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诞节礼盒》到《我的姑娘星期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武夫)

畅销书与排行榜

从《圣诞节礼盒》到《我的姑娘星期日》0

由于圣诞节的原因,至今没拿到1996年12月中旬以后的资料,所以我们这期的畅销书榜只能列出3周。正如我们在1996年第24期本刊的栏目中所提到的,岁末不会有很多的新书上市。

在这3周的畅销小说榜中,出现了3部新作;确切地说,是只有两部。因为《圣诞节礼盒》一书,到去年12月15日为止,已经连续上榜18周,只是未进入前10名,从我们的列榜上没有反映出来罢了。这部小说的题材,总算在圣诞——新年假期中给人一点温馨的慰藉。

另一部《勿忘此刻》,12月1日初次登榜,在12月15日仍排在第12位,其内容也还带有温情脉脉的意味,尽管主人公是一对不必为贫困发愁的男女。

即使是《死去的男人》(12月8日登榜时排在第13位),也并非一般的警察侦破谋杀案的故事,而是与印第安人的圣山相关的神秘死亡事件,毕竟没有给欢欣的节日带来过多的血腥气味。

如果我们把这3周中占据前10名的总共13部小说综合起来观察,就会发现血淋淋的暴力内容大为减少。《“M”代表怨恨谋杀》算是例外,原因在于这是一套系列侦探小说,犹如我们所熟悉的《福尔摩斯探案》或克里斯蒂笔下的私家侦探波洛的故事。苏·格拉夫顿女士女承父业(她父亲即是一位侦探小说作家),写出了这一系列侦探作品。她的每一部小说以英文字母表按顺序排列,每部书名的第一个字都是字母,然后是那个字母起头的一个词:从A开始,如今写到“M”,已是第13部了。她今后能不能、会不会写到“Z”,甚或26部之后再怎样给作品命名,我们尚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这第13部仍能上榜,说明已取得一定的惯性效应,作家及其作品已在读者心目中取得了信誉。

1996.12.1~12.15.《纽约时报书评》畅销小说榜前十名

从《圣诞节礼盒》到《我的姑娘星期日》1

两期前我们列表简介的《我的姑娘星期日》貌似侦破小说,其实别具一格。该书到12月15日已上榜7周,靠的并不是主人公夫妇所调查的4桩罪行,而是这对夫妇本人。

书名中的“我”,即男主人公,是前总统亨利·帕克·希里特兰四世——单单这个“四世”就够有趣的了,足以暗示读者,该书绝非正襟危坐地侃侃而谈。书名中“姑娘”一词,居然用了极土的俚语,休说前总统,就是粗通文墨的人也不大出口的。而他的夫人桑德拉·奥勃里安竟是国会议员,这在美利坚合众国200多年的历史上也是绝对荒诞不经的,至于把桑德拉叫作“星期日”更含有戏谑口吻。

他们俩都是举止端庄,作风严谨,从来没有非议他们的流言蜚语。亨利初见星期日时,已经平安无事地离职引退;星期日原先是个为民请命的人,她极少在国会山的办公室附近冒险行走,却有两次靠她丈夫的男子汉的力量救助而得免一死。确实,亨利似是由少年杂志《打虎》的读者们有史以来选出的第一位总统。“如果房间里的人有什么共识的话,那就是大家一致认定:亨利·帕克·希里特兰四世可能是世上的一个最正派、最精明、最富有、最具领袖魅力的人,但一旦他失去了星期日,一切事情对他都会变得毫无意义了。”

不幸的是,这两人充当侦探却实在不称职。他们这对新手不但过于和蔼,而且十分懒散。许多的幕后侦破工作都是由他们的政治助手完成的,只是在必要的时刻,才把那些关键的信息拿出来。仅此一斑,我们就可看出,这部作品与其说是侦探小说,不如说是开心的闹剧。如同我们所熟悉的法国影片《虎口脱险》,竟然能把二战中的一段紧张情节写成喜剧,西方作家的这种“化险为喜”的想象力,确是别开生面。 文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