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快专递:谁比谁快?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皮昊)

继电子通讯之后,中国的特快专递市场又成为一块几家国际大公司的逐鹿之地。以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DHL)为代表的一批海外非邮政大型跨国私营快件公司都正将竞争重点转向亚太地区,尤其要在中国市场分到一块大蛋糕。这些有着坚实经济实力作后盾,以周密传递网络和全方位服务项目作基础的海外投资者,正以一步步的行动悄然走进人们的视野。

1996年,DHL率先推出了亚洲次日投递服务,出资400万在阿联酋的迪拜设立了国际投递中心。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同中外运——敦豪合作成立了中外运北空联合包裹国际快递有限公司,在国内70多个城市推出全球速递业务。而另一家美国联邦快递公司(FEDEX)为在亚太开辟新市场甚至不惜重金接下一家航空公司,买下菲律宾的一个空军基地作为东亚管理中心。这家公司还在1996年9月开通了北京——上海——菲律宾的航线,尽早在亚洲实现了次日投递计划。紧接着,国际速递市场的又一大头——澳大利亚天地快件公司(TNT)也在上海设立了“亚洲次日投递网络管理中心”。

在国外大公司日益激烈的竞争下,曾一度处于垄断地位的中国邮政速递(EMS)市场占有率连续下降,1996年上半年在国际方面,EMS的市场份额已滑至45%。尽管邮电部人士对这种风光不再的局面表示理解,但这其中除掉市场发展的因素外,EMS 关键还是输在一个“快”上。

特快专递是以传递速度见长的新兴传播方式,它的市场需求正是来自于用户对速度的追求。随着业务发展,特快专递业者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速度竞争上。国际大型专业公司自办传递网络,自建航空系统,力求使传递速度跟上社会发展的节拍。1996年以来,各大公司竞相开办亚洲次日投递业务即是一例。而作为邮政系统“拳头产品”的EMS尽管依托了庞大的网络优势,具有服务面广、管理严密、社会信誉高的优势,但在传递速度上却往往使客户感到“欲速则不达”。尤其在国内业务中,EMS的专递常会拖期,迟则一天多则数日,令不少客户有苦难言。

邮电系统人士对此认为,这既有内部系统组织结构不合理运转不灵的原因,也与航空运输不畅,邮件常滞留机场有关。为此EMS将作出的近期努力是尽快成立已经获准的邮政航空公司,率先开通广州——武汉——北京和厦门——上海——北京航线,先在速度上与国际接轨。

特快专递:谁比谁快?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