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成语:治丝益棼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吴捷文)

世说成语:治丝益棼0

在广州,曾听人说:如果你想尝尝上当受骗的滋味,那就请买“集资房”。所谓的集资房,就是一些单位在没有办理必要的手续和证明的情况下,利用农民的宅基地,搞起的商品建筑。广州市委早就下文对这类建筑定性为非法建筑,明令禁止买卖、抵押、出让,并对其供水、供电、公证及办理入户等,都亮出了禁行红牌。然而,有些执行政策的管理部门,却将有关规定视为一纸空文。有的地方政府还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集资建房办公室,水照供,电照通,公证处也照样办公证。甚至连管理国有土地的省国土厅,还允许销售商在其办公大楼里举办集资房的展销活动。一些认真执行政策的管理部门,对那些有权有势者无可奈何,于是就只能转告消费者“购房者只能自食其果”,把矛盾转到了不知底细、最需保护的消费者的头上。

管理部门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帜做违章违规的事,现在并不新鲜。君不见,每当报刊征订时期,多少管理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向其管辖的单位、个人硬性摊派征订任务。有的则向下级单位下达指标,要求必须完成,否则的话,年终评比就要受影响。有意思的是,一个街道办事处的上级管理部门,要求该办事处向辖区内的单位推销有关文明建设的录像带,一套3盘,360元,企业、单位多有怨言,街道办事处也觉得有损形象,工作难做。如果这个办事处不能用这种不文明的手段去完成推销文明产品的任务,到年底还评不上文明单位,那才叫冤得厉害呢!

这种种现象令人想起出自《左传》的“治丝益棼”的成语。“治丝益棼”原先讲的一个道理是说整理蚕丝找不到头绪,结果会越弄越乱,后人就以此比喻解决问题不得要领,反而使问题越来越难解决。借用这个成语引申,实在觉得现在有些管理部门不是在治乱,而是在添乱。如山东省临清市检察院反贪局为了筹措新建检察院办公楼所亏缺的数百万元资金,根据市领导所批的“临清市检察院办案罚没的款子,可以不交财政而直接用于建办公楼”的条子精神,而给当地狠添了一阵乱。他们不作调查,不按程序,而仅凭“个体户只要能经营下来,都要偷税漏税”的主观想象,就对个体户大动干戈,不管经营者是不是遵纪守法,都用偷税漏税的罪名课以重罚,一张口就是三万、五万,甚至十几万,不交钱就扣人,什么时候交钱什么时候放人。至于他们怎样确定偷税漏税,如何算出补交税额,就连当地的税务部门都搞不清楚。这样的管理部门,难道不是越管越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