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发如云——世界染发业热潮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彭坡)

彩发如云——世界染发业热潮0

对于安德丽·玛洛伊来说,改变她的头发的颜色同更换一种鞋子的式样没有多大的不同。这位美国新泽西州里奇伍市的25岁的女郎从13岁起就开始染头发,她是个白人,但天生肤色浅黑,她曾把头发染成铜色、黑色、葡萄酒红、红色、白金色和橙色。现在她的头发是金黄色,那么下一种颜色是什么呢?她说:“浅亚麻色。”

美国妇女每年在服装上的支出为810亿美元。安德丽21岁的妹妹现在是一头红发,她说:“染发很像买一套新服装,18年来我的头发一直是棕色,我早受够了。”

现在在美国13岁至70岁的妇女中,大约有一半人染发,这个数字在过去10年中上升了50%。

男孩也染头发,现在在13岁至70岁的美国男性中大约有1/8的人染发。这个数字在过去10年上升了一倍,而且有望继续增长。

俄勒冈州,俄勒冈市。警官威廉·布兰查德今年夏天把他的辣椒红色的头发染了。在当地举行的一场棒球赛中,有人发起了一场“只给男人染发”的宣传活动,威廉就是趁此加入染发者的行列的,他的局长也鼓励他这样做。48岁的布兰查德很喜欢染发的结果:淡棕色的头发使他显得年轻了许多,他说:“我妻子现在也想把她的头发染了。”

欧洲的一个组织“欧洲国际观察”多年来一直在跟踪调查染发这一行业,它指出,欧洲人染发比美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60%以上的法国、德国和西班牙妇女染发;在南美、东欧和亚洲染发的人数也不少;大约40%的日本妇女染发。这种染发潮使所有洗发护发产品的年增长率为5%,而染发产品的年增长率则高达18%。

20年前,人们染发都是偷偷摸摸的,生怕别人知道。现在可不同了,人类学家格兰特·麦克克莱肯指出:“人们会说,我得把我的头发染了,以显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现在妇女们会在鸡尾酒会上交换她们的发型师的名字。布里斯托一梅尔斯·施贵宝公司的下属公司——克莱罗姐妹公司是一个著名的发用产品公司,该公司的女发言人玛丽·安瑟顿说:“染发已经像化妆一样,成了妇女的附属品。”

染发是年老者想延缓衰老的速度吗?或者是对年轻的一种留恋?这只是部分动因。事实上,一半以上的新染发者年龄都在35岁以下。

这将是一个诱人的行业。染发剂的关键成份是一些价值仅几美分的过氧化物、氨和色素。在药店里,供一次使用的一小袋很好的染发剂只卖4到10美元。保守地估计,染发的成本与收益比也是十分诱人的,一般毛利润率为70%。

这里还有个习惯形成问题。当头发一长长,发根又显露出来了,还必须再染一次。大约每6周就要染一次。你一旦染开了头,就骑虎难下了。

那么这个市场上为什么没有出现更大的玩家呢?因为促销和广告的成本让人挠头。

染发市场上最大的玩家是美国克莱罗公司和由法国的比特恩科特家族和雀巢公司控制的劳利尔公司。

染发业发展的步伐现在左右在劳利尔公司手中。这家法国公司很早就进入了这一市场,现在正财源滚滚。它积累着财富,不断用新产品去淹没染发市场,已从市场头羊克莱罗公司里夺到了不少的份额。

在美国,克莱罗公司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它的市场份额已从66%降到了47%,而劳利尔公司则从24%上升到了42%。排在第三位的是雷弗昂公司,它主要经销低档染发产品,其市场份额已上升到了10%。

目前,劳利尔公司正在不断地赢利,它的染发分公司在美国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发展着。新的产品正蜂拥到商场货架上,劳利尔零售部总经理约瑟夫·侃皮尼尔说:“5年前我们也许会每年才推出一种产品,而现在每年至少推出3至4种产品。”

克莱罗公司在50、60和70年代用一系列著名的运动——如“金黄更有乐趣”——使染发业迅速发展。但后来遗憾的是克莱罗公司扔下了这个市场。从1976至1987年,公司换了7任总裁,经营其母公司的药业界老板们只从这里吸走利润而不再投资。他们曾错过了在这一行业的战略腾飞点,直到1991年,通用食品公司甜点部的前任经理斯迪芬·萨多夫当上了总裁。他努力工作以扭转下滑局面,终于使公司重新以10%的年增长率发展。这家公司今年将花3千万美元做广告,以宣传它的最新产品——一种水基氢化染色剂。

彩发如云——世界染发业热潮1

这样的色彩,渲染的是怎样的个性和心情?

在发用品市场上,正在打响一场轰轰烈烈的广告战。劳利尔公司在美国也付出了巨大投资,显然想把克莱罗公司从第一把交椅上赶下来。1996年前6个月中,劳利尔公司就花了9000万美元用于染发广告上,而克莱罗公司的广告支出则为4000万美元。

劳利尔在一段时期内还能支付得起巨额的广告费,这都要感谢它的产品多元化以及在全球的业务,克莱罗公司也在竭力反击。萨多夫说:“我们现在的重点是北美市场,要建立我们基本的市场基础。”

彩发如云——世界染发业热潮2

染发不仅是妇女的附属品

在美国男子染发市场估计只有1亿美元——只有1/3染发的男子使用女性使用的产品。这表明男子对此还有些不好意思:这是给我老婆买的。美国男子染发剂市场被一家名叫卡姆比的私家公司主宰着,它只生产男用染发剂,它只有一种产品“希腊配方16”。3年前,克莱罗公司开始进入男用染发剂市场,推出了一种名叫“男人的选择”的产品系列。卡姆比公司目前拥有75%的市场,正以20%的速度发展。

不管消费者是男还是女,药店都爱染发业,因为这是一棵摇钱树。对于售出的每一盒染发剂,客户一般都要买40多美元的化妆品。香波和摩丝与之配合使用。这些产品许诺可以防止因染发引起的头发分叉、卷曲和易断。

让我们看看美国“药业之皇”公司,它有140家连锁店,总部设在俄亥俄州的鲍威尔市。在过去的5年中,它已在所有的商店中将染发柜台增加了50%,其利润占该公司利润的16%。

发廊对于制造商也是十分重要的,制造商对发廊业提供全线的产品。专业系列有不同的颜色和不同浓度的过氧化物,使发型师为顾客做出漂亮的发型。

发廊染发并不是只对那些把大多数利润都留给发廊的制造商才有利可图。是发型师决定进哪种颜色,哪种技术最受欢迎,都买谁的产品。

发廊很喜欢这一点——不仅因为制造商留给他们很多的利润。一家发廊可以在为一位顾客剪头发时要他50美元,还可以为他染发再收他50至125美元。染发产生了利润。

1996年8月,如果你来到华盛顿,看过“发型世界大会”,你就会感到染发业在蓬勃发展。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0名发型师都汇集到这里,相互交流,试验了400家制造商的产品。在大会上,还举行了发型世界奥林匹克大赛,来自40个国家的发型师队都拿出了各自的绝活。其中,日本队夺取了金牌。然后,几家大制造商每家投入大约200—400万美元进行产品宣传。

在各大染发剂制造商激烈竞争当中,发廊店老板得尽了好处。一家上市公司雷吉斯公司在全球有2000家发廊,其销售额为5亿美元。公司总裁保罗·芬克斯汀说:“我们盼望它能在5到10年中达到我们营业额的1/3。” 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