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石第一夫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蔡曙光)
玛丽女士出生于伦敦。1933年,当她遇到了已经是著名科学家的路易斯·利基时,她才是个未受过正规教育的20岁的兼职插图画作者和业余考古爱好者。年长她10岁的路易斯当时是剑桥大学的一名研究人员,已婚,并有两个孩子。但是他们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因而招来流言蜚语。他们结婚后便移居非洲。从此,玛丽在丈夫的影响下,几十年来一直脚踏实地辛勤工作。不久前,83岁的玛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去世时,她在科学上的声望已经超过了曾经比她更出名的丈夫。她的儿子里查德·利基,一位世界级的化石专家说,“路易斯总是一位比较好的宣传员,而玛丽则是研究中的最重要人物。”
什么是玛丽的研究主题呢?30年代学术界盛行的观点是,人类的根基在亚洲。利基夫妇的工作就是改变这种看法,把人类的起源确定在非洲。在路易斯阐述一些重要的——有时是夸大了的——理论的同时,玛丽却喜欢埋头于野外艰难而又实际的工作。她长时间地冒着非洲酷热,不停地搜索、挖掘珍贵的化石和石器,然后加以测量、素描和分类。她曾经对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解剖学家阿兰·沃尔克说,“一些理论常常会变来变去,但基本的数据总是保持不变的。”
镇定自若:玛丽终于成为一名比她那位著名的丈夫更优秀的科学家
在这对夫妇的最重要的发现中,有许多是她个人所为。最早发现之一是在1948年10月,玛丽在维多利亚湖有丰富化石的鲁辛加岛探察期间一颗牙齿引起她的注意,这是一个叫阿氏普罗猿的颌骨部分和颅骨的碎片,是一种中新世原始猿类化石。当时人们广泛认为这是人类祖先的骸骨(现在认为这与类人猿的关系更密切)。玛丽在1984年发表的传记中描述了他们当时高兴得简直忘乎所以的情形。9个月后,他们有了第3个儿子菲力浦。
在奥杜威峡谷,也就是在坦桑尼亚著名的大裂缝峡谷遗址,利基夫妇曾进行了大量的挖掘工作。10年之后,玛丽在此又获得重大发现。当时路易斯因发烧躺在帐棚里,她冲了进去,大声喊道:“我找到他了!我找到他了——我们的人!”这是一个由两个呈棕色的臼齿组成的骸骨,证明是有175万年历史的人类祖先的颅骨,利基夫妇定名为“东非人”(zinjanthropus)。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学家F.克拉克·豪厄尔指出,这一发现标志着对人类进化的严格的科学研究从此开始。
利基夫妇的合作关系是以破裂告终的。到1972年路易斯去世时,他们分开生活已有3年时间——部分原因是他在外面有女人。1978年,玛丽返回到莱托里化石遗址,并获取了她认为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发现:在这个地区有360万年历史的火山灰中非常清晰的人类祖先的脚印,这可能是阿法南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的遗迹,他们不仅是两脚直立行走的——而不像类人猿那样爬行——而且比人们所以为的直立行走的时间要早得多。
1983年,玛丽终于离开了她的野外考察生活,带着她的书和达尔马提亚狗回到了内罗毕,在一个有两公顷面积院子的别墅中安顿下来。这年夏天,她对一位记者说,“实际上,假如给我机会,我宁愿住帐蓬而不愿住别墅。”正像在最近出版的《祖先的情感》一书中,弗吉尼亚·莫雷尔描绘的那样,这位镇定自若,抽着雪茄,喝着威士忌的“考古学的贵妇人”最后看了一眼她所珍爱的那些脚印遗迹,然后把它们用纤维织物、泥土和巨石一层一层地埋起来,以供后人继续研究。(蔡曙光)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