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战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胡泳)

数字化生存

21世纪的战争0

电子“珍珠港事变”

以美国空军为后盾的智囊机构兰德公司认为,过去15年里已发生3次计算机革命,第4次革命即将到来。目前已经开始的第4次革命将促进广泛的电子交往,今后10年内,个人和公司每年的联机交易额将达上百亿美元。安德森预计:“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系统的机会是很多的,其中有许多机会目前很可能无法预见到。”

美国高级官员预见到的是,范围日益扩大的电子战的威胁可能使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银行网络、发电厂乃至五角大楼的电子通信陷入混乱。

五角大楼正在走向自我毁灭吗?令美国军方胆战心惊的东西正是它从前一手炮制的杰作:Internet。“信息战”(information warfare)现在成为五角大楼内最热门的概念。温·施瓦图最近出版的新书《信息战:电子高速路上的混乱》读起来仿佛是一本科幻小说。作者对一群国会议员说,“政府和商业的计算机系统所受到的保护十分脆弱,可以说基本没有设防——电子‘珍珠港事变’随时可能发生。”施瓦图进一步警告读者,“当恐怖主义者向我们发起进攻时,攻击的目标不仅仅是民航和水源,还有货币的供应,轻敲一下键盘,恐怖就会降临到数以百万计的人们身上。”

美国众议院议长金里奇最近在一次会议上说:“网络空间是个人人都可进入的自由流动区——我们最好做好准备,以便应付我们做梦也想不到的对手在各个领域的发明创造力。”

例如,美国财政部每天要向国内和海外的银行调拨大量美元。如果,在网络系统受到一次打击之后,人们对电子调拨资金的信心减弱,那美国的经济就可能蒙受严重损失。

目前人们对此忧心忡忡,以至于美国高级军事指挥官甚至把网络战争当作国家安全最可能受到的挑战来考虑,认为其严重性超过了常规战争。

上帝之眼和改写后的“战场”

美国最关注的是信息,因为它是取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美国的军界和政界领导人把信息视为战略实力,而且不断增加经费来发展和完善信息技术。1980年,美国用于信息技术的费用约为80亿美元,1994年已超过250亿美元。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约翰·沙利卡什维利说:“如果我们正确地抓住电子革命所带来的希望,我们就能确保我们仍是卓越的军事大国。如果我们误了这条船,所有的赌注都将输光。”

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国防部科研机构开始研究如何运用信息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而控制其行为。他们计划在空中模拟出伊斯兰教苦难圣徒的全息图像,让这些圣徒从“天上”规劝教友停止抵抗。从掌握的材料看,这类装置的试验工作已在进行中。

1993年2月1日,在索马里摩加迪沙以西约15公里处发生了一起小型沙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士兵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空中飞卷的沙土渐渐组成了一幅高约150米的肖像。惊奇的士兵很快发现这是耶稣基督的头像。美国士兵在这种信息干扰下,边哭,边跪下祈祷。事后才知道,这是美国驻索马里维和部队心理战分队在做组成全息图像的试验。

不久,美国军方再次发动心理战,这次的目标是海地的军事独裁政权。为了把遭驱逐的阿里斯蒂德送回海地执政,美国陆军第四心理行动组利用市场调查材料,把海地的全部人口划分成20个目标组,不停地向他们传输成千上万本支持阿里斯蒂德的小册子,小册子的侧重点因目标人群的不同而改变。在美国出兵干涉前,中央情报局给海地士兵打匿名电话,要求他们投降,并向拥有计算机的军方上层人土发出威胁性的电子邮件。

由此,信息战成为新的军事体系的一部分。《时代》报道,美国海、陆、空军都建立了信息战办公室,国家安全局(NAS,National Security Agency)与军队合作研制病毒以破坏敌人的计算机系统。其中一种病毒叫做“逻辑炸弹”(logic bomb),它可以在预先确定的时间控制敌人的计算机系统,在这个时间它将出现并开始吃掉数据。这样的炸弹可以攻击操纵一个国家的空防系统或中央银行的计算机。中央情报局(CIA,Central Intlligence Agency)有一种秘密程序,可以把设有陷阱的计算机芯片插入到武器系统中,并把这样的武器设法运到一个潜在的敌对国家去。这种技术叫做chipping,运用成功的话,“当敌方的武器拿到战场上准备使用时,一切似乎都运转正常,可弹头却不爆炸。”CIA的信息专家称。

信息战的武器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奇异。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发明了一种公文包大小的装置,它能够发出高强度的电磁脉冲,突击队员可以潜入敌国首都,将其放在中央银行附近引爆,然后强烈的脉冲会把银行大楼所有的电子元件炸毁,这样敌国的财政金融业务将陷入全面停顿。美国国防部正在组织人力研制一种电脑病毒枪。此枪可定向对飞机、坦克、舰艇、导弹以及有电脑的装备发射带病毒的电磁波,使其电脑程序错乱或自行删除,无法正常工作而丧失战斗力,甚至自我爆炸、自我摧毁。美国声称,此枪一旦研制成功,像“米格-33”那样世界一流的战斗机,只需攻击10秒钟就会变成一块空中废铁。其他的设想还包括生产能吞噬电子和绝缘材料的微生物,等等。

然而,威力强大的东西不仅仅是这些新武器,还包括一个电子中心。美国的“耳目”——从卫星和无人驾驶飞行器到空投的传感器——结合在一起,能产生一幅战场所有情况的实时图像。它们能够探测敌方人员和车辆的调动,例如,在空中向敌军喷洒烟雾剂后,传感器可凭借敌方士兵的呼吸或汗味跟踪他们的行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说,这种“上帝之眼”的观察让指挥官能快速作出决定。在将来的冲突中,高带宽卫星发射机将向部队不断发送大量数据。而“系统组成的系统”将有助于把不相干的零散情报制成信息图,更清楚地呈现战场的景象。在波斯尼亚的美军已尝试了这种可能。1996年5月,他们开始使用五角大楼新建的一个“秘密互联网络”。波斯尼亚也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一个试验场。一位情报官说,1995年夏天在波斯尼亚上空开始执行飞行任务的“捕食者”无人驾驶飞行器拍摄的静止或活动的照片,“清楚得足以看见藏在树林中的人。”一些技术专家预见前线部队将使用手掌大小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传递来自前方数百码的图像。

普鲁士军事战略家克劳塞维茨在150多年前说:“精确识别的困难是战争中最严重的磨擦来源之一。”许多现代军事战略家认为,计算功率和通信可大大减少这种磨擦,并产生规模较小,但更置人于死地的军队。一股股小部队通过计算机互相联系,具有与一个1.5万人的师一样强大的力量。根据沙利卡什维利1996年7月发表的未来部队蓝图“2010年共同展望”,新技术“将使杀伤力大大提高”。空军的一位高级官员预言,精确武器——许多是从空中投放的——将摧毁敌军,不怎么需要或根本不需要近距离作战。他说,“如果我们做得对,‘战场’这个词将过时。战场是士兵阵亡的地方。”

军方领导人开始领会更准更快的情报可能意味着什么。空军的一种新的“战场情报系统”可能给空军战士以巨大的作战优势。这个系统以光速连接许多监视源,让空军指挥官能在一个单独的计算机屏幕上看到每一架飞机、每一个导弹连以及相关的活动,从而快速把警报或目标任务传递给飞行员。将在1997年开始安装的一种海军新系统把许多舰只、飞机甚至于地面站的雷达扫描结合到大家都能看到的一幅大的三维图像中。

信息战的影响也会触及每个士兵。到2010年,美国陆军计划把所有的武器系统和士兵连上线。由摩托罗拉公司和陆军研究发展实验室联合组成的研究小组于1996年推出“21世纪的陆军”的战地装备。士兵的头盔中携带麦克风和耳机以便于联络;夜视镜和热感器令他即使在黑暗中也能行动自如;头戴式显示器与安装在腰上的计算机相连,他的声音可以启动计算机,从而获得精确的方位指导和最新的情报,并发现地雷和其他化学武器;铠甲保护他免受核辐射和化学危害,而他手中的枪则通过无线通信与显示器相连,令他可以在不暴露身体的情况下向目标开火。枪上还装有微型摄像系统,可以把静止画面送回指挥部,便于指挥人员分析战场情况。

这的确比任何科幻小说都更精彩。不妨听一下陆军情报和安全指挥部麦克·坦科斯利上校对未来战争的描述:有那么一天,国家领导人在决定打仗之前,可能会先进行一场虚拟战。首先,一种计算机病毒被输入敌国的电话交换站中,导致电话系统整个瘫痪。其次,预先设定的逻辑炸弹在敌国的空中和陆地交通管制系统中爆炸,使飞机飞往错误的目的地,运送物资和士兵的火车开乱了方向。与此同时,敌人的前线指挥员遵循无线电报传来的命令,不知道这些命令是伪造的,部署完全被打乱。为心理战特别建造的飞机然后扰乱敌国的电视节目,在其中插入对敌国领导人不利的宣传。当敌国领导人打开电脑时,会发现他在瑞士银行储存的亿万美元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这样,兵不血刃,一场战争胜利了。

信息战不可能改变战争性质

美军认为,信息战就是“打击对方的意志、意念和认知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武器将日益成为足以打破世界战略平衡的隐蔽的军事政治压力手段。由此,信息战的影响也必然超出战争之外。比如说,破坏别国的股票市场是道德的吗?打击股票市场,造成对方国经济和社会的混乱而被迫放弃战争的想法初看起来很诱人,但美国始终没敢动用这个办法。布什政府一度想过扰乱伊拉克的计算机以破坏伊政府的财政交易,但CIA坚决反对,这倒也不完全是因为美国人道德高尚,而是基于和美国不主张暗杀敌国首脑同样的原因:美国在这两方面都极易遭受同样的攻击。

信息战不能改变战争的本质,也许,它只是改变了袭击平民的手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累斯顿大轰炸到波黑战争中的“种族清洗”,平民都遭受了残酷的命运。用计算机摧毁敌人的空中交通管制或是电话系统相形之下似乎干净利落得多——但这仍然意味着对平民的袭击。像禁运显示的那样,经济战同其他形式的战争一样可怕。依靠高技术,信息战也许会部分地摆脱传统战争的血腥和肮脏。然而美国内战将领威廉·谢尔曼的话仍然没有过时:“战争就是残酷,你不可能改善它。” 信息战武器五角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