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代造就的新一代:未来的主人翁

作者:苗炜

(文 / 苗炜 刘天时 邹剑宇)

消费时代造就的新一代:未来的主人翁0

我们和你们那时不一样了

22岁的刘昀今年大学毕业,在去工作单位报到之前,她有一个月的假期,按她的计划,她要去厦门玩一趟,然后回北京老老实实地上班挣钱。

6年前,刘昀是北京少有的几个会玩滑板的女孩子之一。她那时削一头短发,衣服肥大得能装下两个人。每逢周日,她会坐地铁到公主坟站,和那儿的一帮滑板少年聚会。

对刘昀来说,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如今,她在街上看到玩滑板玩轮滑的孩子们,还会回想起当年的伙伴。不过,她已经学会用老气横秋的话来发表自己的感慨:“现在的孩子们,跟我那时不一样。”

具体哪里不一样,刘昀语焉不详。30岁的邱峰却能准确地说出一点不同:“我上高中时能听到刘文正的磁带就不错了,我还记得有一次班里开联欢会,我们用录音机放《看云去》,结果老师不让放,说学校里不能有刘文正的歌。现在,学生们想听谁的歌都能找到,如果他们想在什么联欢会上故意地放一些不健康的歌曲,我敢保证老师们都不会知道那是谁唱的、唱的是什么。”

夏天从汇文中学毕业的初中生申筱明确地告诉年轻的记者:“我们现在和你们那时不一样了。”他所一再强调的“不一样”包括“我们同学之间的关系很冷漠,同学就是同学,朋友是另一码事”,他知道友情跟偶然聚成的同学是两个概念,他不能叫出班上所有同学的名字,但又知道班上谁跟谁在恋爱。

对于自己的爱情,申筱拒绝回答,他说:“你们也太大惊小怪了吧?生理课男女都分班上过了,我妈还以为我什么都不懂呢。”

关于申筱的轶闻有二:一是因考试成绩不好,无法向父母交代,曾滚上一身泥水佯装刚从楼房上跳下,不动声色地被送往医院;二是提醒姥姥,再让姥姥转告妈妈——今天是耶稣受难日,也是发布中考成绩的日子。

申筱断然否定他曾佯装跳楼,他宁愿跟你谈乞丐和环境污染问题,至于中考成绩,560多分,不算好也不算太坏,他说:“我能把自己管成这样,也算叫人满意了。”谈起忙碌的父母,申筱说:“我爸一年大半时间在国外出差,不大理我。我妈是个心肠好脾气坏的人,她保证冰箱里每天有我爱吃的荔枝,可发起脾气来就又打又骂,身边有什么就摔什么。这就有点儿可笑了。”像是对世界蛮有把握的样子,申筱说:“我想过一种淡泊如水的生活。”

30岁的邱峰不会把22岁的刘昀引为同类,22岁的刘昀也断定申筱这帮孩子是另一代人。事实上,每隔两三年,就会有一帮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感叹他们的弟弟妹妹的“不一样”,并揣摩这小小的年龄差别能造成多大的隔膜。

这种状态要归因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从稍远的距离去观察,申筱和刘昀是同一代人。《远东经济评论》在今年一篇分析当代亚洲青年的文章中将之定义为“亚洲第一代生活富裕的年轻人”,文章说“这些十几岁到二十岁之间的年轻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社会安定,经济迅速增长,各种消费品如潮水般涌来”。

14岁的北京女孩胡小松用这样一句话来显示自己的成长:“我已经过了吃麦当劳的年龄了。”她对父亲还总带她去吃麦当劳有一丝不满,她觉得她已经是吃比萨饼的年龄了。在胡小松的语言里,麦当劳和比萨饼这两种消费品有了特殊的意义。

消费时代造就的新一代:未来的主人翁1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