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流行消费(42)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邵华)

流行文化·流行消费(42)0

发型的理论

当一位女士走大运或是走背运时,当她陷入爱情或是痛苦中时,当她的工作或生活中有什么细微改变时,以前她或许会走进咖啡馆来排遣自己的心情,但如今她会更倾向于走进理发馆。“女性已发现头发是她们独有的改变自身形象、影响他人看法的工具。”这是德国人类学家格兰特·麦克柯莱肯在他的新著《发型的艺术》中提出的理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例子是所谓“卷发效应”。人们似乎倾向于认为金色的大波浪卷发颇具性感魅力,于是上至演员模特,下至平民百姓,人人群起效仿,“仿佛是把收音机开足了音量吸引过客”(麦克柯莱肯语)。但在麦克柯莱肯看来,这种迷人的发型与颜色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玛丽莲·梦露与“后现代主义者”、离经叛道的麦当娜都拥有一头金发,但人们对她们的感觉却截然不同。把头发越染越淡的玛丽莲·梦露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天使,频繁更换发型与发色的麦当娜却被认定最不适合她本人的是金发。或许这是因为金发本身还带有某种“天真纯洁”的意味?

时尚之都的美国革命

流行文化·流行消费(42)1

美国服装设计师卡尔文·克莱恩在巴黎的专卖店5月开张,他将在时尚之都接受人们的挑剔目光。

两个月前,克莱恩在欧洲的第一个专卖店于意大利米兰开业。他们赞助了意大利软式网球锦标赛,做广告,提供服装,公关活动颇有声势。米兰店营业面积18000平方英尺,而巴黎店只有其1/3。

1996年,卡尔文·克莱恩品牌的全球销售额为44亿美元,其中欧洲市场从此前的5亿美元增长至10亿,其货品均在综合性商场出售,多为衬衫、内衣及香水,如今在米兰、巴黎开店,意味着克莱恩进军高级成衣市场。

卡尔文·克莱恩历经25年的努力,成功开拓了美国市场及亚洲市场,欧洲市场是他选择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他试图树立其品牌潮流、大众的形象,以攻击欧洲时装只为富人享用的精英色彩。媒介评价:他领导着在时尚之都的美国革命。(本栏编辑:邵华)

买件儿洋玩意

国内拍卖市场日趋激烈,中商盛佳于是另辟蹊径,从欧美等地征集西洋作品,让浸淫于齐白石、官窑瓷的玩家们也开开眼。

西方工艺品的一大特色是工匠的署名权。名匠的作品加上权威机构的证明是买家竞买的焦点。苏格兰城堡钟为伦敦著名加德勒古董店作品,因面向皇室倍受推崇,制作者乃制表大师R.U.罗斯。制作历经两年,城堡内仅不同身份、不同服饰的人物就有38人,每至正点,大门开放,圆桌边7名皇宫大臣召开会议,极为生动。该品拍价第一,为82.5万元。

拍品成交价格多在预估范围之内,可见买家心态比较成熟,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在对西方藏品的试探阶段,他们宁愿接受专家的指点。《彩绘天使花卉瓷瓶》估价20—30万,拍出22万;20世纪初美国铜雕像《旅途》估价20—30万,拍出20.9万。整场264件作品共拍出137件,且很少出人意料的成交,可见中国藏家对西洋作品尚有保留。

无疑,拓展范围是中国藏家的方向,但面对西方几百年的成熟市场,我们还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附图即为苏格兰城堡钟,制作于1987年,铜制,高102厘米。

流行文化·流行消费(42)2

《圣经》预言的发现者

流行文化·流行消费(42)3

利普斯,以色列颇有声望的数学家,宣称他从人类最古老的书——《圣经》里发现了一种密码。20年来,他通过错综复杂的排列组合及超功能的电脑不断寻找隐藏于《圣经》之中的极有可能是人类命运的总预言:从《圣经》创作以来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以及一切偶然发生的事情都在其中有过叙述,而且其准确性惊人。无论是希特勒还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或者是以色列总理拉宾的遇刺,都记载在书中。

以色列科学院证实了利普斯工作的科学性,麦克尔·卓斯宁,著名的美国记者,将此事写成一本著作:《<圣经>:隐藏的代码》。

利普斯很肯定地说:在拉宾总理遇刺和其他很多事件发生以前,他都从《圣经》中得到了预示。附图是拉宾总理遇刺事件在《圣经》中的描述(希伯莱文)〉。那些用圆圈圈起来的字母组成的是拉宾总理的名字,与之交叉的用小方块标记出来的字母组成的是这样一句话:“杀手将把他刺杀。”这个代码甚至还指出(用以色列旧历)了事件的日期:将开始于1995年9月。11月4日,拉宾总理身亡。而在此之前,利普斯就曾向拉宾总理发出警告。

从某部经典中读出某些独到的发现,这是个吸引大众的话题,在中国,就有许多《红楼梦》的发现者。

流行文化·流行消费(42)4

又演又唱的模特儿

从12岁开始,米利·扎娃维奇就不断地出现在杂志封面上,18岁时,她发行了第一张专辑,从而成为一名会唱歌的模特儿。现在,她在电影《第五种元素》中出演女主角,那是导演会见过200名女演员后挑出来的。

现年21岁的扎娃维奇颇有沧桑感,她出生在莫斯科,后随父母移居美国,她说:“我很早就在这行当中开始谋生,11岁时第一次作秀,被打扮得像个20岁的性感女郎……”她的母亲(也是位演员)说:“米利干过一些傻事,但她经过了这一切……”

自幼就有星运的扎娃维奇今后能否有更大的成功,取决于她将怎样摆脱那种童星的链式反应。

透明内衣

英国内衣公司Gossard新近推出了一种透明内衣。在宣传这款内衣的广告上,模特宣称:If I want something routh on my chest, I'll find a man.这则广告据说颇得女权主义者好感。Gossard公司市场经营部经理称:广告上模特的眼睛将会吸引人们的主要注意力,而广告词给人以女友间的悄悄话的感觉,从而传达出一种轻松幽默的生活态度。女权主义者们则认为:90年代25至30岁间的开放女性什么都敢穿;透明内衣也不例外,因为它看起来漂亮,穿起来也舒服。Gossard公司的广告负责人的看法更为实用主义:“男性不可能不注意到女性胸前的东西。内衣不应是女性的服饰,而应是女性的伙伴——这正是我们的广告所要表现的。” 艺术消费文化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