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上半年中国软件市场分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据电子工业部统计,1995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销售额比1994年增长了35.5%,其中软件增长38.8%,服务业增长32.8%。从增长率上看,我国软件市场的增长大大高于世界平均15%的增长率。
但是,从构成国内计算机市场的软硬件所占的比例看,1995年硬件占76%,比1994年还多两个百分点。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则各下降了1%。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与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不相吻合。
从世界范围看,目前计算机产业中软硬件比例大约为55∶45。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软硬件之比大体接近这个比例。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比例也超过了30%。预计到2000年,全球软件产业(包括信息服务业)的比重将占整个计算机产业的60%。由此可见,软件发展的滞后将会对我们的计算机产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今年上半年情况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原来预计今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增长率在31%,现在看来可能高于这个数字。这是由于用户需求有所增加。
第一,Windows 95中文版问世,应用平台向Windows转移速度加快,由此带来了很大的市场需求。
据统计,到去年年底,在桌面系统中,DOS的市场占有率为32%。随着3月Windows 95中文版的发布,预计DOS的市场占有率将下降到20%以下。系统平台向Windows转移,为开发商带来新的巨大市场,国内已有不少厂家看准这个市场,纷纷推出支持Windows 95的产品。其中中文平台继续成为主角,中文之星、UCDOS/UCWIN、Richwin、天汇等都有新版问世。
第二,多媒体带动了个人软件消费。
多媒体热持续不退。各种品牌的多媒体PC纷纷登场,价格越来越被普通人接受,促成了电脑进入家庭,而这又造成了个人消费类软件市场的迅速形成,教育软件、游戏软件和光盘读物成为个人消费的主要对象。国产大型游戏软件已渐成气候。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也促进了正版软件成为消费主流。
第三,Internet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信息服务业在我国计算机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本应成为信息服务业主体的数据服务业和网络增值服务的比重却偏低,总和只有5%左右。这一现象有望在Internet强大势头的带动下有所改变。
中国的信息服务业不是因为Internet或Chinanet才兴起的。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和北京图书馆等单位,早已开展了相关的联机服务业务,建设了相当数量的数据库,但这些服务或是利用专网专线,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或是利用电话线,异地联机查询费用很高,很难有广大的用户群。
现在,覆盖全国的Internet骨干网已基本建成,信息增值服务有了大发展的基础。Internet给中国人的最大冲击,恐怕还是观念上的,人们有了自觉地获得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这是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也是信息业者呼吁多年始终收效甚微的。数据库服务和网络增值服务在信息服务业中的比重有望在近期内超过10%。
总体看,今年国内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市场销售额将突破200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之比大约为4∶6。
1994、1995年中国计算机市场营业额 亿元人民币
国内信息服务业市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