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椟还珠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吴捷文)
世说成语
在许多发达国家,超市已经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我在国外生活期间,绝大部分的日常用品都是在超市中购得的。这两年,看到国内的超市也不断涌出,心想这又可以与国际接上一轨了。
一日陪妻逛超市,刚到门口便被身着制服、神态严肃的保安人员伸手拦住,原来妻子挎着一只女式小包,他要我们先去存包。我说这包很轻,没关系的。保安人员似觉奇怪,看了我一眼就不吭声了,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出他在笑我的见少识陋。于是只好存包。进门之后,妻子选购,我无所事事,便又东张西望。只见有几个工作人员,在超市里不停地走动着,货架乱了不去整理,货物少了不去添加,而只是以警惕的目光在“上帝”的身上扫来扫去。显然,超市的存包处,巡逻员,并不是从方便顾客购物的角度来考虑设置的。而是为了防范顾客。他们的立足点,是建立在与顾客对立的基础之上,只要走进超市,便是怀疑对象。况且那些守门的、存包的、巡逻的人员费用都要计入成本,人头不少,商品的价格又能比普通商店便宜多少呢?如果没有方便顾客和价格低廉这两点,超市的存在大概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遭到淘汰也只是时间问题。
买椟还珠是出于《韩非子·外诸说左上》的一则成语,讲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楚国人要把珍珠卖给郑国人。为包装商品,楚人做了一个极为精致的盒子(椟)“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结果郑人买下了盒子,却把珍珠还给了楚人。后人多以此喻说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行为。
由超市想到接轨问题。与国际接轨,现在是一个比较时兴的词。它说明我们这个有过闭关锁国经历的国家,已越来越注意与世界的交往和融合了。但要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恐怕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要求人们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工作习惯、运作机制等等,都应该而且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报载某市建了一个图书超市,挂牌服务,电脑管理,不仅按“国际通用模式”摆放图书,而且还开辟了“国际通用”的抄书间。恕我孤陋寡闻,真还不知道“国际通用”的抄书间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们已经在很多方面按国际通用模式开始与国际接轨,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运动俱乐部等等,展现出了一片片新的天地。但当我看到一个1994年已经倒闭的企业居然在1996年被几个带“中”字头的权威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确认有“中国企业最佳信誉”,有的地方领导“明确表示”XX俱乐部的运动员不能转会到外省市俱乐部的时候,我不由地感到,要与国际接轨,还任重而道远。 超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