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我一根杠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江之永)
埃里森“绝望地想要留住青春”
敢把盖茨拉下马
1996年1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omdex计算机展览会,照例招揽了大批计算机业内人士和记者前往朝圣。上一年度的盛会唱主角的是Internet,几乎到了无人不谈网的程度。这回吸引了所有人目光的表演是网络计算机(NC,network computer)的登台亮相。
仅仅14个月前,网络计算机的概念才第一次由拉里·埃里森介绍给公众。52岁的埃里森经营着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奥拉克尔公司(Oracle),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再进一步,取代他的头号仇敌比尔·盖茨。
作为对手,两个人是再般配不过。两人都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领导自己的公司20余年。两人都以技术专家自居,但却以强硬的战略家闻名于世。不过微软有几样东西是奥拉克尔不具备的:世界知名的品牌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盖茨的钱也比埃里森多:埃里森的个人财产为60亿美元,在400名美国最大富豪中名列第五。
不清楚Oracle做些什么是吗?Oracle 很难成为报纸的大字标题,因为它的技术比烧焦的木头更干巴。它是企业数据库软件的最大供应商,其经营方针是提供彻底的解决方案:从任一设备上,通过任一网络,访问存放在任一服务器上的任何数据。
如果说Oracle不那么有名,它的客户却大多赫赫有名——主要是“财富500家”企业。他们为得到Oracle软件而付出的可不是小数目。一个Oracle办公室管理系统可能耗资1.25亿美元,需要花18个月才能安装完毕。《财富》报道,在上一个财政年度,Oracle的营业收入超过40亿美元。
数据库软件永远不会像操作系统或是浏览器那样引人注目,这很糟糕,因为数据库是网络经济的中枢。每年,企业越来越多地经由网络达成交易,如果没有数据库以及管理数据库的高速、强大的服务器,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埃里森很清楚这点。世界上将近一半的数据库市场攥在他手里,他相信将盖茨拉下马来,“废黜”他的“王位”,此其时也。
决战不只是在生意场
当埃里森决定要做一件事情时,他从来不会半心半意。他一周只在公司内工作50个小时,而把其余的时间都花在外出冒险上,因为他“绝望地想要留住青春”。他的冒险行径常常把他带到聚光灯下,不过也没少送他去医院。1992年的一次自行车赛中,他将肘骨摔断;几个月前,在冲浪的时候,他不仅弄折了颈椎,肺也被肋骨刺穿。
对他来说,与盖茨竞争并不是只在生意场上。他正在花费4000万美元修建自己的住宅,样子完全仿照16世纪日本一位王子的花园式宫殿(盖茨的广为报道的豪宅不过耗资3000万美元)。如果这项工程的进度使他厌烦的话,他也许会驾着78英尺的快艇“萨哟纳啦”号出海兜风。他在一家航校学习驾驶双翼飞机,但这还不够刺激:他计划购买一架米格—29。他说,这些日子这种飞机便宜了,不过2000万美元。他甚至希望俄罗斯政府还会免费送他一套正宗的原产飞行服。
埃里森在业界以炮筒子知名。这个离婚3次的单身汉,与年轻漂亮的女人出现在社交杂志上的机会,几乎同他的超常经营行为在《华尔街日报》上曝光一样多。Oracle的广告和销售策略都经常遭到非议。埃里森和他的手下在追求目的的时候是不大计较手段的。当直截了当地问他是否习惯于说谎时,他会加以否定,然后充满哲学意味地加上一句:“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会说真话吗?”他会告诉你有一次,他是如何说服女儿相信,匹萨饼是由蛇做成的。
埃里森的影响远及华盛顿和学术圈。1992年,为了支持克林顿当选,他捐助给民主党9.5万美元。去年他没有出钱,也许是因为杰克·坎普(多尔的竞选搭档)是他的朋友的缘故。坎普到8月份的时候还是Oracle的董事。有一次,埃里森在家里举行盛大招待会,出席者中有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会上探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
与科学家的交往反映了埃里森在公司里的主要兴趣所在——技术。他说他的角色只是管研究和开发。“并非我认为销售与服务不重要,我只是对它们不感兴趣,并且也不擅长。”
这话在1991年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当时Oracle差点破产。公司亏损累累,股价下跌61%,埃里森不得不请专门的经理人员来收拾残局。此后他完全摆脱了日常事务管理,专心筹划Oracle的未来。
埃里森计划中的一部分是,只要是能引起人们对公司注意的事情都去做。Oracle曾经狂热投身于互动式电视试验项目,这一试验尽管以失败告终,但却使公司的声名在社会上远扬。1995年的一次调查显示,40%的人知道Oracle,但在1992年只有20%。
然而,普通人嘴里更可能吐出的名字依旧是微软、苹果和IBM。所以埃里森开始了新的一轮公关活动。他向以Windows 为基础的个人电脑发出了挑战宣言,讥讽PC机是一个“过度利用技术的荒谬物件”,倡议开发NC作为替代产品。
“新概念”电脑:网络计算机
所谓NC指一种配置简单却能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运行的廉价电脑。这种朴实无华的装置用的是廉价的芯片,没有硬盘,能够在互联网络上存入或提取内容,售价低于500美元。理论上,NC的所有者将用这种装置收发电子邮件,进行文字处理,并浏览数据库和环球网的网址。为存取电子数据表和电子游戏节目,用户会把专业性很强的应用程序从互联网络上下载,计算税款和玩游戏,然后再把程序送回网络。
埃里森说,“我确实认为Windows 95标志着个人电脑业的顶峰。”他反复强调,传统电脑的价格太贵,操作复杂,不适合普通消费者的需要,而他们开发的新一代网络电脑,不仅价格低廉,使用起来也像电话一样容易。用户可以提着它在全球各个角落,利用一根电话线与任何一个地方的电脑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埃里森到处兜售他的“新概念”电脑,其听众从硅谷的电脑业巨头一直到总统克林顿。
这些听众当然不会无动于衷。由于市场的引导,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日益庞大和复杂,硬件供应商被迫提供性能更高且更昂贵的组件。近10年来运行软件所需的平均配置每天都在不断增长。这是个人电脑不大可能像电视机和电话那样普及的原因之一。
一台标准PC的初期投资额稳定保持在3000美元左右,所面向的市场仅局限于公司、资金雄厚的机构及富有的家庭。此外,一个公司每年对每个个人电脑用户的支持成本达到6000美元,公司也越来越多地考虑每隔两年左右就升级软件的价值何在。在1995年,许多公司并没有急于转到Windows 95上,因为升级的成本太高。埃里森讽刺说,由微软来决定市场,就好像在旧日的苏联,“由国家决定每年生产多少双8号棕色女皮鞋一样。”
软件市场的孪生子?
埃里森说得很明确,打倒盖茨的方法不是往他的画像上甩飞镖,而是要开发出比微软正在卖的货色更好的产品。他认为,网络计算机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它可能会与今天所见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相仿佛,也可能是电话、电视机置顶盒或是电视。例如,用高技术改装后,电话可以成为一种精密的智能电子装置,可用它发送电子邮件,进行电子购物,从事金融交易,当然还可通话。生产网络电视装置是另外一个好主意。这种装置最简单的形式是一台后面带有两个插口的电视机:一个插口接电缆线,另一个接互联网络线(通常是一根电话线)。一旦接通了互联网络,理论上观看者们就能够通过电视在网址间航行,就像现在从一个频道跳到另一个频道那么容易。
网络计算机家族的后台,就是强大的网络服务器,而这将被拴在Oracle的技术上。所有的数据和应用程序都会被储存在——你已经猜到了——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之中。
要么你输,要么我赢
在反对微软的征战中,埃里森有许多帮手。1996年5月,网络电脑联盟正式开张,5大厂商Apple、IBM、Netscape、Sun和Oracle联合公布了NC的工业标准。有70多家厂商立即表示支持制订这一技术规范,它们中有世界最大的消费类和商业电子设备生产商、通信厂家、软件开发商、无线系统生产商、微处理器生产商和外设制造商。摩托罗拉、DEC、三菱和诺基亚等公司承诺将为NC提供其它关键部件。
不过,业界的分析家仍然没有太把NC当回事,至少在NC的前期开发阶段是如此。盖茨直言不讳地说:“联结在互联网络上的其他设备,比如手持数字电话、交互电视终端、网络游戏机以至个人数字助理都只能成为PC的附庸而无法取代PC。越来越多的信息应用设备将进入千家万户,产业的重点是降低这些设备的成本,而不是降低它们的功能。”确实,即使有人能制造出500美元的网络装置,可能也不会有太多的顾客宁愿放弃更昂贵的个人电脑所带来的其他功能。NC会有市场,但还不足以威胁PC的地位。
埃里森并不在乎别人的说法。毕竟,NC同此前的互动式电视项目一样,扯出了Oracle的大旗——埃里森一时成了媒体的中心。“每人都认为微软称霸是不可避免的,”他说,“当然,人们也曾经以为IBM称霸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生产出比PC更便宜、更好用的装置,Windows会走投无路。”
一个荒唐的结论?不管怎样,埃里森有资格说一些荒唐的话。即便他错了,他也还能挣到钱。如果世界成为Windows电脑的大网络,埃里森仍是赢家,因为任何网络都离不开Oracle的技术。
埃里森患了傲慢症,并且是慢性的。他说,“信息时代就要来临了,而这个时代不等于PC时代。如果我们不能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应该被枪毙。”他相信自己已拥有了撬起地球的杠杆,就像阿基米德一样。 电脑oracle拉里·埃里森oracle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