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像摄影与生存状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刘君梅)

新人像摄影与生存状态0

摄影师于捷

27岁的职业摄影师于捷最爱说的话是:“自己的生活到位,拍片子才能到位。”

“我每天上午10点起床,晚上11点回家,3点睡觉。除了按约定拍人像还上大街转,参加各种‘圈子’的活动,看展览,到北图、法国大使馆文化厅查阅刊物,其他时间就在家看借来的电影录像。看电影电视对一个摄影师挺重要,能学不少东西。对我影响最大的?艺术方面,《生活必需品》值得一提,那是一部让人感到恐怖的片子,但它的情节本身好像也不恐怖,仔细研究,原来是光用得恐怖,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光的神奇作用。而《福尔摩斯探案集》对我的启发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福尔摩斯工作生活的背景是英国圈地运动时期,各阶层的人:贵族、绅士、平民、工人,还有爱交际的女人,而福尔摩斯在阴影、倒影、镜子里思考着他的问题……有艺术的悬念又有生活的真实气氛——人像摄影不正是应该这样吗?”

“拍摄对象对我要求最多的?‘把我拍漂亮!’不仅如此。现在人们找摄影师拍人像,甚至会说:“我要像某某(明星)那样。”

“现在人们最关心的就是‘状态’——新闻记者关心‘苦难的状态’,而老百姓关心‘好的状态’——这是他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之后对良好精神状态的追求。他们希望用某种方式把这种状态或者说渴求记录下来,比如人像摄影。

新人像摄影与生存状态1

“拍‘漂亮’,这是一种对摄影的简单要求。我说它简单是指技术之外的问题。事实上,把一个普通人拍好看,技术上会有很多要求,比如化妆师怎么处理、拍摄选用什么样的胶片、角度、光线……但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活儿’,就像把一个苹果、一朵花拍清晰一样。摄影师并不是拍漂亮的东西就有激情,拍出来的就是上品。漂亮的拍多了也没感觉了,就像拍一辈子花,花就是花。

“很多人对美、对良好的状态的追求往往是攀比、模仿港台的、西方的广告和画刊上的人像。因为是模仿,所以对这类照片理解就会肤浅。

“人像摄影不能说是‘谎言’,因为无论它如何‘粉饰’,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被拍摄对象的素质和他(她)的生存状态。生活‘到位’,感觉就‘到位’——这适用于被拍摄对象也适应于摄影师。你的生活不‘到位’,在镜头前往往要依赖表演,使自己在瞬间‘到位’。并非每个人都有这种表演天赋。瞬间提高审美档次,找到‘感觉’并把它准确表现出来,很难。一个没有生活基础的摄影师超水平发挥更难。

“我前面说过人们更关心‘好的状态’,所以人们期待人像摄影更应记录富足的、舒适的、唯美的生活、时尚的生活。但我们必须正视照片的‘背景’——我们的生活正处于变革时期,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实际尚不能自己满意。也就是说大众普遍渴求时尚生活并不能为多数人拥有。中国演艺界往往以表现‘苦题材’获得成功可以算是一个旁证。在国外,很多演员在戏里戏外都能表现出时尚的趋势,而今天在中国出名的演员则往往都是通过表现古老、破旧甚至是丑陋的生活而成名。尽管很多演员在生活中专捡法国化妆品用,专捡时髦的衣服穿,但这种‘漂亮’仅仅是自我满足,不能作为资本。

“摄影师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当然也会影响‘感觉’。我认识一个国外的摄影师,他给《哈泼斯》和《ELLE》这些著名的时尚杂志拍人像、时装照片。我问他为什么能拍出这样有感觉的照片。他说:‘我每天听我喜欢的某种音乐、看某一类杂志,爱吃某种点心,我生活富足,该拍片子时我全神贯注……就这样,我才能拍出这样的照片’。试想,一个摄影师如果每天为评职称、找房子奔波,冲完胶卷还要到菜市场和小贩讨价还价,他拍出的东西肯定是另外一个样子。”

“层次丰富的,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不仅有漂亮、温馨,还有可爱、幽默等成份。有不少喜欢拍照的人对此理解得不深,或者说角度单一。

“这样的审美需求当然会影响摄影师、甚至这个行业。我认为,摄影作品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大众的审美趣味决定的。为什么我们的人像作品普遍的水平与国际上的优秀作品相去甚远?一个原因是他们的百姓审美尺度更宽,给摄影师更多的‘刺激’和更多尝试的机会。我们国内很多摄影师受约定俗成的审美标准影响,总是说‘只能这么拍而不能那么拍’,一辈子只知道用长焦拍人像,广角拍新闻场面。为什么广角不能拍人像?那样,人像会变形,我就不这么想。

“‘职业摄影师’和‘专业摄影师’有何区别?从‘市场’的角度讲,谁看到自己被拍得清晰、漂亮都会高兴地付钱。一个职业摄影师要靠拍照片‘吃饭’。但如果把自己往‘专业’队伍里划,就应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人像摄影包含两个特性:要漂亮又要‘新奇’。画面上有普通人羡慕的东西,同时,行家也能看到‘创新’——构图、姿势、道具……当然更主要的是对人的‘挖掘”。我也碰到这样一些年轻人,形象很好,拍了不少大同小异的‘艺术像’想突破。怎么突破?求怪异?我认为怪异不应成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心理学层面的东西——通过捕捉他(她)的瞬间状态,把他(她)的潜意识表现出来。

新人像摄影与生存状态2

“我的这张照片受‘耐克’广告的影响,很多国外的商家已不作单纯的产品性能介绍的广告,而是通过自己的广告让顾客了解我这个品牌对人类的理解。比如‘耐克’广告的画面是一个普通人的脸,她不是模特,因而从她脸上找到更真实的人类情感,她代表real women。在这张照片的右下角有很不起眼的‘Nike’,仅此而已,但人们会因为这张脸而对这个品牌产生信赖。我看到这张照片,问自己:一个商业集团都能意识到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表现一些人类共同关心的东西,我干摄影的为什么不这么做?

新人像摄影与生存状态3

新人像摄影与生存状态4

新人像摄影与生存状态5

“我学到的是这种精神、想法,至于怎么表现出来,还得寻找自己的方式。比如可能是一张很油亮的脸刺激了Nike的广告摄影师,但我得利用我现有的条件:背景、器材、模特,寻找兴奋点。我试着这么做,可能还是不自觉地模仿了他们。但至少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模仿’毕竟不能像‘原版’的那样精彩。而且我正视这样的现实:我不能把我的拍摄对象都带到艾菲尔铁塔前、地中海沿岸才能拍出‘好的状态’,我的模特多数是中国人,我能利用的就是我家门前的河、树,是北京的前门楼或胡同。

“但无论简单还是复杂;纯朴还是奢华;怀旧还是前卫,人像摄影都是对生活方式(主要是美好生活方式)的表达。所以理解它、感受它不只是摄影师的事儿。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是希望人们更多地关注人类的生存方式。我们在想模仿谁之前先问自己:我选择哪一种方式才能活得更好?我现在需要什么?物质享受更多一些?精神享受更多一些?我们如果意识到人像摄影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范畴的东西,就会对它有一个正确的期待和评判,而这个行当也会更‘健康’地发展。”

于捷最近考上了语言学院英语高级进修班。他说是为了更好地和人交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不意味着天天拍邻家女孩,走出去,再回过头用世界的眼光看我周围的人和事,我对民族的理解可能会更深。至于现在很多摄影师玩的‘前卫’,我想说你的生活背景是什么?你的东西与你生存的土壤逻辑通吗?”

我不知于捷的理论能否称为“新人像摄影观”。可以肯定的是“生活到位,拍片子才能到位”的观点会给许多人启发。 人像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