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影响史玉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谁在影响史玉柱0

焦虑中的史玉柱:搓手掌已经成为带有强迫性的习惯动作

巨人危机,史玉柱承认两点:一是决策失误,摊子铺得太大;另一是管理不善,经营失控。如果从个人因素上刨根问底,史玉柱也承认对宏观形势估计不足,巨人集团一帆风顺使他过于自信,头脑发热。

问题似乎并不这么简单,当你在史玉柱30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沉浸于那窗帘低垂近乎灰暗的氛围里,关起门来与他聊上3天,你会发现,抽象的结论变得非常具体,概括性的总结变得无足轻重,而许多的偶然因素反到影响着史玉柱的决策。

记者:巨人大厦的设计18层怎么变成70层,最初的自用为何变成房地产开发?这是巨人集团投资方向的一个重大转折,是什么因素影响你的决策?

史玉柱:打算盖18层的想法一闪而过,1992年下半年一位领导来我们公司参观,看到这座楼位置非常好,就建议把楼盖得高一点。于是,我们把设计改到54层,很快又把设计改到64层。当时广州想盖全国最高的楼,定在63层,我们要超过它。1994年2月,又一位领导要来视察巨人集团,我们觉得64层有点犯忌讳,就提高到70层。

记者:当你将巨人大厦更改为70层时,投资已增至12亿元,你又将如何安排资金?

史玉柱:大厦全部投资是12个亿,但在实际操作上我们修改了设计,装修在建筑里面比重是相当大的,刨掉这块只需要7个亿资金就够了。大厦动工后,总共筹了2亿资金,其中我们自己投入6000万。银行方面我们没贷一分钱,很大一部分靠卖楼花,总共拿到1.2亿。在香港卖的楼花很规范,不允许退楼。在国内签定4000万元的楼花买卖契约规定,3年内大楼一期工程(盖20层)完工后履约,如果未能如期完工,退定金并给予经济补偿。三年的合同期限是1994年初至1996年底。

记者:巨人大厦成为珠海市标志性建筑,你得到当地政府哪些支持?

史玉柱:首先是地皮上的优惠,这一项政府就优惠了6000至7000万元。其次,巨人大厦最初立项是自用,后来改为房地产开发,在报批和成立房地产公司时,有关部门也是一路绿灯,很顺利。

记者:按房地产业的常识来讲,没有银行支持是不可能做成的。据我了解,在巨人大厦动工那年,你被评为“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而且中央领导也频频到巨人集团视察,你也名声大振,这些条件使你从银行贷款并不难。何况,你在资金筹措计划中,原打算有1/3从银行贷款,为何没有实施?

史玉柱:我们在计划做巨人大厦的时候是想过要贷款,只不过后来没有实施。1993年下半年,正当我们想在这方面做些工作时,中央加强宏观调控。刚开始,我们倒不觉得贷款很迫切,因为前期卖楼花的形势不错,没有为资金担心,觉得没有银行贷款问题也不是很大。

从1994年底到1995年上半年,巨人集团效益非常好,我们因此没感觉到需要找银行借钱。1995年上半年是巨人最辉煌的时期,每个月帐上这笔钱还没用完,上千万的钱又来了。这种形势使我们错误认为,用自有资金盖楼,应该没什么问题。

巨人大厦计划做64层的时候,我们在地基上的预算是6000万,可等70层楼的地基打完,整个投进去1个亿。

巨人大厦实际 上最难的阶段已经做完了,工作量都在地底下,如果能有贷款,巨人情况也不会这么严重。但巨人集团还有一个很大缺点,以前没和银行打过交道,除了存点钱或资金走帐之外,与银行基本没有信贷关系。这回第一次想大量贷款,突然去建立这种关系,难度很大。我本人最不擅长的是搞公关,不喜欢往外跑,常常吃饭睡觉就在办公室里,一个星期不下楼。可像贷款这种事还非我本人去,不去还不行,硬着头皮去跟陌生人讨贷款,效果可想而知。

不仅常人想不到,人民银行总行也不相信巨人大厦没有贷款。在传闻巨人要破产后,央行马上派一个工作组到珠海检查,看银行损失了多少钱,给银行造成损失根源是什么?是哪个银行做的?工作组来了之后真不敢相信,我们没向银行贷一分钱。

记者:你为什么会涉足生物工程这个新兴领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你的决策?

史玉柱:1992年时,只是朦胧意识到生物工程是一个利润很高的产业。1993年下半年,集团注册成立了康元公司。当初,集团给康元公司投资300万,让它启动“脑黄金”,结果一炮打响。成功效果完全出乎意料,于是在1995年初,我提出发动“三大战役”。康元公司的领导当时也跟着发热,在没摸清市场的情况下,一下生产了价值达上亿元的新产品,而且成本控制相当不好,结果产品大量积压,使这个公司喘不过气来。加之,财务管理混乱,债权债务搞不清,日常管理又松懈,浪费严重,逐渐地债台高筑,现在累计债务达1个亿,扣除债权剩5000万左右的债务。

记者: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巨人集团可能破产,你如何认为?

史玉柱:巨人集团不可能破产,从资产负债状况看,还没有到资不抵债的地步。巨人现在拥有的资产规模是5个亿。而从债务结构看,香港卖楼花得款8000万,但这是良性债务,因为香港的楼花不能退楼;国内卖楼花4000万元,已还1000万元,还剩3000万元,这是恶性债务,因为卖楼花合同到期未能兑现,至少应退人家本金;真正债务也就3000万元。也就是说,我的恶性债务也就3000万元,巨人集团哪能因为这笔钱而破产呢?

从政治上考虑,巨人集团也不能破产。从我本意上讲,眼看香港回归和十五大召开,社会需要稳定,我千方百计也不能让巨人倒了,大厦还包括香港同胞8000万元的楼花呐,我不能给政府抹黑呀!

记者:一些新闻媒介说,你准备将巨人大厦忍痛割爱,壮士断腕,利用资产重组或扩股的方式,度过财务危机。那么你目前的进展如何,摆脱财务全面危机的曙光在哪里?

史玉柱:由于巨人大厦和生物工程的财务运作搅在一起,结果两败俱伤,累及整个集团。我现在将其断开,分而治之。

谁在影响史玉柱1

1996年初,史玉柱为挽救经营颓势,在许多大城市举行“巨不肥大赠送”宣传活动

巨人大厦靠我自己的财力已无法支撑下去,必须扩股融资,然后进行企业重组。我打算,先将巨人大厦与巨人集团断开,再把巨人大厦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巨人大厦如果70层全部盖完,尚需三四亿资金。如果只完成一期工程盖到20层,只需5000万资金就够。因此,我提出两个计划:一是由收购方一揽子解决,包括还国内买楼花者的3000万元退款,加上完成一期工程所需资金5000万元,总计8000万元,作为交换条件我决定出让80%股份;二是如果收购方只出资5000万元到6000万元,我可以出让过半股份。

生物工程方面的危机,我目前已基本渡过。在保健品上,“脑黄金”和“巨不肥”等三四个产品市场销量一直很好,主要是巨人大厦抽调资金过量,这些市场看好的产品缺乏广告促销费用,以至于出现萎缩。现在,我与广东一家公司组建一家营销公司,对方出资3000万元,占公司股份50%,我占50%股份,公司由我代管。眼下资金已到位,4月份将全面启动广告宣传。生物工程还有一个包袱,就是康元公司,它现在债务近1个亿,债仅5000多万,自有资产也有5000万,我决定按法律进入破产程序,甩掉这个累赘。这几步棋一走,生物工程便可轻装上阵,满盘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