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喝了没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孙越)

这句著名的广告语到了我儿子嘴里,就变成:“今天我还没喝呢。”在炎炎盛夏走近我们的时候,它正越来越频繁地变成许多孩子的口头禅,有的时候甚至潜移默化地成为众多成年消费者的消暑观念。但1997年饮料市场的状况究竟如何呢?

牛奶

最近的一项对城市居民饮品的调查显示,奶制品饮料已成为我国城市74%的居民首选饮料。然而令人吃惊的是,最近传媒公布了国家技术监督局对北京市场上销售的消毒奶、保鲜奶、酸奶和花色奶等57种产品进行的抽样检查结果。该结果显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6种消毒奶均为不合格产品,其中有4种产品的全乳固体含量低于企业标准要求。所公布的以下产品质量合格率更让人不寒而栗:消毒奶26.7%,保鲜奶69.2%,酸奶54.5%,花色奶85.7%。一封封市民的来信送到北京市牛奶公司办公室主任高小祥先生的办公桌上,人们的疑问几乎是一致的:我们的奶制品怎么了?

北京市三元食品有限公司的高青山总经理最终给了我一个较为客观和圆满的答案。北京的奶制品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首先是牛奶的供应生产多头绪与对生产厂家的管理欠缺,生产厂家鱼龙混杂,不管是否真正具备牛奶加工条件均一哄而上。有的小厂投资几万元购得一台小机器,居然也敢灌装牛奶。而专家估算,一家初具实力的正规牛奶加工厂的设备投资至少在几千万元以上。第二,牛场供奶的奶源有问题。牛场如果稳定供应一级牛奶,牛奶公司所属的加工厂自然可以保证市场鲜奶的质量。但是,如果牛场供应的是二级三级奶,甚至是等外奶,鲜奶的质量从何谈起?现在,牛奶加工厂在供奶不稳定的情况下,采取了诸如牛场送来一车二级奶就用相当量的特级奶来配兑的措施,这种土办法有欠科学性,质量当然不能保证稳定。

今年北京市牛奶公司经市政府和农场局的批准,正式成立了北京市牛奶集团公司,总投资达6000万元,将北京市具备加工生产能力的乳品企业统一起来进行管理和生产,目的只有一个:稳定和提高北京牛奶的质量。

果奶

根据1996年的市场营销状况预测,1997年儿童饮料市场将持续火爆。目前,中国有16岁以下的儿童3.5亿,占世界同龄儿童的18.5%,孩子的饮料早已突破了季节概念,特别是近年来的乳酸菌饮料简直就让孩子乐不思“饭”。

家住北京东直门的赵秋凌女士的孩子阳阳今年5岁,每天至少要喝5瓶果奶,晚饭常常仅吃一小片面包。北京儿童医院的大夫对赵女士说,医院经常遇到这样的孩子和父母:当孩子被花花绿绿的果奶诱惑得挪不动步的时候,不理智的家长犯下的错误,直接结果就是使得孩子渐渐地产生厌食症。

饮料专家介绍说,所谓乳酸类产品是以牛奶或部分牛奶原料加糖经发酵或不发酵、调配制成的塑料瓶或杯装食品,这种食品一般分为酸奶、乳酸菌饮料和配制型含乳饮料3种。3种饮料中,受专家一致肯定的是酸奶,另外两种饮料中只有1/3的牛奶成份,仅含微量的蛋白质,绝非营养品。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这类儿童饮料中肯定含有一定量的防腐剂(如山梨酸)或是人工甜味剂(如糖精或甜蜜素),长期过量饮用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

据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的统计数字表明,乳酸类饮料的年总产量在30万吨以上,合格率为69.7%,专家的评语是:合格率偏低。

矿泉水

在对1997年夏季的饮料市场进行消费预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专家都对矿泉水的评价众口一词:1997年,国产的矿泉水前景看好。

国家技术监督局前不久对矿泉水的抽样检查显示,国产矿泉水的总体质量在大幅度提高,其中,国营企业产品的合格率达到76.8%,比去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集体企业的产品的合格率达到76.3%,比去年提高5.6个百分点;乡镇企业的产品合格率达到69.4%,比去年提高4.6个百分点;个体企业的产品合格率达到62.5%,比去年提高了20.8个百分点;三资企业的产品合格率达到79.4%,比去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在抽查的833家矿泉水生产企业中,合格企业为640家,不合格企业为193家,合格企业年产量的总和占全国矿泉水生产企业年产量总和的86.6%,合格企业年产量的总和与不合格企业年产量的总和的比约为6.74∶1。当然,专家认为,76.8%的合格率与世界水平相比依然不高。

今天你喝了没有?0

保健饮料是近年来饮品市场的另一个热点

1997年的饮料市场,各种进口碳酸饮料、洋可乐、合资或独资生产的纯果汁饮品仍在拼命争夺消费者。它们在市场的份额约可占30%。1997年据中国社会调查所统计,常年喝啤酒的人已达31.9%,所以洋啤酒和国产啤酒今夏仍有一搏。而喜爱果酒的人已上升到35.57%,其消费群正朝城市收入较高的知识阶层集中。在这种商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喝什么?作为消费者,首先要以自己作为主体,在了解市场背景的状况下作清醒的主体选择,才能“喝了个明白”。 矿泉水牛奶

上一篇: 尴尬的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