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道去冒险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春节汽车“庙会”上,人们观看低价位的国产奥拓车:奥拓车到底是赔本赚钱,还是赔本赚吆喝?(摄影:张燕辉)
假如你拥有一只股票
现在,我们假设这样一件事:你是一位机敏的投资者,你看到中国未来汽车业的前景,准备和汽车业一起发展壮大。刚好股市里有一只称为长安奥拓的股票,这家公司座落在重庆,专门生产微型汽车,包括小面包和小轿车。你认为产品不错,就买了它。
这是1996年11月中旬发生的事。重庆长安在北京发起了一场大幅降价促销活动,长安微面3.8万即出售,比其他小面包便宜了几千块钱,比自己原价位下降得更多。对于这一情况,有很多说法,有人说重庆长安产品积压太多,资金周转不灵,只好出此下策;长安的代表则说这是为了夺回北方失去的市场;还有人说这是不正当竞争,损坏了“微面”业的共同利益。就此,全国几家微型车生产厂要联合采取行动。有记者说,长安如此作为得罪的不只是汽车厂家,众多销售商也颇不满。得罪销售商意味着产品渠道不畅,长安的北方地区销售代表不得不表示:3.8万的销售价仅限于北京地区。
此时,你该如何判断,该如何处置手中的股票呢?
或许你想再看一看再作决定,这一等不要紧,短短一个多月,各出租公司近1000辆本来准备更换为“昌河”、“松花江”等的出租、租赁用车更换成了“长安”。在北京的各大销售市场,长安微面的积压状况一去不返,而曾经信誓旦旦对长安极为不满的人们也并未如人所料的那样采取联合行动。
你拥有长安股票,实际上是长安的股东,不过股份不多,所以长安在经营上的一些决策并未通知过你,你甚至没去过重庆开过股东大会。你颇为不满,可又无可奈何。现在问题摆在你面前了,长安卖了那么多车,可车价很低,到底是赔本还是赚了点钱,还是不赔不赚但赚了些吆喝?财务报表不太可信,而且也不会那么快出来,你很着急,真想亲自去重庆问一问,可是,还未等到成行,你又听到另外一件关于长安的事。
长安的销售商在北京推出了分期付款购车,首期只付1.8万,长安开回家。搅和得很多买不起车却想开车想出心病的家伙心摇神荡。据说分期付款方案很诱人,先一次交1.8万,就可把车开走,然后每月中再付2400块,连续交上一年半,一辆崭新的奥拓就归了买主。
你虽然没余钱买车,可对自己的厂子还颇有主人翁的心境,不由在心里盘算:18000+2400×18=61200,正是你的公司卖一辆车能挣到的。可一定能挣到这个钱么?车主开车跑了怎么办?出了事车报废了又当如何?买主最终交不起分期款又怎么办?
带着满脑门子的问题,你来到汽车交易中心。问题迎刃而解,原来首期除公开言明的1.8万外,还得外加各样各样的税和保险1万多元,有了保险自然不怕出事,你松了口气。可遇上个站在车市一角的牢骚客,不由得使你刚平静下来的脑电波又飞快地脉动起来。
那家伙刚学会开车,正处于新鲜头儿上,做梦都握方向盘,可白日里握的却是自行车把。一听到分期卖车,就兴冲冲地来了。小算盘拨拉得满好,先用存款付了首期,以后日子再往紧处过过,总算了了一桩心病。可一到车行,得知先要拿出3.1万,不免生气,这不明摆着是欺骗消费者么,而且,花那么多钱车还不能记在自己名下,把消费者置于何地,小贼么?
他说的也有道理,消费者可是谁也得罪不起。你无形中又多了一个心病。你真的不知该如何处理手中的股票,因为价位的确是在上升,见好就收意味着落袋为安,同时却面临股价继续上涨的风险。长期持有则正好相反,降价和分期都将降低短期利润率,年报出来时,若股东们都抛售,价位可要大打折扣。
踌躇中迎来1997年。1月10日,四面八方又传来·个消息:由重庆长安铃木公司生产的铃木奥拓出厂价在全国范围内同时降价1万元。市场价虽没这么明显,但仍足以使处于分期付款阶段的车主大为懊悔,北京市场上数量最多的带空调的普通车型由原来的6.9万降至6.08万,不带空调的则由6.5万降到5.6万。
铃木奥拓是由长安集团下属的一个与日本铃木合资的工厂制造,1996年是它投产的第二年,这一年共销出8000台车,今年的降价措施是基于3万辆的预计年产量制定的。长安铃木的驻京销售负责人表示,一旦今年的产销量没有达到这一标准,他们就会赔钱。
这可真是背水一战啊,你想,是跟它并肩战斗还是先溜一步呢?
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都不要紧,因为上市公司里根本没这只股票。
1000万∶5万
中国制造汽车的企业不下百家,而生产能力上一定规模的不过十家。国家重点扶植上海大众,一汽大众、武汉神龙等为数不多的企业,其中,唯有上海大众的年产量达到了国际上公认的年产15万辆的基本效益规模,其他的企业还离规模效益相距甚远。面对疲惫的市场,众多空有生产能力却无大销售业绩的厂家不得不展开价格大战。上海桑塔纳率先降价,降幅在1—2万元,以桑塔纳普通型为例,去年1—4月的价格分别为15.8、14.7、14.5和14万,今年1月则为13.8万。桑塔纳降价,捷达、夏利等纷纷响应,去年上半年降价潮一度弥漫整个车坛,大有不挤垮几家不罢手的声势。可到头来,家家都一如既往,谁也没好到哪儿去。据内部人士透露,负效应大于正效应,几乎每家厂都多少遇到些问题。
有专家更指出,买车人买涨不买落,从众心理严重。降价加大了人们的心理预期,持币观望进一步加强了产品积压。专家们把买车想象成了买股票,一种实实在在的需求居然与虚拟经济中的投机心理相比,不免唐突了些。
经济学的主要原理就是需求与价格的反比例关系,汽车卖不出去说到底还是消费者买不起。一辆桑塔纳2000型车价20万,加上名目繁多的税费又是小10万,除了企业主、大明星或机关外无人能担当。据一项调查统计,中国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尚不及城镇总家庭数的1%,这就难怪标价十三四万,总支付近20万的汽车一直无法走向寻常百姓。20万的基础上降低一两万就好比月亮的环地轨道又贴近了地球几万公里,还是可望不可及。
降价有学问,去年家电业的彩电大战就很成功。四川“长虹”和“康佳”两只巨无霸卷起的降价旋风几乎把所有中小厂家卷出历史舞台,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也提高到空前的份额。证券市场上,“长虹”从七八元涨到30元,中间还包含一次1∶1的送红股,涨幅近10倍;“康佳”少有大比例送股的习惯,股价也从四五元涨上十六七元,而且股价不随股市政策变化而大波大动。显然,其优良的业绩足以维持股价的高水平,经营上若不出现问题价位将只涨不跌。
一台彩电便宜则一千多元,贵也不过万把块,正是小康家庭能够支付而不吝惜购买的。国外的经验表明,汽车市场的启动也是与家庭消费密切相关。中国人年收入在3到5万的家庭已经有1000万个,这样的家庭在国外已经具备了购买轿车的能力。而在我国,目前的私人轿车保有量只有5万辆,1000∶5,这中间的反差不能不使人深感惊讶。
一台夏利车标价七八万,这一度是最接近于家庭消费的车型。“夏利”与韩国大宇的安驰有许多相似之处,大小相仿,外形类似,从外型看安驰还略高一筹。一辆安驰的车价在我们这里是9万余元,若除去高达100%的关税应该是四五万元,比“夏利”便宜了一大截。这就不难理解1000万与5万辆间巨大的消费鸿沟难以弥合。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长安车比“夏利”小,并排只能坐两人,可原来的定价却不低,据长安铃木公司说,原来定价较高的原因一方面是产量较小,另一方面是他们对价格体系了解不够,据知情人上透露,因为是合资厂,外方起初还不同意降价,主管部门兵器工业部几经说服才同意。
降价关乎生存,也关乎发展。当本世纪初美国汽车业群雄并起的时候,亨利·福特几次被赶出汽车业,又几次重振旗鼓。1908年,“福特”制造了T型车,一种尽量简化配置,驾驶方便的简陋车型,有人把它称之为农夫车型,最初的卖价是900多美元,几经降价后,最低卖到290美元。20余年中,“福特”以1500万的产量向人们证明,汽车并非贵族宠物,而是实实在在的代步工具。当时美国人的平均日工资是2.5美元。
“福特”的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他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使用了流水线,一种工人倍感单调而效率大幅提升的方法。这是人类生产分工后自觉运用分工原则的最伟大的尝试,它使“福特”成为汽车制造业的霸主。90年代后,中国的轿车业仍在“福特”指引的方向上你追我赶,做的不免都是小儿科的事,无论怎么降价都再难创造本世纪初耀眼光环下哪怕是一星一点。
或许我们这儿的事情只有实事求是地去设想才恰当。五六百家上市公司中只有三五家汽车企业,前景也早被机械部划入另册。许多企业上市的目的是为了捞一把,陷阱林立的市场上要想有所作为除了敢冒险还多少凭些运气。
一个很成功的风险投资范例是,1000万美元投到100家新兴高科技产业上去,99家不久都倒闭了,硕果仅存的一家给他带来2亿美元的利润。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何尝不是如此,若十几年前你有幸结识史玉柱,并真诚地献上自己的信任和金钱,几年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已跻身百万富翁行列。当然,如果站在巨人大厦上俯首苍茫大地依旧感觉良好,今年初的这段被媒体曝光的日子也好过不了。
秦池酒是一个极为有趣的事例,3.2亿元夺得中央台的标王弄得舆论界沸沸扬扬。可由于出名太快,商场的货架上还少见绿色包装的痕迹。你如果是个酒迷,不妨多转几家商店,买回来品品滋味,再打听打听酒友,看看“秦池”会否像五粮液、茅台酒或什么塞外茅台、江南茅台、花旗茅台那样留香长久。3.2亿毕竟不是个小数目,一旦秦池厂不愿再花这笔“冤枉钱”,而这酒又实在达不到好酒不怕巷子深的程度,岂不麻烦!
你是个投资者,想对自己的金钱负责任,“秦池”又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话,你不妨学学《经济参考报》记者的样儿,站在通往秦池厂的大道上,数一数每天经过的运酒车的数量。也可以算算帐,看3.2亿的广告费摊到成本里,是如王厂长所说的10亿销售足矣还是如记者们算的更多。
投资本身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儿,若再遇上企业犯险经营,投资者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想想多看看。想投资长安的不妨先买辆车开开,或到重庆转一圈。当然,费用要包含在投资成本内。
说了半天,都是白说。无论是“秦池”还是“长安”还是“巨人”都与你我无缘,你只能睁大眼睛盯着上市公司。去年有彩电大战,今年会不会轮到空调器呢? 股票长安汽车国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