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对一”好玩吗?
作者:苗炜(文 / 苗炜)
约翰逊与贝利的150米比赛更像一场拳击,赛前的口舌之争持续到赛后。贝利称约翰逊是一个骗子,他说约翰逊并没有拉伤肌肉,他是个懦夫,害怕失利。而约翰逊说,贝利的这番话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说他对贝利始终怀有敬意。比赛结束时他们拉了拉手,就像两个拳击手结束了搏斗之后的拥抱。
承办比赛的Magellan娱乐公司本打算让6月1日的对抗赛给田径注入一种新形式,他们想让那些奥运冠军与世界纪录保持者一对一地厮杀,撑杆跳邀请的对手是布勃卡和南非选手奥肯特·布瑞特,但布勃卡因伤退出,由美国冠军劳伦斯·约翰逊顶替上阵。女子跳远则在两名过了气的选手间进行,她们是德国的德雷克斯勒和美国的杰西·乔伊纳一科西。
这种决斗式的比赛大大加快了田径赛事的节奏。杰西·乔伊纳说:“一对一给田径比赛添了一个新尺度。但这对跳远来说太困难了些,它考验的是我们的耐力。”
每个跳远选手必须在90秒内完成一跳,每人有6次机会,而参加比赛的只有两个人。获胜的德雷克斯勒说:“这种方式对田径很重要,特别是在加拿大,人们对田径一无所知。”她说,“也许,这是某种事情的开始。”
以快节奏的表演来为舒缓、漫长的田径比赛做推广,这种事并不是第一次。奥运会十项全能冠军奥布莱恩早在3年前就曾作秀:在3小时内完成十项全能的比赛,而在正式的田径赛事里,十项全能分两天赛完。
但人们认为一对一是一个更绝妙的主意,就在“谁是第一飞人”决战前一天,埃塞俄比亚的盖布雷西拉西亚与阿尔及利亚的莫塞利玩了一场两英里(1英里为1609米)的“一对一”,前者是50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10000米奥运冠军,后者的拿手好戏是1500米,与“飞人之战”相类似,落后的莫塞利退出了比赛。这场比赛由阿迪达斯赞助,成绩在8分之内即可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盖布雷西拉西亚跑出了8分1秒08。此前2英里的纪录为8分3秒54,纪录保持者肯尼亚选手科曼属耐克旗下,因此未能参赛,玩一把“三明治”。
和贝利一样,盖布雷西拉西亚和莫塞利均认为“一对一”对促进田径运动有好处,盖布雷西拉西亚说:“人们喜欢一对一的比赛,他们想知道谁更强一些,就像看一场拳击比赛一样。”莫塞利说:“这是非常好的主意,人们喜欢新奇的东西。一对一对观众更有吸引力。”
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一对一”只是个游戏,田径从“飞人之战”中得到的好处更多的来自于赛前的渲染,我们知道了百米跑和200米各自的技术要求、生理指标、弯道技术等。我们同时也知道了田径这所谓“运动之母”在体育商业化中的尴尬位置:它希望有更多的注意、更多的钱,它要强调这项运动的刺激。
因此,只要有Magellan和阿迪达斯这类公司再出些新创意,“一对一”仍有可能玩下去。但是,再攒出一场“飞人之战”这么有效应的事可不容易,那需要两个顶级高手和一个足够大的悬念。好多年前,欧文斯为了生计曾和狗、马、汽车赛跑,今天的田径选手虽然不富裕,但还有足够的架子等待赞助商为他们牵线搭桥,犯不着像应召女郎那样总把“one-on-one”挂在嘴边。
更重要的问题是田径怎样拉到更多的钱,在体育商业化的今天,哪个运动项目更成功很大程度上要看其“含金量”,尽管8月开战的世界田径锦标赛将首次颁发奖金,但田径的窘迫并没有消除:国际田联早就宣称要对每年10余站的田径大奖赛进行改动,但新形式迟迟没有出台,美国这个头号田径强国在今年取消了3场室内田径赛和两场室外赛,其原因都是赞助商不大愿意掏钱。 奥运会田径塞利十项全能田径足球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