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圆桌(33)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刘慷 布丁 杜比 王辉)
你那儿不拿水煮饭?
刘慷
我和老朱只见过3回面,但我愿意把他引为朋友,因为老朱很有学问,并且因此而很有名气。这里边当然有虚荣的成分。
朋友老朱每次都对我提及他去过一趟德国。我想象老朱这样有学问的人,出过国不算什么新奇的事,他的意思绝不是要炫耀什么。所以当老朱第三次提到他去过德国时,我追问他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老朱说他的体验就是:人嘛,都是人,是可以相互理解和沟通的。这句话由别人嘴里说出来我会觉得故弄玄虚煞有介事,但由老朱说出来又像是句废话,所以我听了十分失望。
我明确表达了这份失望,指出“人都是人”这样的话说了等于没说,老朱也没有反驳。但当老朱开始“痛说革命家史”时(老朱前此已经对他们这些上年纪的人在年轻人面前“痛说革命家史”和“宏观指点人生”的不自觉“恶习”作了剖析),我才想到经历过人不是人的时代的人是不会把“人都是人”当成想当然的事的。
老朱还从德国学来一句话,我听不懂,翻译过来也不知所云;叫“你那儿不拿水煮饭”。我追问其意何在,老朱却给我讲了另一件事,说的是从德国坐火车去波兰。火车驶进波兰边界的时候,列车播音员除了提醒大家带好行李物品旅途愉快之类,还不忘了加一句:“在波兰,房子是修在露天的。”列车上的乘客都会心地笑起来,老朱于是知道这是一句幽默。但是老朱不笑,因为不知其幽默何在:哪儿的房子不是修在露天里呢?哪儿的房子不是用来遮风挡雨的呢?
的确是这个理,所以听懂了这句话的人才会笑:它提醒大家,地区与地区和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大。笑不出来的人恰可能是未及体味到这一层。
最近偶尔翻到一本情绪十分亢奋的书,其中对用刀叉吃饭表示十分厌恶,考证和号召说筷子比叉子文明,所以要坚持——并让洋人也要正确地——使用筷子。换了老朱过去的脾气,他肯定会动用他的学问指出“筷子”说与“刀叉”说一样无聊,但现在他会一语带过:“你那儿不用水煮饭?”
跟夏威夷做爱
文 布丁 图 王焱
每年夏天,我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学会游泳。遗憾的是,这个目标到现在还没有实现。7年前,我学会在水中漂起来,到如今仍是憋足一口气向前爬几下,朋友们对我游泳技术的最高评价是:你这孙子真有两口气!
这种讽刺使我很难把游泳当成一项主要的娱乐来对待,尽管我内心十分喜欢游泳,那可以看到很多身材漂亮的姑娘呢!
最近,学会游泳的念头异常强烈,原因是我有可能去夏威夷玩几天,不会游泳的人到夏威夷去玩,那是什么感觉?我看过一个跳伞运动员的一篇文章,他说在空中就是与天空做爱。由此看来,游泳就是和大海做爱。如果我到了夏威夷,却不能和夏威夷做爱,你说那是什么感觉?
此外,我坚信我身上有为国争光的责任,或者至少有为国不丢脸的责任。到了夏威夷,世界各地的人一脱光:你看这瘦小的中国人,还不会游泳!
所以,我的出国准备工作就是锻炼身体,学会游泳。每天坚持练哑铃,并找来北京各大饭店、体育场馆的游泳价目表,准备利用工作之余迅速学会游泳。
然而,对游泳的长期学习已使我产生心理障碍,总在为不会游泳寻找借口,我甚至在想;也许日光浴也不错,那是不是和太阳做爱?
一位朋友得知我的全盘想法后为我找到了借口:
第一,海边未必是身材漂亮的人才去,绝对会有种种肥胖的外国老太太在夏威夷。我的体态虽差,但心态更不好,瘦人有瘦人的权利,何况我肚子上有点儿赘肉,能反映出中国人吃得不错,不算为国丢脸。
第二,跟夏威夷做爱的方式是冲浪,不是游泳,就像与天空做爱的方式是特技跳伞,而不是坐飞机。所以,我应该学冲浪或者潜水。
可惜,这一回,这些借口没能说服我。尤其第二条,已完全把我划归性无能的行列,游泳至少是爱抚的动作吧,我连爱抚都做不出吗?这股怨气也许会让我学会游泳。
人生几何
文 杜比 图 王焱
我这里要说的并非曹操诗作中的“人生几何”,而是实实在在的几何学。
年轻时,曾听长辈教诲,人生是一条线,今日的努力决定着明天的收获,老师们还要说:小学时代、初中时代、高中时代及大学时代,显然是在一条线上截出来4个线段,这样的线段当然还可以继续划分下去。
我总觉得这路划分毫无实际意义,直到某一天,我在酒足饭饱之后抽出自己的皮带。
那是一条我系了10年的皮带,质量很好,皮带上有一道道皮带扣刻下的痕迹,反映出我的腰围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成长起来。那些痕迹发黑,看来都需要一两年或两三年才能打磨出来,看着那根皮带,我想:人生本不是这样的一些线段吗?
我决定把这根旧皮带一如既往地系下去,想着我腰间就记录着自己的沧桑,心里就觉得踏实,人也显得厚重。
当然,除了人生的直线,还有其它的几何问题。
我的一个朋友,姓唐,绰号叫“唐三角”,几年来一直忙着解决三角问题。
另一位朋友,绰号“圈子”,说话时总爱来一句:“圈子里的人如何如何”,他为人圆滑,在他所谓的圈子里左右逢源。
唐三角事业停滞,生活狼狈。“圈子”却蒸蒸日上,广告圈、记者圈、演艺圈、黑道圈都能如鱼得水,因此,最近他的外号也发生了变化,他不叫“圈子”了,他叫“奥迪”,奥迪是4个圆圈相连。看样子,没有什么能阻止他把自己的外号改为“奥运”。
学习的动力
王辉
老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印证这句话的正确,我要讲一件事。早年间,我在学校里念书,有一门课叫作“工具书使用法”,讲课的是一位50来岁的教授,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他要教会我们使用各种中文工具书,以查找各类先贤说过的话,写过的诗,用过的字。
可惜,我的兴趣不在于此,整天抱着武侠小说看。古龙的小说里讲到一种功夫,名叫“天地交证阴阳大悲赋”,有个有学问的同学告诉我,这是古龙开的玩笑,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写过一篇《天地交证阴阳大乐赋》,说的也是功夫,我听罢立刻问他有无“大乐赋”,他说他也只是听说过这篇文章的题目。
这一下,我的兴趣来了,琢磨那写的究竟是个怎样的“大乐”。我立刻去图书馆查阅各种唐代文集,没找到。这一下,工具书使用法的重要就显出来了。我找出教材,自学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就满怀信心地走进了图书馆。这里就不重述查找的过程了,总之,一个小时后,我在图书馆3楼的古籍阅览室里找到了白行简的那篇大作以及诸多好看的文字:比如妓女的诗作,古代房中术等等。
我把这消息告诉给那位有学问的同学,他听罢,立刻去小卖部买了一个崭新的硬皮笔记本,从此后每日都沐着朝阳去古籍阅览室抄好文章,我也跟着去。
那阵子,学校里有一帮教授正在编一部《全元文》,天天泡在古籍阅览室里,我们俩抄书时不免忐忑,生怕有哪位教授发现会骂我们没出息,只识糟粕。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大乐赋”的研究整理工作使我们获益匪浅,那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的“工具书使用法”得了90多分,以前我总怕我会不及格呢。而我的那位同学,益处更大了:他毕业后留校,在图书馆中担任整理古籍的工作,编辑出版了一大套古代言情小说,现在则已经读到了明清文学的博士。 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