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缺席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江之永)

持卡人张燕华,透支74370.13元,持卡人姜志成,透支50902.74元……

北京市建行信用卡部工作人员在核帐时发现“敌情”,查阅原始申请表,两张维萨卡的持有者竟为同一单位:北京大方设计事务所。3次电话查询未果,工作人员当即按申请表上登记的单位地址赶往东直门外,结果所谓的设计所却变成了一处民用住房。

在公安机关的调查下,事情很快水落石出。史天洪、李春华、刘涛、王亚宁等4人用假身份证办信用卡,并伪造“大方设计事务所”营业执照及公章以提供担保。有人去办卡,有人在租住的房间等候银行的查询电话,他们用4千余元现金换来两张维萨卡,在1个多月时间内,大额透支达18万余元。

这起利用信用卡诈骗的案件虽告破获,但它所显示的银行在申办、管理信用卡方面的漏洞却是显而易见。信用卡章程规定,申请人必须具有一定的持卡信用条件方可领卡,但目前绝大多数银行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对申请者及其担保资金的状况进行全面核查。更有甚者,对持卡人或担保人信用程度一无所知就盲目发卡,根本谈不上辨别交叉担保和互为担保,从而使担保制度形同虚设。

信用卡是银行、金融机构或专营公司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信用凭证,如果银行不清楚持卡人是否有信用,如果消费者存心不讲信用,它还能称得上“信用卡”么?

“信用”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遗憾的是,它在当今的中国却“缺席”了。

何谓信用

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懂得物品交换,一开始是用手头的东西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例如用谷物换毛皮。只有在易货贸易存在了上百年后,才产生出以物品或服务换取未来支付的承诺的想法。而古罗马人据信第一次开始系统地运用信用制度,实际上,信用更早就以各种形式出现过。古巴比伦人就懂得用抵押、预付款及至信托的方式取得借贷。

在中世纪,信用票据对意大利城市国家的贸易繁荣起了关键作用。借入、借出成为平常举动,债务人一债权人关系深入社会各个层面中,甚至教皇也不能幸免。例如,一种常见的投资和信用方式是“航海借贷”,投资者预先投放一笔钱给出海远行的商船。如果商船满载而归,债权人可以收回投资并获得20~30%的回报;否则,全部的投资都可能“打水漂儿”。

新大陆的发现刺激了信用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汇票、签字转让、期票等都健全成形,这些灵活的信用工具使商人在异地做生意时更为得心应手。1841年,刘易斯·泰潘在纽约建立了第一个商业性信用调查机构,向用户出售信用报告,这即后来著名的信用调查公司邓白氏(Dun & Bradstreet)的前身。1896年,美国又成立了全国信用管理协会。

近年来,工商业的迅速扩张日益激发了对特殊信用工具的需求。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保险公司、代理商和财务公司都鼓励创造性地使用资本,消费者信用获得前所未有的地位,因为它刺激了汽车、家电、农用设备和其他各种各样商品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

由于信用帮助了物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转移,它成为商业活动的强劲动力。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1963年,美国大部分的生产和批发销售就已从现金交易转为信用交易。管理良好的信用成为美国商业的重要资产。

哪来信用

陈平1980年赴美攻读研究生,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出国前听惯了“中国是一个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国家”之类的说法,到美国却发现不借债寸步难行。

“不借债就是个黑户,因为你没有信用记录,谁也不敢和你打交道。”作为一个外国学生,第一件事是租房子,而租到房子后是否按月交房钱,就构成了一种信用记录。当然它还不是商业记录,重要的商业记录是得到信用卡。而信用卡是分级别的,最容易得到、又不要什么手续的就是加油站卡,石油公司一有你的信用,信用调查部门马上就知道。此后,再升一级,当地的中等百货公司愿意给你信用卡,因为你已有了一定的信用。这样逐步深入,会建立起一整套信用。“在美国市场经济下认为你是一个好人的标准是,多借钱、按时还钱。”这与中国不借债的传统观念大相径庭。

现任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及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研究员的陈平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现金交易严重。“在美国,兜里揣20元钱是为了防抢,而在中国,采购员用旅行袋装着10万计的人民币出差,据报有人甚至用卡车装几十万现金去买股票。”

这种情况造成了一些严重后果。首先,大量的体外循环、现金交易大大为企业增加了逃税的机会,使税务负担集中于难以逃税的国营大中型企业和诚实纳税的民营企业,政府应收的税款收不上来,各级官员都有徇私舞弊的倾向;其次,个人、企业间的信用瓦解,坑蒙拐骗现象由此大量产生,借贷和投资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为什么中国一再出现恶性竞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信用制度。信用在西方已成为常识,一般的银行教科书都不提,只讲银行的宏观控制。中国也强调这一点,但也许没有想到,在实行控制前,还要有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信用制度,收税就没有依据,银行、商家也无法判断来往厂商和顾客的信用,无法知道他们的行为是否诚实。在信用制度的基础上,竞争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即围绕信誉和质量进行竞争;否则,必然出现淘汰诚实、奖励滑头的“反淘汰机制”。

建立信用制度从何处着手呢?第一要靠银行系统的记录,银行的信用服务是必不可少的。现代银行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提供安全的信用服务,存户的付款能力和履约记录由银行监督,可以有效地防止欺诈行为,保证良好的经济秩序。各银行间的信用部要合作调查有关客户的信用记录,为工商往来提供信用调查服务。在美国,银行的信用部像社区一样,经常互通有关客户的情况。在这个意义上,银行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关系,因为它们拥有共同的利益。

第二,银行基础之上,还要发展民间的信用调查部门。美国民办的全国信用管理协会,几家信誉良好的信用调查公司和地区性信誉改良机构等构成的信用记录和调查网,对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起了重大作用。中国是否能由银行和消费者协会分别牵头,发展民办公助的信用调查和报告机构,建立经济行为档案呢?这里的关键是,不是把信用记录作为行政强制性的第二人事档案,而是将其视作在自愿、自律基础上,花钱即可买到的信用调查服务。

等待信用

其实,“信用”的含义十分广泛。前面谈到了租房子,房东是不是一种信用?房东之间彼此通气的话,一个总是拖欠房租的房客大约再也不用指望换个地方还能租到房子了。工作和上学都要有人推荐,这是不是一种信用?为什么申请留学要教授推荐?教授的推荐是值钱的(当然不是指那些乱开推荐信的教授)。如果推荐信中人人都是最好的学生,一所大学的声誉也就很可疑了。

每一个西方的行业都有行业协会,这是不是一种信用?做假药的根本不能生存,因为一定有一个制药协会。它定了会规,参加者要交会费,协会有数据库,也就是信用系统,只要违规就会被开除。又如,要在美国存钱,首先要看银行是不是联邦保险系统的成员,因为银行也是会破产的。在这里,是否参加了行业协会成为衡量某一机构好坏的标准。这种行业协会是自律的,不是官僚机构。

在美国,有一种叫做BBB(Betler Business Bureau,意为“商业改良机构”)的协会组织,它不是行业性的,而是某一地方所有信誉良好的厂家自发组织的,参加者都可以悬挂BBB会标。以修车为例,它的坑人程度可能是很高的,5元钱就可更换的零件,修车人也许会向你要800元。女性尤其容易上当。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打电话到BBB查询。BBB会立即告诉你某家修车厂是哪年成立的,成立后有多少顾客投诉的记录。它不为你判断是非,而是把情况合盘托出后由你自己决定。投诉记录全部来自顾客,顾客对自己的话负责。如果被控企业想要消除记录,得找顾客自行解决。所以,保留的投诉记录都是“没有解决的申诉”。新起的商家如果想做点小动作的话,不敢申请成为BBB成员,但只要生意稍微做大,就想加入BBB。

中国的行业协会不可谓不多,但它们在讲信用的时候有用吗?

话扯得太远,扯到了“社会信用”上。想到当今泛滥于大小商店中的假冒伪劣产品,就知道我们离有信用的社会还相距很远。说评书的人讲笑话,说到武松过孟州道十字坡……他为什么要醉打酒店?原来酒店卖假酒,把“烧刀子”冒充景阳冈“透瓶香”好酒,还拿驴子肉冒充黄牛肉。店家向他推销虎肉脯,说这虎是武都头上景阳冈时打死的。帐单送上来一看,武都头和两个公差一共吃了588两8钱8厘。

武松打店打得好,只是,能打出一个信用制度来吗? 银行银行信用信用卡

上一篇: 地下的宝藏
下一篇: 斤斤计较精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