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格润滑剂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每周商情
北京大学的东墙外原本是一家罕见的大菜菜市场,撒切尔夫人访华时还参观过,满厅满屋活鸡鲜鱼的气味至今还给老毕业生们留有深刻印象。现在,这里是中关村地区首屈一指的电子市场,还未走进去就会看到沿路堆放的显示器和打印机的包装箱。到了周末,顾客甚至难以在里边大摇大摆地走动,太热闹了。
柜台里摆的是集成线路板,装着硬盘的密封袋和硅晶片插接在一起的内存条,货架上的音箱和显示器正在播放赏心悦目的从数字还原出的美好造化,被记忆唤起的大葱姜蒜类的生活气息荡然无存。不过,当人群中不断传来“便宜点儿怎么样”、“8M335”、“我这儿的比别处都低”时,昔日穷学生为改善伙食而不懈地讨价还价的情景又依稀还在眼前。
只要是市场,它的功能就是相同的,不过,新兴的市场里也的确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四处询价的年轻人即是一种。一个小伙子手捧记事本,专门到卖显示器的柜台前询价,其间还不时调试显示器上的控制面板,对各种机型做性能价格的对比,——他正为人攒机,价格定好后,能得多少利润全靠在市场上选购的元件了。
更多的询价人则拿着特制的表格,一个个柜台地逐一记录。如果不了解内情,人们很难把他们和门口贩卖电脑桌和电脑椅的小贩们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工作之间,也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小贩们的展品上通常放一两本叫做《市场商情》的“内部”杂志,很厚,足有400页,还包含10余页的彩页,与其说是杂志,还不如说是一本书。小贩会告诉你,这是3月31日出的最新一期,只5元就卖。
出版这本“内部”杂志的是北京在线咨询公司。正如它的名字,这家公司致力于使它的杂志变成一张信息网。400余页从头至尾都是报价,所不同的是有些页码有情有景,而普通页则满是密密麻麻的表格,记录着从整机到计算机上任何一个元器件的价格。各个公司的报价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些在《市场商情》上都一目了然。各种元器件在杂志上分门别类,各占一席之地,仅电脑整机就占了71页,小小的内存条则占据2个页码。潜在的顾客无需在中关村大大小小的公司里奔波就可以知道,同样型号的货品哪家最便宜。
《计算机市场》的副总编高在德原在中软公司工作,据他介绍,在线公司对中关村的覆盖率已达到60—70%,仅网员就达到上千个。每个星期一,几十名公司业务员都要分散到网员单位,将修改过的价格送到企业,同时将新的价格取回来,使《商情》及时跟上市场。《商情》每周一期,如同滚动播放的新闻节目,市场上的任何细小变化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最早,计算机的集散地在深圳、北京和上海,最近南京、成都脱颖而出。在线在深圳、广州、福建已建有分公司,今年还准备在上海等几家城市设点。在线的目标很明确,希望在《商情》上同时反映全国各地的价格。当然,促使在线四处出击的动力绝非公益心,市场的需求来自于手持购货目录的人们,在线向他们提供信息,而费用却要销售方支付。这多少有些滑稽,市场高度透明的结果是任何一个商家都不能获得超额利润,而为了获得低得不能再低的平均利润,它们还不得不向媒体支付广告费。
中关村地区热闹非凡的电子市场
仅仅10年前,配置8088微处理器、10M硬盘、256K内存的长城0520机售价4万多元。现在,功能强大百倍的奔腾机已降到万元以下,性能价格比上的巨大变化恐怕是任何其他商品都难以比拟。计算机这一世纪末最热门的产品不仅带来商业上的奇迹,在流通领域也带来独特的信息反馈机制。除《市场商情》外,《计算机市场》还每两周出一册《市场分析》。最近一期的分析揭示,在3月10日至3月24日的两周内,全部计算机产品的变动价格为4.01%,比上一周期2.79%的波动高出许多。变动最大的产品是扫描仪,变动率达到14.15%;打印机次之,价格变动率为10.11%。尤其甚者,菲力普E532P-100的主机由15800降到9800,降幅37.97%。两周之内能创造出如此的变动幅度,恐怕非计算机莫属。
计算机价格波动大,业内人士皆把它归因为厂家间的你争我夺。商情网的高透明度是否也推波助澜了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一家攒机小公司,当着顾客的面,技术员往主机板上插配各种配件。Pentium-75没了,只好换个Pentium-100,技术员拿出当期《商情》来,指着一栏微处理器的报价说:“一般的75与最便宜的100差价450,干脆,您多给400吧!”
交易体系
亚运村汽车交易中心的交易大厅上方悬挂着液晶显示屏,定期播放各展销公司的汽车报价。大屏下方则是一排排展位,来自长春、天津、武汉等几十家经销公司各据一席,展板上贴着各型汽车广告,白版上写着经销或有货车的型号。在交易大厅里,你看不到真正的汽车,但有关车的各种图案和文字却在这里汇聚。交易厅外是大片停车场,铁围栏内整齐排放着来自世界与全国各地的小轿车。
消费者对商品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把握。首先,他能从滚动的报价屏上看到各型车的车价,报价随时都可能变动。每天早晨很多公司都去提车,如果一个车型到货量少,就会涨价;如果市场上某种车型充斥,所有的经销公司都卖不上好价格。据说,国产车的价格波动大致在500元左右。顾客还可以直接与经销公司联系,市场上有很多身穿黄坎肩的青年穿梭于大厅与车场间,提供更具体的服务。习惯于逛商场当面看货的顾客对物主分离肯定会有些不习惯。但事实是,同型号的车差别细小,庞大的车身也不允许汽车像日用小商品一样摆放在货架间。
对于“攒机”人来说,能得多少利润全靠在市场上选购的元件了
不习惯的顾客最终也将熟悉于这样的销售方式,交易中心的交易量3月份已达到3577辆。在市场上同样有一种类似于电子市场上的商情,车型虽不像电子元件那样铺天盖地,但货色品种之丰富肯定会比报纸广告上的多出很多倍。价格一览无余,感觉就像站在证券交易所的大显示牌前,置身于巨大的市场变动中。
离汽车交易中心不远的亚运村内,端坐在电脑显示屏前面的顾客们正在进行着另一种交易。他们不仅买,而且还卖,买卖的不是集成板或汽车,而是人们日常必需但却很少注意的东西,这里不仅包括籼米、绿豆、红小豆,还包括平时个人很难用得到的胶合板和橡胶。橡胶以烟胶片的形式堆在海南岛的仓库中,铜则可能正躺在上海郊区的仓库里。
人们参与交易,可他们甚至连交易的物品都没有看到。他们只知道这些商品是分了级的,有一定的规格,作为保障的是这些商品都有一定标准,质量受到市场管理者的监控。为了规范交易行为,管理者把商品分成一份份合约,比如一份橡胶5吨,一份绿豆10吨。坐在显示屏前,交易者只须填报一张单据,就可拥有100吨甚至1000吨绿豆。参与金额之大令人咋舌,但他并不需要付这么多钱,他只需支付10%甚至更少的保证金,得到的是若干份合约。到了未来的某个月,他拥有到仓库里提走绿豆的权利,当然,若是卖出,则是向仓库缴纳豆子的义务。
97%的交易者来投机,但3%的却是购买或卖出实实在在的物品。橡胶和绿豆从仓库流入商店或工厂,又从种植园与庄稼地流进仓库,这就是流通过程。在此过程中,价位是随时变动的。在电子市场,或许价位随时在变,但展现在商情上的却是一周一个价位。汽车市场的价位或许快些,但据说一天也难打出两个价位,而且屏幕的滚动很慢,常常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漆黑一片。而期货市场上的报价却不同,从早到晚,无时无刻。
电子市场里记录价格的业务员、汽车市场内的黄坎肩与北商所的马甲们构成的是另一番图景。他们穿插跑位,在买者与卖者间架设价格桥梁。没有他们,很难想象巨大的市场体系如何飞快运转,物流顺畅。还是在20余年前,一盒火柴的价格是两分,火柴厂严重亏损,为了把价格提到3分,社会上曾引起广泛争论。有人说,一下子涨50%,这还了得。争议了几年,火柴才涨起来。广州是价格开放的前沿,原物价局长何杰回忆道,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形势大好,白菜3毛。”改革前28年物价总涨幅8%,1980年1年就达到8.5%。结果呢?灯泡有了,火柴有了,饭碗有了,学生笔记本有了,50多种供应券取消了。
市场是个大体系。现在白菜并没涨到3块,其间或许还有报价员们的功劳呢。 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