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不住的间谍》和《诊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武夫)
畅销书与排行榜
本期5周的畅销榜最突出的特点是平稳:不但原有的前10名大体仍保持地位,而且次序变化也相当稳定。唯有《塞莱斯廷的预言》一书,在落榜(指前15名)一段时间之后,又卷土重来;据统计,到3月2日(位居第11名)已上榜151周,就是说,除去少数几周已连续畅销3年多。究其原因,这本书固然有假托在秘鲁发现了一篇古老的手稿这一故作神秘的背景,也有该手稿提供了达到完满生活的洞察力这一引人入胜之处。联想那些以教喻和心理为内容的非虚构作品常常登上畅销榜的事实,我们也就理解该书长期受欢迎的道理了。
新登榜的7部小说,也呈稳步上升趋势,一般都先在第9名左右,然后再提前。其中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狄恩·孔茨的《唯一的幸存者》,初次登榜即名列第4。这本书集记者调查、幕后黑手、唯一幸存者的危险和心悸以及魂牵梦系的亲情于一身,疑影憧憧,悬念迭起,故尔一出场就声名不低,在随后的两周又雄踞榜首。最具代表性的当是拉弗尔·斯宾塞的《小城姑娘》,2月16日初次登榜是第8名,然后就在3—5名间徘徊,相当稳定。该书以乡村音乐般的轻松悠扬的节奏和笔调,叙述清新的故事:乡村音乐歌星回到家乡,寻找到了新的自我和新的生活。使该书在一片打杀声的暴力和惊险小说中以高雅的格调取胜,果然赢得了读者。其他如《深水》、《深仇:拉吉的报复》和《追贼的猫》,在上我们的前10名之前,也就是在12、13名上出现过一两次。由于内容一般,即使把警犬改成警猫也难脱俗套,上榜后未见升级,弄不好会落个昙花一现。
《晚间的课》作者梅乌·宾奇
这种不够成功在《靠不住的间谍》一书上恐怕更明显。我们曾经介绍说,该书选择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胜败攸关的诺曼底D日登陆前的间谍战为背景,情节不可谓不险;又加上了敌我双方的主要特工一女一男,纠缠着惊险斗争之外的感情困扰,色彩不可谓不丰,然而读者仍不买账(当然,能上畅销榜,而且坚持了好几周,已经不能算失败了),可见炒烂了的题目,花样再翻新,也满足不了追求新奇的市场。
作者丹尼尔·西尔瓦笔下的男主人公名叫阿尔弗雷德·维卡瑞,是个性情温和、正在谢顶的历史学家。在英国全民奋起抵御法西斯德国的战争中,被他的好友温斯顿·邱吉尔拉进了英国谍报机构,并受命完成一项重要任务:保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至关重要的机密不要落入纳粹手中。该机密代号为“桑葚行动”,即盟军计划在南英格兰建造两座巨大的人造港口,然后在诺曼底D日登陆之后,把它们拖过英吉利海峡,安装在法国海岸。
维卡瑞的主要对手,亦即本书的女主人公叫凯瑟琳·希雷克,是个漂亮的寡妇。她的公开身份是伦敦一家医院的志愿护士,实际上却是个残忍无情的德国间谍。她使用匕首和出卖色相同样熟练。她接到她在柏林的主子的指令,立即把目标对准了一个参与上述机要工程的漂亮浮华又看似不幸的美国青年工程师。
《晚间的课》
斯卡瑞发现了这一阴谋,便揭露了她的真实身份,并一定要抢在她携带情报跑回德国前将其捕获。随后的一场斗智斗勇自然是惊险激烈。
西尔瓦先生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虚构的间谍战情节,把特工的明枪暗箭和邱吉尔及希特勒两个大本营的决策结合起来,这种构思是成功的,论情节也相当丰富紧张。但由于作者笔力不够,全书只限于连缀故事,读起来不够流畅;对话也嫌生涩,缺乏生动的个性。这大概都是本书未能长期畅销的原因。
而另一本《诊所》的情况则不同。虽然自上榜以来,名次并没有多么靠前,但始终没有下榜,到3月9日已经持续8周。事实上,这是作者乔纳森·凯拉曼所写的第11部以心理学家亚列克斯·德拉维尔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主人公德拉维尔靠他的心理分析和机智的头脑,侦破了一桩又一桩罪案。本书的情节其实再一般不过:一位妇女遭人谋杀,而且各种疑点都一一被否定了。那么,小说的新奇之处又何在呢?就在于被杀害的那位妇女。原来她叫霍普·狄维因,是位教授,曾写过一本诋毁男人的畅销书:《狼的羊:为什么男人必定要伤害女人,而女人如何做才能避开这种伤害》。她还组织了一个咨询式的机构,称“人际行为”委员会,专门处理性骚扰问题,该委员会的一些成员却是曾经卷入S&M性活动的。正如书中一个人物所说:“有那么一种人喜欢控制事情,为大家制定规则。”这本来算不上什么不寻常的神经病,但这位狄维因教授却小题大作,结果引起某些人的忌恨。德拉维尔经过调查,揭发了霍普·狄维因如何成为教授、女权主义者和彻底的反社会的人。从而使这部侦破小说带有强烈的社会问题小说的特色。评论家认为,作者竭力不夹杂个人感情,以致显得欠通畅,而揭示女教授隐秘故事的部分十分肮脏堕落,令人不安。
《纽约时报书评》畅销小说榜(1997.2.9—3.9)
《追贼的猫》也是系列小说。女作家莉莲·杰克森:布隆对猫科动物有自己的奇思异想。她新塑造的新闻记者吉姆·奎勒兰和他的伶俐的猫的惊险故事已为读者理所当然地接受。现在这部小说,已是她的这一系列作品中的第19部了。她的这套书虽以那只神奇的猫为特色,而且也是能够引人一读的原因,但与破案相联总显牵强。就本书而论,人和猫的形象是一部分,而侦破案件似乎是另一部分。从好的方面说,两类读者或许可以各取所需,连作者自己也说:“猫的侦破罪案和同人交流的出众的本领为奎勒兰所知,但别人会相信吗?”美国的小说家虽然能够标新立异——否则便无法在竞争中生存,但走到这一步,也显得技穷了。
《深仇:拉吉的报复》 文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