫无用处的电话。这里现在说不清谁是赢家,移动电话市场还要经过几年时间才能清晰成形。

如果赌注很高的话,参赛的选手会把产业委员会丢在一旁。Adobe系统公司出产的PostScript软件能够美化计算机的打印件,这一软件在桌面出版中处于领先地位。施乐公司后来推出了一个与之竞争的软件标准,并向一个产业标准委员会申请成为法定标准。经过两年的辩论,这个委员会在两种标准之间达成了妥协。但该决定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到这个时候商业市场已完全偏向了PostScript一边,最终,Adobe劝说业界放弃了那个妥协标准。现在PostScript已成为国际标准页面描述语言。

在调制解调器市场上,56K的调制解调器正成为新宠,两大对手打得冒出火来。一方是美国机器人公司为首的X2制式,另一方是摩托罗拉、卢森特和罗克维尔组成的K56F1ex制式群。双方技术思路相仿,但结构相异、互不相容,谁都想成为标准。国际电信组织为防止生乱,有可能找出两家都可兼容的中间模式,据称到1998年年初,56K标准将会公布。

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网络产品制造商和网络服务商都苦于选择而做了“骑墙派”,包括3Com和大名鼎鼎的贺氏公司都生产两种制式的调制解调器,而网络服务商则宣布同时支持两种制式,这样“左右逢源”在技术派别界线分明的硬件市场实为罕见。

标准战的赢家

1987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建立了一个顾问委员会以决定高清晰度电视的标准。围绕这一标准的斗争仿佛彩色电视标准之战的重演。5家公司,包括Zenith、AT&T、汤姆森、通用仪器和飞利浦电子公司,都各自开发自己的系统,这种情况已持续了5年之久。在克林顿政府的鼓励下,5公司最终联手,以避免蒙受巨大的损失。去年12月,委员会综合各家之长,选择了美国市场的数字电视标准。

但就在这场竞赛结束之时(距第一份技术建议书提出已整整9年),市场已转移了风向。联邦通信委员会和广播公司都没有预见到Internet的日益流行。新的电视标准的一些画面格式无法满足网络内容传播的需要。

现在计算机制造商提出了一种替代性方案,以满足电视和网络显示图像的不同需求。计算机业的论据很充足:那些能够提供Internet服务的广播公司将会开辟新的收入增长源。

消费业电子公司在标准战方面可是老手。其中一场鏖战是磁带式游戏机(如任天堂的产品)对更新的光盘式游戏机(如索尼的产品)。磁带式游戏机会打赢这一仗。孩子们喜欢玩速度快的电子游戏,而磁带式游戏更刺激。还有一个原因是:光盘系统意味着用户得扔掉价值上百万美元的任天堂游戏机和游戏。沉淀性标准终归会取胜。

以前有句话说:“想害一个人,就让他去办杂志。”在高科技产业可以改成:“想害一个人,就让他去创造市场新标准。”英特尔副总裁虞有澄博士对此说法给出了很好的注脚,“聪明人应该借助产业标准,形成自己竞争优势。顺水行舟绝对会比逆水而行更省力,也更快抵达终点。” ibm数字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