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拳牛熊转换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最后一拳

1997年6月27日,星期五,香港回归倒计时牌指明距回归还有4天。对于证券市场,则只有1天。周六、周日,按惯例证券市场将要休市,随之而来的6月30日、7月1日则是庆祝香港回归的假期。股市将要休市4天,大多数从业人员正准备抓住这不可多得的长假期休整一番,而成千上万的股民却仍把眼光盯在闪烁不定的大盘上。

这一天有6只股票同时在深沪市场上市,它们是清华同方、明星电力、鼎球实业等。6只股票行业不同、业绩不同,走势也相距千里。清华同方占尽高科技的行业优势,开盘即遭恶炒,8.28元的发行价开盘就开在27.28,最高被炒到37.88,收盘在33.90元,升幅达309%。

6只股票同日上市自然不是为了赶上7月1日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前一天,10只股票同时面市,创下了历来新股上市的纪录,据说,如此集中地推出新股,为的是使这些公司上半年的财务报表派上用场,若过了7月1日,则需使用新的报表。新股上市分流了大量资金,两市呈加速下跌的倾向。6月27日沪市跌去13.13点,收在1284.46点,6月28日更进一步跌到1250.27点。

6月27日的《中国证券报》上刊登了一封北京股民给深发展的公开信,12位署名作者代表首都广大的深发展股东,对“深发展董事会致全体股民的公开信”做出回应。公开信称:社会主义通路是曲折的,知错即改即是最佳选择;如果执迷不悟,势必摔得粉身碎骨。股民们欢迎证监会对深发展违规炒作自己股票的处罚决定,希望7月22日召开的股东大会能选出思想好、能力强、意志坚强的好领导。因为上市公司董事长如同“列车驾驶员”,未能按“规”(轨)行驶,势必把深发展这趟满载全国股民的“特快列车”摔向万丈深渊,反之则是更加美好的时代。

这封言辞恳切的公开信写于6月19日,当时深发展正遭遇停牌,自6月13日国务院证券委会同人行、审计署、证监会查处一批违规机构以来,深发展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1996年3月到1997年4月,深圳发展银行先后动用3.11亿元资金炒作本公司股票,获利达9034万元。其间,深发展的股价从去年年初的6元涨至今年5月的50多元,这中间还包含一次大比例送股。5月中旬,政府一系列调控市场的措施出台后,发展才步步走低,6月中旬已跌到30元以下。

深发展给人最深刻的记忆是5月上旬,市场进入白热化时的3个涨停板。现在,公司宣布,根据上级指示,全部自营股票全部卖出。大小股东们松了一口气,盘算着如何处置手中的股票。6月20日,发展复牌,走势强劲,短短10分钟即告涨停,第二天,庄家依然固我,再度把股价推上涨停饭。至此,人们才始识庐山真面目:炒作发展的除银行自身外,还别有背景。据透露,围绕深发展炒作的境外资金以十亿计,而其中的绝大部分来自香港。

深发展是深圳龙头,公司的股价约占深圳成份股权数的3成,也就是说,深发展股价上升10%,深成指就上升3%,炒作深发展就可以带动深圳大盘。6月20日,深发展的涨停带动深成指攀升6.37%,上海综指也被间接拉动上涨4.99%。可谓牵一发,动全身。6月23日,发展复牌的第二天,再告停牌。

证券业人士的猜测是,发展之所以连续停牌5天,主要是迫使境外庄家低价出货,而庄家们不甘于赔,拉高股价以求全身而退,自然会被再度停牌。境外庄家炒股与内地一样,多属融资,被困在市场后利息支出相当巨大。深交所6月中旬再度重申,禁止会员单位抛空,表明监管部门打击大户做市的决心。摆在境外庄家们面前的路只有一条:不可企望再像以往一样翻云覆雨,尽快离场才是明智举动。

6月中旬证管部门先后宣布了对一批违规机构的处罚决定,停止了商业银行在深沪市场上的回购业务,限令违规资金的离场日期。随着各项措施的相继亮相,股价节节败退。一系列严管措施被业内人士称做“组合拳”,拳拳相连,不给投机者丝毫喘息机会。上海大盘最低探到了1154点,较5月中旬的高位已跌去350点。不过,投机者们似乎永远也不放弃投机的机会。在临近香港回归的最后一个交易周前夕,他们又借着深发展、四川长虹等大盘绩优股赌起了回归题材。这是自1996年初历时1年半的对回归题材的最后一次发掘,这次,他们再也找不到下家。7月2日股市开盘后即狂跌不止,上证最低探到1147点,完全破掉了6月低位。

低点的出现自然也伴着各种传言。有人说银行将实行实名存款,证券部内的股东帐号也将由银行代管。也有人说T+3即将付诸实施。不管怎样,伴随着证券市场的规范,过度投机的泡沫终将挤除干净。

牛熊转换

7月3日,股市一开盘就开始了下跌,北京,昨日几乎在最低点1152点吃进的颇以精明自居的一股民转瞬间50余点的利润尽数东流,这还不算将近2%的各种交易费用。这位股民在过去的几个月间靠着不怕下跌,越跌越买的短线战术颇赚了些钱,这次,他算是尝到了暂时被套的滋味。一位刚入市的股民更是惶惑:“买一次错一次,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这正是典型的熊市特证,股谚说得好:熊市买股,手痒斩手,脚痒斩脚。

道-琼斯理论把牛市定义为低点不断上移,高点连续突破,熊市则表现为完全不同的风貌。5月中旬到7月初,从1500到1360到1320,反弹一浪弱于一浪,低点却屡创纪录,大盘的走势显然已排除了上攻的可能。在1300点以上,将近两个多月的活跃交投已形成了相当密集的成交区,这一区域的绝大多数成交者都是套牢一族,基本面若无重大变化,很少会有人愿意为别人解套。沪市1992年底到1993年在1000点以上吃进股票的直到去年底才遇解套机会即是明证。

问题或许并不如此严重,宏观经济形势持续转暖,企业业绩的改善最终会成为推动股价上升的内在动力,但恶炒下的垃圾股的命运恐怕就要艰难得多,从最高点到现在,很多股票跌幅已近50%。

有人做过简单的计算。一汽轿车的流通股3个亿,若以开盘价16元计算。一上市就需要48个亿的资金。葛洲坝凭借特殊的号召力上市后即被炒过20元,其1.7亿的流通股本至少需34亿的资会。仅两只新上市的大盘股聚集的资金就足够与两三年前把市场打下200点的新股规模对等。而1996年150亿的新股额度还远未用完,1997年的300亿也在紧锣密鼓。早在3月股市急速上升时管理层就多次警告,急速的上升是供求失衡所致,一旦达到平衡点乃至供过于求,泡沫即将破碎。

每成交一笔股票买卖双方都要交印花税,买一次5‰,卖一次同样5‰。也就是说,换一次股资金量就要减少1%,而这笔税金是不可能流回股市的,以每天两市成交150亿计,每天1.5亿的资金减员虽非大数,亦不可小觑。

在资金与股票的平衡表上,人们再也看不到万头攒动争相入市的情景了,据北证登记公司统计,5月新开户数首次出现下降,6月则降幅更为明显。

炒股的人多少都有些谜信,有个英国人就因从1929年的暴跌推算出1987年崩盘名噪一时,他的方法叫螺旋历法。据说是从天际星云的螺旋状而得出的启示。螺旋历法在时间上开启各式各样的窗口,这些时间点被标志为将要发生转折的日期。

中国股市并没有那么长远的历史可供推算,但执著的投资人仍从时间上试图寻找机会。在深沪市场,无需很玄妙,人们就可以找到一些简单的提示,那就是周期。过去,深沪市场低点间相距的时间比较规律。通常在17一19个月间,从上海股市开市之初的95点到1992年的386点,再从:386到1994年7月的325点,再到1996年初的512点,屡验不爽。时间推至今年5月,沪市创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三个波峰,随后便一蹶不振,除非基本面有实质性变化,这个高点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行情上涨起到威慑作用。

不过,暂时的下跌并不可怕,从长远看,市场最终还是要创出新纪录。 股票深发展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