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价与名牌战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开山)
今年年初,上海男士令实业发展公司曾举办“男士令20世纪珍藏品系列发布会,”推出200件超级羊绒衬衫,每件售价5999元。消息一出,满场哗然。
时隔不久,浙江的一家小有名气的服装生产企业也推出了自己的惊世之作:10件零售价共50万元的高档西服,相形之下,男士令围绕200件衫衬的一系列公关活动就有小巫见大巫之感了。
10套西服是为庆祝金华专卖店开张而特制,款式豪华,选料昂贵:钮扣用镶嵌宝石的纯金制成,每颗3000元左右,面料是进口高档的,每米值5000元。“50万元能买几套海德绅西服?”这家企业向消费者发出反问。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海德绅的心里自有一把算盘:一套西服12枚扣子,值3.6万;面料3米,值1.5万;而西装零售价分三档,分别是6.8万,4.8万和2万元。这样一算,海德绅白白赔进制做成本不说,甚至连原料费都找不回来。
按公司负责人的说法,此举意在树立企业形象,打打知名度。海德绅赔了本,但赚来了吆喝。即如此,吆喝也就非同一般地响亮。
但消费者并不买帐,一件西服能卖6.8万,这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一经广告传播,人们久积在心里的无名之火便迅速渲泻出来。一位高炉工在致海德绅负责人的信中写道:“我在炼钢炉边已战斗了5个春秋,流了多少汗水,留下多少伤疤,你是无法想象的,这本是我的骄傲和自豪,但我现在感到很可悲,因为我5年的劳动所得,还不够买你公司的一套西服……。”
这位工人的言辞或有过激之嫌,因为毕竟有人买得起带金扣子的衣服。但他所代表的却是消费者普遍声音,当地报纸开辟专栏,电台开通热线,参加讨论的人异常踊跃。海德绅犯了众怒,“50万元能买几套海德绅西服?”的豪言不得不撤了下来。
海德绅总算出了名,但并非有口皆碑的好名声。而且,这种知名度又能持续多久呢?年初男士令曾令上海媒介大大地热闹了一番,但现在,谁还记得男士令的那一出好戏。
在提高企业知名度的问题上,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提价还是降价是管理者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今年初,长虹电视机率先降价,拉开彩电业竞争的帷幕。市场份额迅速提高,巩固了长虹做为国产彩电第一品牌的地位。降价使消费者享受到实惠,也为自己树起名声。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汽车大王福特在本世纪初汽车业的激烈竞争中几度沉浮,最终选择了降价而站住脚跟,迅速壮大。日本的本田公司本是生产摩托车的公司,挤进汽车制造业时正赶上70年代的石油危机,其他厂家以提价应付危机,本田则维持原售价。终于,本田脱颖而出。
现代化大生产的目的在于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消费群越大,企业知名度越高。可口可乐人人喝得起,万宝路每个烟民都抽得起,所以它们的品牌竟值三四百亿美元。男士令与海德绅的衬衣、西服要成为知名品牌,消费群恐怕是最大的问题。试想,对于海德绅的拥有者,穿着件人人不知的衣服与人斗富有何乐趣! 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