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的宝藏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口中的财宝
地质学家米切尔·德·古茨曼来到蛇蚁横行的印度尼西亚的丛林地已非一次。今年3月19日,他从加里曼丹省首府登上一架直升飞机,准备再做一次空中旅行。上午10点,法国造的阿济特3型机准时起飞,17分钟后,驾驶员听到风声,机舱门打开着,舱内唯一的乘客古茨曼已经不翼而飞了。
古茨曼的失踪或许也意味着远在万里的加拿大采矿公司Bre-X好运的结束。自从古茨曼和两名同事宣布在雅加达东北1200公里的布桑发现了金矿后,Bre-X就从一家寂寂无名的小公司变成公众的热门话题。现在,它又成为传言与消息的汇聚之地,面对股价下跌,一周后,Bre-X不得不承认,昔日布桑矿将出产两亿盎司黄金,价值700亿美元的论断言过其实。Bre-X的美国合伙人自由港公司也证实,他们对矿物的检验结果显示,矿物中只含有“微不足道”的黄金。3月27日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开市后,Bre-X瞬间损失掉30亿美元,股价在30分钟内从11.50跌到1.83,跌去84%。世界第一大金矿的泡影从此破灭,而在一年前,这只股票的价值曾高达20.88美元,其间还包含1分10的分股。
几天后,人们在加里曼丹的泥沼里找到古茨曼的尸体,面朝地,在劳力士手表和钱包边,当局还找到了他留下的条子,声言他正饱受乙型肝炎之苦。他的死被定性为自杀,但真的如此吗?人们纷纷提出疑问。医生们首先不赞同乙肝引起自杀,因为这种病并不是绝症。民航系统的官员否认了有关安全带事故的猜测。一位亲戚提供的线索证明古茨曼最近情绪还不错,这位菲律宾籍地质学家的妻子和6名子女则获准移居澳洲。钱也不是问题,那时他拥有的Bre-X公司的股票就值480万美元。但他的确提到过“死的威胁”,这位亲戚又说。
古茨曼这次出行是要与自由港的官员和专家会面,此时他可能已意识到他们的结果与他截然不同,专家的声誉即将扫地,他将面临的是同行的羞辱。这也是一种猜测,古茨曼坠机两天后,雅加达的报纸发表匿名文章,说世界第一金矿原本就是骗局,本来已跌了不少的Bre-X股价又跌去13%,Bre-X领导层十分震怒,威胁要起诉。
如同它的股价走势,这家小公司在探矿过程中充满了戏剧性事件。1989年在阿尔伯达证券交易所上市时它仅值几分钱,1996年初古茨曼和另几位公司雇用的地质学家宣布发现金矿后,股价冲天而起。不过麻烦也从没间断过,先是公司不得不聘请苏哈托的小儿子做顾问,跟当地人打官司;跟着苏哈托的小女儿伙同加拿大一家大公司逼Bre-X出售75%的矿藏。两个月后,在苏哈托的庄园里,自由港总裁与总统的总管达成协议,Bre-X得45%,自由港15%,与苏哈托有关的3家公司拿30%,剩下10%归政府。自此“世界最大金元宝”才算瓜分完毕。
尽管Bre-X董事长大卫·威尔士信誓旦旦,称布桑能产出金子;5月5日,澳大利亚斯特拉思克纳矿业咨询服务公司宣布,经过半个多月的检验,他们已证实布桑的“金矿”毫无开采价值。自由港公司在对钻井提取的岩石样品作了检验后也提及,他们的岩石与Bre-X早先送给他们的矿石样品有“视觉上的差异”。事情已经十分明显,所谓金矿全是Bre-X公司总裁精心编织的骗局。威尔士早年混迹于证券界,始终没能出人头地,于是伙同探宝者编织出世界第一大金矿的谎言。据悉,加拿大骑警已展开调查。
千百万淘金者的伤心之地
黄金事大。众巨头似乎就要到手的金山成为泡影,心理上肯定难以接受,不过不要紧,他们损失的只是一场黄粱梦。苦只苦了那些高价买股的人,他们真的要搭上血本了,最近Bre-X的股价跌到只有几分钱,持有大量股票的投资人的感受比从直升机上坠下来的古茨曼也好不到哪儿去。
比起贩毒,这里安全得多
探矿历来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事,但风险再大,搭上条命的风险仍嫌过分。在大学时罗伯特·弗里德兰曾经兜售过迷幻药,那是1970年,他刚上大学,便因此入狱。现在,他靠贩卖探矿公司的股票发了财。相形之下,找矿的风险要比贩毒小得多。
弗里德兰最大的一笔买卖是钻石资源公司。3年前,这只是一家不为人知的小公司,在萨斯卡齐温、阿肯色与纳米比亚的大陆架上寻找钻石。1994年,钻石资源的总市值是4500万美元,股价3.75加元,没有收入。可不久,公司的专家碰上聚宝盆,在纽芬兰,他们踏上了世上储量最丰富的镍矿。事不宜迟,钻石资源创建人之一的弗里德兰开始为公司寻求买主,激烈的竞标后,世界最大的镍生产商英科中标,31亿美元成交,一夜之间,弗里德兰凭着他13%的股份得到4亿美金。
46岁的弗里德兰并不功成身退,他又转战亚洲,在新加坡组建公司,把他的冒险系列延伸到哈萨克斯坦、加里曼丹以及南非。弗里德兰的信念是,亚洲经济要起飞,才富裕的人就会喝越来越多的苏打水,这意味着全世界铝需求量将上升。经济发展还会带动通讯业,作为电线原料的铜也将变得抢手。地下矿藏一旦被发现,勘探者就将坐地收费。
Bre-X的“伟大发现”对弗里德兰也颇有助益,他名下的印度支那土地公司拥有包括印尼、韩国在内的多处开发权。Bre-X激起的市场热忱刺激了投资者的幻想,在印支公司首次发行公众股时,这只股1995年亏损2000万,建筑在投机基础上的公司被踊跃认购,每股高达15加元。1997年初这家公司的总市值达到8.8亿,尽管有专家认为股票只值8.9元,但弗里德兰的追随者们却信心满怀。当然,与弗里德兰关系密切的经纪商与通讯社的记者们也都得到了好处,他们往往能以1.2元的价格买下大量股票。
股票市场成了弗氏的生命线,除了探测,发行股票也成了冒险家们的又一乐园。乐极自然免不了生悲,Bre-X泡沫破灭后,全加拿大采矿业陷入信用危机,弗里德兰也将受到冲击,这很可能使他回想起最初加入这一淘金潮时的情景。1982年他加盟天河资源公司,以0.5加元1股发行30万股票,两年后公司买下科罗拉多一家金矿,准备用新技术再度重新开采。天河股价拔地而起,1股分两股后的1987年仍高达18加元。但问题就出在这项新技术上,过滤产生的氰化物流入科罗拉多河,公司因此倒闭。
暴利与风险并存,这正是采矿业的诱人之处,但真正能获得成功,却非匹夫之勇所能胜任。
头脑深处的宝藏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当时的明哲之士都表达了一个相同的看法,西方的一个紧缩期即将到来。1977年耶鲁大学的林德布洛姆教授出版了一本名为《政治与市场》的权威性著作,开宗名义写道:“越来越多的无情的迹象显示,本星球上的人类生活正一步步走向灾难。”在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沮丧的经济学同一系列其他忧心忡忡的学科结合,产生了绝望地质学、绝望生态学,甚至绝望物理学。到处都能听到“危机”,危机的根源就是能源危机:减少,短缺,枯竭。专家们对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量进行预测后作出的一致判决是:只够用17年。
Bre-x的股价走势图
拥有最昂贵地质资料的大公司如埃克森鲁莽地决定投资300亿美元生产合成燃料。而在1973年初,油价暴涨前的7个月,一位刚刚辞职,一文不名的地质学家马斯特斯却四处散发他的集资备忘录——油价即将暴涨,涨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战胜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重新检查废弃的探测区,做出新评估。
马斯特斯坚信,新技术的发明加上油价的上涨使开采低孔度“紧密砂岩”中的天然气变得有利可图。这种天然气也像海水中的金屑和页岩中的石油一样,在过去从未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在很大程度上是寻找远古的海岸带,那里,远古的海洋动物遗骸层层堆积,随后在地质作用下被覆盖、扭曲、挤压,千万年来成为神秘的地下宝藏。马斯特斯所要找的就是美洲大陆上曾经是海的地方,他写道:“寻找石油的过程从根本上就是以分析的方法重新建立地质史,以便确定飘浮流动并且永远试图向上逃逸的石油和天然气可能蕴藏的位置……”找矿的过程同侦探小说、间谍奇案和探查地下陵墓有几分类似。
很少有人相信47岁的马斯特斯,没人愿意把钱投在一个专家的头脑中的奇思怪想上。马斯特斯还是把成千上万本旧的钻探记录汇总起来,根据电脑记录数据用勘探比例尺详细画出地下储藏的等高线图。按马氏的话,他们正在画出“未被发现”、但实际上已经被显示出来的天然气。
面对喧嚣尘上的能源危机论,很多勘探公司纷纷转行,马斯特斯是在外行那里得到资助的。1976年,马氏组建的猎人公司在阿尔伯达钻到带有小孔的卵石,从大到小有规则地排列着,很像海岸,这正是地质师们要寻找的目标。1978年7月,猎人公司的地质师租了一架直升飞机,开始了著名的西北航行。尽管马斯特斯本人没有参加,但他仍像亲临其境,把故事讲得尤其生动:
“半小时后,他们低空掠过这些露头的南端,在往北飞行的过程中,他们降落了一次又一次。每个露头处的岩石都清楚地表明是属于大陆构造——三角洲、平原、沼泽、河床。没一处显示海岸特征。后来他们来到布尔穆斯山,见到了巨大的砾石峭壁,上面有着海岸地形的分明层次。他们已经在大海里捞到了针。”
参加探矿的地质师激动地喊到:“你能听到海鸥的叫声!”“那声音是从1亿年前流传下来的。”
地质学家们以他们的智慧改写了能源危机,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当埃克森在加拿大的子公司帝国石油勘探部负责人终于找上门来时,猎人公司以15%的股份换取到1.5亿美元的现金。1984年,在加拿大腹地他们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已达17万亿立方英尺,成为美洲大陆现有的第四大天然气贮藏。而且有迹象显示它的远景更为广阔,全部蕴藏量可能要达到400万亿立方英尺,是加拿大已知储量的6倍。
这印证了马斯特斯很早就保存在头脑中的想法:当风险巨大但可以估算时,当报偿犹如远处迷雾中飘忽的光点,肉眼看去模糊不清、祸福难测,而企业家的慧眼却能从朦胧中看到它庞大的影子时,你必须孤注一掷。马斯特斯放弃了大公司中稳定的职业,四处兜售他的主张,每打一口井就要消耗100万美元,而面对的却是脑中的矿床,这的确是一笔巨大的赌注。但马斯特斯写道:你必须认识到,每一次冲出战线的行动必然是孤单的。但一旦你觉得热闹起来了,那就说明你领先的距离还不够大,你捞不到好处。那种一切顺利的舒服感觉往往来自人群中暖烘烘的体温。
在远离人群的荒僻地方探矿的乐趣就在于此。
科学家大脑中的财富终于转化成社会的财富,当然也是投资者们实实在在的财富。这和那些杜撰出来的黄金以及围绕黄金的明争暗斗比起来,不知要强上多少倍。意义还绝不仅仅在此,马斯特斯的成功还证明了另一个问题:正如《增长的极限》所指出的,可以度量的物质上的财富是会穷尽的,而头脑的富有却永远能创造财富。 股票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