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来越花的花样滑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意)
花样滑冰正在迷失自己的方向,或者说,花样滑冰正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判断取决于你观察事物的角度。几年前,花样滑冰还是一项略显冷僻的项目,只是4年一届的冬季奥运会能吸引人们的注意。现在,花样滑冰的节目则源源不断地出现在电视中,观众们只管尽情地去欣赏,而不必担心这类节目会供不上。花样滑冰正成为一项年产值超过1亿美元的大产业。
从1996年10月到1997年3月,花样滑冰的节目时间表占据了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以及ESPN 体育台等7家电视机构的162.5个小时,其中一半的节目将安排在黄金时间播出。最让人目不暇接的是,1996年12月14日至28日的这两个星期,7家电视台共播出12场花样滑冰节目,它们有各种名号,如“洲际杯”锦标赛、“传奇”锦标赛、职业滑冰锦标赛、美国挑战赛等等。
这些比赛都是怎么回事?谁在管理这些比赛?参加比赛的选手有的都弄不清楚这些名目意味着什么,也不清楚是哪一个推广商将给他们签支票。他们所要记住的就是去演出。
保·威勒说:“我们是站在推广花样滑冰的舞台上,尽快地去处理那些与花样滑冰有关的生意,我们管这叫作挤香肠。你把一堆杂烩拼在一起,挤出来,出来什么你就接受什么,电视推动着一切。”威勒是为数不多的顶尖级的花样滑冰选手之一,他的年收入已达到了7位数。
少数的推广商、代理人及十几个最优秀的滑冰选手掌握着这桩生意中的大部分金钱。1996年10月,米切尔科娃等3人从国际滑冰联盟ISU手中拿到10万美元去参加“洲际杯”比赛,CBS把之称作“奥林匹克冬季节目”,安排在12月28日的黄金时间播出。1996年11月的另一项“金色锦标赛”则更铺张,6位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将争夺100万美元的奖金,男女冠军各拿走20万,第二名各16万,第三名各14万,每个参赛选手都有不错的收入。
在顶级的花样滑冰选手中,“业余”与“职业”的区别已不复存在,对于参加奥运比赛来说,其关键词是“合格的”与“不合格的”,国际滑冰联盟ISU决定你是否合格,这个体育单项组织是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它可以给选手发出场费。
1984年冬奥会女子花样滑冰冠军、前民主德国选手维特已没有资格参加冬季奥运会了,她算是“职业选手”。但有资格参加奥运会的选手未必就比维特等人挣的少,米切尔科娃、埃乔奇等选手的年收入也在100万美元之上。96年冬天花样滑冰的黄金季节里,埃乔奇就购置了一辆价值15万美元的法拉利车。
花样滑冰选手在哪些比赛中露面将决定他是否有资格参加奥运会?国际滑冰联盟的一位官员说:“如果你参加了未被国际滑冰联盟认可的比赛,你就失去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国际滑冰联盟并不是要控制所有的比赛,而只是想保持规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对一项运动的未来至关重要,而电视不关心这个。”
国际职业滑冰联盟IPSU也无法控制比赛,该组织的主席利奇说:“这一运动正被三四个大企业所推动,现在想把所有优秀的选手聚在一起参加比赛已很困难,我们担心比赛过滥,但现在一切运转正常。”
从ABC、ESPN等电视网的收视率统计来看,花样滑冰的收视率比1995年有所下降,但仍然可以与冰球联赛、大学生篮球联赛相比。与国际滑冰联盟有20年合作关系的CBS总裁埃迪·埃诺说:“如果花样滑冰有较完备的规划,那么它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项运动相比。花样滑冰是一项娱乐事业,只不过伪装得像个运动。离运动更远些,冒险性更强些,它最终就会成为一种刺激的时尚。”
花样滑冰受到美国人的关注有一个小小的历史原因,那就是1994年南希·克里根受到哈丁指使的袭击,这两个姑娘是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上的对手。但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原因。“真正的动因是,”埃迪·埃诺说,“CBS失去了美式足球的转播权,而国际滑冰联盟并没有足够的赛事供播出之需,这样,各式的滑冰节目登场了,电视台把它放在黄金时间播出,结果收视率成倍增长,很快,花样滑冰的节目制作从体育部挪到了娱乐部。”
事实上,花样滑冰与娱乐业有着很久远的联系,在30年代,就有滑冰选手去当演员,花样滑冰为基础的舞剧《卡门》及《美女与野兽》等更为观众所熟悉。
曾获得两枚奥运金牌和7次美国冠军的花样滑冰选手本顿1952年时退役,他从60年代起就与国际滑冰联盟谈论推广职业滑冰的可能,但国际滑冰联盟对此不感兴趣。在华尔街闯荡一番后,本顿在1973年组织了世界职业锦标赛。最初几年,相当多的选手害怕参加这项赛事会失去参加奥运会的资格,因此,比赛时断时续。
现在,职业比赛形成了自己的规则,选手们要表演两套动作,各占一半的评分,第一组为技术,第二组为艺术表演,没有时间限制,没有服装限制,没有音乐的限制,也没有灯光效果的限制,一句话,选手们可以在冰上尽情表演,没有什么规定动作。
这种无规则的规则使每个选手都可以获得高分,哪怕他在比赛中出现了3次失误。这与国际滑冰联盟的呆板大为不同,职业花样滑冰选手的圈子很小,每个人都同时为别人工作,有时,选手们的教练就可以充当裁判。在美国职业赛上,一位来自瑞士的选手当裁判,他对威勒说:“对不起,我不得不这样做。”这句没头没脑的话让威勒产生误会,他以为自己没有完成技术动作中最难的一个组合而将被扣分,他回答:“没关系。”裁判则说:“我就是要给你个10分,我就是喜欢你的表演。”威勒说:“谢谢,这不用道歉!”
如此的现象使国际滑冰联盟不认可这类的比赛似乎顺理成章,然而,国际滑冰联盟却对它有很认真的态度,该组织主席、意大利人辛奎塔说:“我们从职业比赛中学到的东西也许正是我们的未来,花样滑冰应该有更广的范围。我们没有睡觉,我们在思考。”也许在1997年,国际滑冰联盟就会推出一项“摇滚锦标赛”。他们担心更多的优秀选手会去参加所谓“职业赛”,那类比赛更吸引观众,男选手更疯狂,女选手更性感,他们担心失去金钱和控制。
职业选手中的另一类人则试图建立一个自己的组织,既不受ISU的控制,也不受IPSU的控制,同时也不必被国际管理集团IMG之类的体育经营商所左右,他们最理想的模式是ATP——职业网球选手联盟,自己去和电视网谈判,去制定比赛计划和分配奖金。
威勒说:“阻碍这一计划成功的只是我们这些职业选手之间的距离,我们都太忙了,而且我们已经挣得不少了,不想挣得更多。”
不论花样滑冰选手的组织形式将会怎样变化,(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将更趋向职业化),对这项典雅、优美的运动而言,更多的会是一些更花哨的表演。
在NBA职业篮球今年这个50岁生日之际,有一位专栏作家曾提出这样的设问:100岁的NBA会是什么样呢?他的答案之一是更加罗德曼。
也许,花样滑冰的未来会更加麦当娜?
花样滑冰职业比赛已是“作秀”,选手们用各式服饰吸引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