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流行消费(43)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邵华)

流行文化·流行消费(43)0

专为好身材服务的设计师

敢于为惠特尼·休斯顿这样既声名显赫又拥有一副魔鬼身材的明星设计晚装的设计师并不多,而麦克·波维尔就是其中的一个。但他最得意的作品却是为歌星托妮·布莱克斯顿设计的晚装。当布莱克斯顿身着波维尔设计的前胸与后背都低到令人瞠目的程度的白色针织晚装上台领取美国音乐奖时,她无疑成了全场注目的焦点。波维尔的风格便是如此。他设计的服装与身体曲线如此吻合,以至于许多人相信它们只适合在浴室穿着。波维尔本人也承认,他只愿为能穿出效果的女性设计:“我之所以成为设计师,就是因为我想去装扮最美的人体。”这位南美裔设计师最初与时装的接触是从玩弄芭比娃娃开始。青少年时期,他已经在为当地的女孩设计晚装。在约翰内斯堡接受正规训练后,经过数年奋斗,他成为《豪门恩怨》的服装设计师,并最终拥有了像惠特尼·休斯顿这样的客户。如今,这化设计师心满意足地与一只小猫、一只小狗住在格林威治村的公寓中。令他不满的事只有一件:“我发现芭比的身材尺寸脱离现实——这是一个很痛苦的发现。”

胖模特儿达尔

19岁的模特布里汀·索菲·达尔曾一度陷入失业的绝境,因为她丰满的身材无法钻进通常模特穿着的40号的衣服。现在达尔却转而成为在英、美、德、法等国时尚杂志上频频亮相的超级模特。她富于质感的躯体仿佛是对那些身材消瘦、满面愁云的模特的挑战。达尔对此很有自知之明:“我很丰满,我很性感。我根本不以此为耻。如果有人不喜欢这些,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流行文化·流行消费(43)2

《失去的世界》创票房纪录

好莱坞摇钱树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侏罗纪公园》续集《失去的世界》面世不久便创造了新的票房纪录。该片5月24日上映,两天的票房高达9010万美元,它让去年轰动一时的《不可能的任务》创造的纪录(四天票房5680万美元)黯然失色。到5月27日,该片收入超过1亿美元,去年《独立日》超1亿美元票房用了7天。

就像当初的印第安那·琼斯系列探险片一样,“侏罗纪”是否会成为斯皮尔伯格的又一套伟大作品呢?《失去的世界》是一部典型的关于“恶棍与傻瓜”对抗的影片:一群心怀不轨的猎人想利用恐龙制造恐怖并赢利,他们的对手是一群意图善良、但对丛林知识一无所知的傻乎乎的科学家。片中照例充满了处在险境中的孩子、不祥的声音与突然跃出的恐龙。其中某些镜头在敏感的观众看来可能过于暴力:片中最体面的一个人物被两只恐龙撕成了两半。总而言之,在《失去的世界》中,斯皮尔伯格的恐龙吃掉了更多的人。

流行文化·流行消费(43)3

你想坐在谁的腿上

多伦多的埃丽·布瑞特是一位高中教师兼业余艺术家,80年代后期,她开始尝试做椅子——其作品的特异之处是椅背,木头椅背为人形,布瑞特精心绘制了爱因斯坦、帕瓦罗蒂、希区柯克等人像。

1992年,她的作品——玛丽莲·梦露椅参加了一场拍卖会,结果以350美元成交,以后,她又制作了大约100把“人物椅”,每把售价1000美元。

这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经常在作画时用手指代替画笔,她说:“我的技艺是怪异且唯我独有的。”

流行文化·流行消费(43)4怀旧之歌

1996年,麦卡特尼等人演唱的列侬遗作《像鸟一样自由》并不是Beatles的绝响,如今,麦卡特尼的专辑《FlamingPie》又把人们带到了美丽的60年代,媒介评论,年少的Beatles又回来了,这一次年纪大些、略带悲伤。

麦卡特尼说他制作这张专辑时只为自己的乐趣着想,这有别于此前的录音,他说他只是一首接一首地录下他的歌。作品《我们曾唱过的歌》、《周日天堂》让听众领略到麦卡特尼甜润又悲伤的声音。他的妻子琳达担任伴唱,儿子詹姆斯弹吉他,因此,这盘专辑带有家庭温暖的气息。

这位老歌星对当今流行乐坛没有太多的评论,却很偏好英国的Oasis乐队,因为该乐队喜欢翻唱。Beatles的歌曲。有一位记者问他40年前初识列侬时的情况,麦卡特尼说:“我还没有40岁,你肯定认错人了。”然而很快他就接受现实,他已经54岁了。他说:“有时,40年前的事情要比去年的记忆还有新鲜感,我还清楚地记得列侬在乐队里唱歌时的情形。”

如今,麦卡特尼家产6亿美元,成家28载,今年早些时候,他接受了伊丽莎白女王授予的帝国骑士勋章。

流行文化·流行消费(43)5

2000年的“天气预报员”

1999年12月31日午夜钟声敲响之际,许多国家都将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但在某些专家看来,世纪交替决不只是一次全球性的狂欢节。波士顿大学中世纪历史教授理查·兰德斯便认为:2000年来临之际,人类思想上、尤其是宗教观念上将会经历不同寻常的时刻。

依照兰德斯教授的看法,发现自己生活在跨越人类转折点的时代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有人对世纪转折兴奋不已,有人却对此无动于衷。基督教徒会更强烈地感到世纪末来临所可能发生的变化。在上一次千年交替,即公元1000年时,基督教世界中曾产生过一场宗教狂热复兴运动。从公元1000年到距历史记载耶稣死亡年份一千年的1033年,上万名基督教徒涌向耶路撒冷,进行朝拜。如今人们对世纪末的看法可能确实与当时有些不同,当时人们相信那就是世界末日;如今人们清楚,凭借核武器与环境污染的力量,人类已足以毁灭自己,而有无救主重创世界只好凭运气。

至于人类会向何方转变,前途是否光明,兰德斯教授不置可否:“我不过是像一个天气预报员,负责报告:时值风季,小心提防。”不过他相信,2000年的到来会重新点燃人们心中的宗教热情,其时将会有大批朝圣者涌入耶路撒冷。那时,以色列将靠旅游业大发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