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设下的陷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大树)
无盖污水井向小袁军张开了死亡之口
1996年12月21日,对于12岁的袁军和他的母亲赵真真来说,本应是一个愉快的周末。母子俩在朋友家聚会,直到晚上1点,才准备回家。
天色已晚,而他们等车的地点——西安市兴庆路北段因路灯损坏,显得更加昏暗。赵真真做梦也没有想到,距她们两米之遥,一眼没有井盖的污水井,已向她的爱子袁军张开了死亡之口。
出租车司机刘军利日后回忆说,那晚上路很黑,挺近了我才发现路边有一个女的带着一个男孩在拦车。我把车停稳后,见小孩他妈先走上来开车门,还没上车,就听见她一声惊叫,我赶紧下车,跑过去就见她趴在地下一眼没盖的污水井口,疯了似地叫唤。我知道坏了,孩子掉井里了。
事发当晚,西安长乐西路派出所民警及联防队员从陕西省假肢厂借来6米长的梯子,市消防二中队消防战士开着消防车,公安新城分局刑警大队10余名民警、市政工程管理处40名职工闻讯后都以最快的速度从四面八方赶到出事地点下井营救。市政工程管理处先后在长乐路、环东路、顺城北路等路段打开30多个污水井盖,同时,又在大白杨的污水出口处搜寻。
但一切似乎都为时已晚。据当晚第一个下到井下营救小袁军的第四军医大学军人戴建国介绍,他和出租车司机刘军利,出事后不久便找来绳子绑在腰上下到井中,但没想到水流那么急,他自己也差点被冲走。当时他心里想,孩子怕是没救了。记者在日后的采访中,曾考察了西安污水道管的出水口,其直径达两米,水流速每秒2—3米,挟携着各类污物,奔腾而下。面对这汹涌的水流,一个从近10米高处突然跌落的人又有多少抵抗力?更何况一个孩子。
小袁军落井后第二天上午,西安市政府秘书长王志强专门就营救事宜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现场会,强调要不惜一切代价营救,打捞小袁军,对通向污水出口处进行全面搜寻。西安市市长冯煦初,在听取了市公安局和市政工程处的有关汇报后,十分动情地说:“家长把孩子养到12岁太不容易了!我们的工作稍有失误,就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他要求公安部门要在近期内立案侦破这起偷盗井盖,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件;对收购、冶炼井盖和破坏市政设施的人员也要严惩。
西安市政部门出动了百余名工人,昼夜打捞,连续6个昼夜,终于在12月28日上午11时50分,在西安西北郊团结污水排放库,距出水口70多米处打捞到小袁军的遗体。
12月21日,成为西安青年路小学安全警示日
住整个营救打捞过程中,西安市民对小袁军的不幸表示出了极大的关注。当地传媒也纷纷派出记者进行跟踪报道。“袁军落井事件”成为古城1996年岁末的焦点。
《三秦都市报》王牌栏目“新闻追踪”的两部热线电话在冬日的严寒中热得发烫,负责报道该事件的记者李亚军更是忙得焦头烂额。他说,市民在表达对袁军的同情之时,更多地表达了他们对无盖污水井这一社会公害的痛恨。家住吉祥路的陕西摩托厂职工刘女士打来电话反映,邮电科研设计院门口的一口井盖已丢失一个多月,至今没有补上,我们走夜路总提心吊胆,两岁多的女儿有次拉着她从井口边过时说:“妈妈,宝宝掉下去,妈妈就没有宝宝了。”家住黄河厂的傅国梁先生在电话中讲了自己一次亲身遭遇:去年一个雨夜,因万寿路没有路灯,他摸黑骑车回家时,一不留神,整个人从自行车上跌了下来,脸都磕破了,眼镜也找不见了,从地上爬起来时才发现,自行车前轮卡在了无盖的排水井里。他说:“偷盗井盖的贼太可恨了,但我搞不明白,西安怎么总有些路灯长年累月不亮!”
袁军生前的母校西安青年路小学全体师生致函《西安晚报》,信中说:“提起袁军,我们痛心不已,一个品学兼优的同学离开了和他相处6年的老师、同学,离开了对他关爱备至的父母亲人。尽管同学们不相信自己的小伙伴坠入无盖污水井,天真的童心仍盼着袁军的归来,可事实却让老师们彻夜难眠。我们大声谴责盗窃井盖的不法分子。我们全体师生不会忘记袁军离开大家的日子——12月21日,它已成为我校的安全警示日。”
谁来对井口盖的丢失负责?
西安市公安局在“袁军落井事件”发生后迅速成立了“打击盗窃、破坏下水井盖等市政设施违法犯罪活动指挥部”,决定集中一周时间,对全市所有废旧收购站(点)、冶炼厂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凡发现收购有下水井盖、井篦等市政设施的,一律立案侦察。经过突击检查,已缴获下水井盖7个,收审犯罪嫌疑人6名。
袁军与母亲赵真真
对于“袁军落井事件”应担负主要责任的西安市政部门,近期成为各方压力的承受中心。事件发生后,他们连日出动百余人,对市区大街小巷进行检查,加补井盖井篦20余个。该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安近年来所丢失的井盖80%属于被盗,市政部门也想了许多办法,如将边远地区的大管道井盖焊死。1994年还耗资30万元为部分井盖井篦加防盗链条,但仍不断有被盗现象发生。市政监理所设有补盖小组,并配备专车用于补盖。但丢失井盖不仅仅是我们市政部门的事,还涉及到物资再生部门,立法、执法部门及个体收购队伍的管理,企业炼铁炉的管理,还有公民爱护市政设施意识的加强和举报意识的增强。他强调说,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靠综合治理,也要靠广大市民的配合。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小袁军落井事件发生一周后,《西安晚报》记者在西安的一些街道上却发现还有一些仍张着“大口”的无盖井。记者在纺织城国棉三厂南门口看见不宽的路面上,一无盖井张着黑洞洞的大口,吓得行人车辆远远绕行。见记者拍照,几个下班的纺织女工围了过来,愤愤地说,这口井没盖已有好长时间了,晚上这段路又没有路灯,她们每次下夜班途经此地都提心吊胆的。一位骑车带着孩子的男同志走上前说,这口井曾摔过不少人,每天到幼儿园接送孩子,一路过这地方就让人担心。
记者随后又在堡子村发现,路边有4个1米多深的排水井没有井篦子。一位姓陈的卖香烟摊主告诉记者,这里常有行人不慎摔入井口,扭了脚踝,摔伤胳膊,“10月份一个妇女掉下去,还是我给拉上来的。”记者拉住几位骑车的学生,问他们走这条路怕不怕,“不下雨还好说,下雨后水一淹,连井口都看不见,那才真害怕。”
西安市现共有排水管道750公里,共有井盖井篦27363个,遍布在160多平方公里的全市大街小巷。1995年全市丢失井盖井篦1081个,一名年仅4岁的幼童田冬,就在这一年落入无盖井中,丧失了幼小的生命,令全体市民震惊。当时有关部门就一再表示要记取教训。然而令人不解的是,1996年西安井盖丢失现象不但没有得到扼制,反到愈演愈烈,丢失总数增到1344个。直至酿成今天袁军的惨剧再度上演。
管好一个小小的井盖真就这么难?
《三秦都市报》记者在距西安仅一步之遥的咸阳市采访时发现,该市市区的井盖就基本完好无损。据咸阳市城建局张文辉局长介绍:咸阳市政部门下辖91条城市道路,长110多公里,共有井盖5000多套。1995年以来,基本没有出现过井盖空敞现象,其主要作法有两点:一是在主干道加强巡查制度,谁管多长路段、多少井盖,全部记录在册。每天巡查。井盖丢失,当即补上,不能过夜。若没补上,发现一次,通报批评;发现两次,待岗检查,只发70%工资;二是在城乡结合部和偏僻小巷,使用户县安全井盖和宝鸡复合材料井盖,前者偷不去,后者偷去也没用,因此没有丢失。
记者随后考察了上述两种井盖,一种是由户县中山社会福利机械厂生产的,由该厂厂长尚中山发明的获国家专利的HD一1型安全井盖,这种井盖装有两套密码锁,只有掌握钥匙的人才能开盖,严密坚固,安装使用方便。另一种是由宝鸡市政部门研制的一种混凝土井盖,号称“贼不偷”,它比现在通用的铸铁井盖轻,而且价格便宜。宝鸡市作为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过去井盖被盗现象也十分严重。1994年底,该市市政部门投资40万元支持“贼不偷”井盖的科研与生产,获得成功,并在全市更换了这种产品,至今没有一个丢失。
看来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那为什么又总没有解决呢?
小袁军去了,悲伤的不仅仅是他的父母亲人。在他的母校,同班的同学们为了表达对自己昔日的中队长的怀念,决定将他的座位一直保留着,直到毕业。很多去该校采访和慰问的人,隔着教室的窗户,望着那个空荡荡的座位,心里非常难过。
袁军的班主任任庆英(左)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她抱着袁军的母亲哭诉道:我从一年级把他带到六年级,就这么不见了 铸铁井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