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之类的故事

作者:苗炜

(文 / 苗炜)

爱尔兰体育记者凯泽·丹佛去年出版了一部题为《金牌:三项冠军的故事》的传记,主角是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3枚金牌1枚铜牌的爱尔兰游泳选手米切尔·史密斯,该书反击了美国记者对史密斯的“妖魔化”。

美国游泳选手珍妮·埃文斯在去年亚特兰大奥运期间曾指责史密斯有服用兴奋剂的嫌疑,美国记者也持此观点,近期的《游泳世界》及《体育画报》又翻出这本旧帐:26岁的史密斯比自己22岁时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在女子游泳选手中没有先例。以400米混合泳为例,1992年,她的最好成绩为4:58.94,1993年为4∶57.17,1994年为4∶47.89,1995年为4∶42.81,在亚特兰大则提高至4∶39.18;在1996年前,史密斯从未参加过400米自由泳的国际性比赛,但在奥运会上却游出了4∶07.25的好成绩。

去年5月,当爱尔兰记者准备采访备战奥运的史密斯时,她的经纪人说她在东欧或莫斯科的诊所,而事后史密斯说她当时住在荷兰。去年10月13日,国际泳联通知史密斯这一天要对她进行飞行药检,但史密斯在这一天却不知去向。史密斯备战奥运的热身赛选择了一系列不进行药检的小型比赛。这些都是疑点。

史密斯将自己成绩的提高归功于丈夫德布鲁温的帮助,德布鲁温是一名荷兰田径选手,因服兴奋剂而被国际田联禁赛,他此前从未接触过游泳训练,史密斯说他把一些田径训练方法移植到游泳中,但对细节问题一字不提。

史密斯说:“我身材不高,手臂不长,本不是游泳的材料,但我的训练比任何人都刻苦。”

史密斯之类的故事0

米切尔·史密斯

遗憾的是,人们并不相信刻苦训练就一定能带来胜利。史密斯经常要面对记者们让她来一次血液检查的建议,她的回答是:“我一见血就晕。”

而担任其教练工作的德布鲁温曾经有一段极坦诚的话,那是他1993年被禁赛时接受一家荷兰报纸采访所说的:“谁说服用兴奋剂不道德?谁为之定义?体育就为不道德所定义,一些人天赋奇材,另一些人不得不拼命努力,没有特殊的帮助就一事无成。”他的这段话近来频频见诸报端。

亚特兰大奥运会已过去9个月了,米切尔·史密斯的疑案再怎样翻炒也没什么滋味。她提供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某种故事的类型:某个运动员被怀疑,被不断怀疑,结果不外乎是两个,或被查出确实服用了药物,或不了了之。前一种结局的故事曾经有过,史密斯的故事很可能是不了了之。

关于兴奋剂的更大的内幕故事也会不了了之。这类故事表明人们还有追求正义感、道德感的良知,却没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好多事情都这个操行。 兴奋剂

上一篇: 药物体育
下一篇: 生活圆桌(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