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心文明时代的职业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刘天时)
提到职业病,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科普片中煤矿工人粉尘侵蚀不堪入目的肺叶,或者纺织女工因“三班倒”而疲惫不堪的样子。其实,这已是翻过去的一页。据统计,目前不论是世界还是中国,矽肺、铅中毒一类传统职业病的发病率,已随生产条件的改善而不断下降。新技术和新的作业环境带来了新的污染,职业病的防治正面临新挑战。
电脑、空调——新技术带来新的污染源
现代化办公大楼与矿井、纺织车间,“简直没法比”,前者显而易见地高效、洁净而又要安静,后者脏、乱、吵加上低效率,已成“千夫所指”。但近年的科研和临床却都已证明:电脑带来低电磁辐射、比例失调的正负离子数、荧屏闪光及噪声;空调带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粉尘颗粒浓度增高;喷涂墙壁、化纤地毯和人造革沙发释放甲醛、甲苯、丙酮等十多种有毒物质……这些以前十分稀罕的化学毒物,正登堂入室,可能构成危害职业健康的新的粉尘。
先说说电脑。不久前,北京医科大学劳动卫生研究室对包括“银河”计算机中心在内的30多家新闻、外交、石油、航空部门的计算机室进行调查,作业场所的气象条件、噪声、照明和电磁幅射强度,均超出了正常人体适宜限值。报告单上的“主诉症状”有:神经系统(头昏、失眠、多梦);视觉系统(眼干、眼痛、视物模糊);晶状体浑浊检率为12.8%(一般人群只有1.3%);皮疹皮炎的发病可能性是一般人的十几倍。
空调帮助我们“恒温恒湿”,使得四季如春。但近期的科研却表明,“空调其实不等于致适气象”,空调隔离了自然空气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空调房间工作的人,上呼吸道疾患发病率(比如感冒、鼻炎、咽炎和气管炎)明显比在自然空气中工作的人高,肩、肘、腰和膝关节疼痛者在全年处于空调室的人中也极为常见。而所谓“恒温恒湿”,从生命体的生理节律和自我调控角度来说,也是不科学的。长期舒适的气温条件,降低了人体中热应激蛋白,使正常的季节适应能力退化。有调查数据表明,处在恒温恒湿环境下的人对气温的变化比常人敏感,而又缺乏生理防御能力。
现代化办公室普遍采用的喷涂材料、化纤地毯以及聚脂家具则更是新的污染源。据测定,似这类办公室中空气污染物达300余种。再加上空调封闭房间里不自觉吸烟者竖起的大烟囱,空气质量可想而知。看似清洁明亮的办公室常常使衣冠楚楚的先生小姐头昏脑胀、疲乏、恶心、嗜睡,甚至呼吸困难。
紧张、压力——引发职业病的心灵污染
“最让人不舒服的不是这些,而是你感到身后老有什么追着你、赶着你,你得不停地向前奔,可是发现老是扑个空,来不及喘气,你又得向前。但你知道目标是人家订的,你得随时准备改变方向和加快速度……”
吴海燕,大学中文系毕业,而后进了做服装生意的外贸公司。本来业务没什么复杂的,可是每天从早忙到晚,除了忙业务还要给领导写报告,帮团委组织秋游,接电话发传真。吴海燕老是担心经理不满意,同事瞧不起。
竞争压力和职业紧张虽然在卓别林时代就上了电影,但它不但没随工作环境的改善而缓解,反而正在加剧。快节奏高效率正在诱发各种职业心理疾患。
我采访吴海燕的时候,她正在家中休假,她笑笑说,“我是装病呢。我就是懒得见人。烦。”
烦燥焦虑似乎已成为现代单位人的普遍情绪。对机房工作人员的调查数据表明,“噪音大”怨声最多,而机房中的“噪音”不外乎电脑的启动、击键、传真机的声音,再加上鞋踩在地毯上的动静。比起机声隆隆的车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
“这当中最主要的是心理作用,心理上的烦燥、焦虑放大了感觉。”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研究室胡佩诚先生这样解释职业紧张和心理压力。
除了工作节奏加快,职业紧张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工作能力的个人预期、实际能力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譬如说,一个秘书自以为每分钟能打40个字,而实际上她只打了30个,更糟糕的是老板要求:60个/分钟!感叹号的直接后果是血压升高、心率加速,胆固醇含量超标;对工作不满、对前途忧心忡忡等心理反应相互强化,导致行为倾向于寻找发泄出口。而吸烟、饮酒、喝咖啡、频繁就诊不但于工作无补,而且会更加损害健康:溃疡、呼吸道感染、胃肠功能紊乱甚至精神错乱。
这并非骇人听闻,随着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型倾斜,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可能不但得到科研上的认定,而且有临床证明。
“现代疾病分类中有1/3可划为心理精神疾病,另有1/3属于生理、心理双重作用的心身病,剩下的1/3才是单纯遗传因素引发的疾病。”胡佩诚医生分析,随着技术进步,职业病诱发因素中的物理、化学因素可能会逐渐减少,但心理上的病毒却有扩散的趋势。由胡佩诚医生主持的糠尿病心理集体治疗便是临床重视心理因素的实例。
关掉空调,打开窗子,栽花种草,这些“革命运动”可能改变物质环境,但信息技术不断加剧的职业紧张和心理压力,只能靠口香糖、拳击手套来缓解吗?
从手工作坊到机器生产的流水线,生产作业方式的变革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骄傲。
但机械化、自动化带来的高生产率是以将人纳入流水线成为机器一部分为前提的。个人不再参与从制胚到烧陶整个过程,陶罐的创造者变成了只会制胚或者只会描花的机器。更重要的是,重复单调的劳动,往往会使肌肉、神经、骨胳的疲劳得不到缓解,以致受伤。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腕部拉伤而无法继续工作的失业人员已占整个失业人员的1/4。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仅美国每年就有33万人腕部有痛伤,芬兰的机器操作工中80%以上有腰背椎疾病,瑞典、丹麦也达到50%以上。在我国,随着机器生产的普及,加上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的不合理用工,重复性劳动积累损伤并发症也随之上扬。据调查,仅电子行业从业人员,腰痛率53%,肩痛47%,背痛46.5%。而且80年代后的趋势表明:并发症人群由蓝领向白领蔓延。
键盘·椅子·最人道的效率追求
摆脱职业病困扰的出路只有两个:一是摆脱工作,二是改善工作环境。
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希腊词根的解释是工作正常化、自然规律化。它关心的焦点是如何使“机适人”,而不是急功近力地“人适机”,或者大大咧咧将人抛到环境中顺其“自然”。从工程设计到作业时间安排,从工作大环境的调适到操作台上旋钮的花纹,坐椅材质的化学成份,人类工效学试图在“人—机器—环境”之间建立缓冲带。
“劳动卫生关心的是中暑了怎么办,怎么解暑,预防医学关心的是怎么避免中暑,而人类工效学关心的是如何创造人体的致适温度。”北京医科大学劳动卫生研究室主任、人类工效学专家王生教授认为,工效学是大机器生产时代弊病的“一剂缓药”,如果将工人从流水线上拖回手工作坊是不可能的,那人们致少可以努力让工人的坐椅更舒服一些。
王教授设计并申请专利的“多维可调节坐椅”就属于这一类。高度、水平方向均可调,而且设有可前后调动腰靠支架,据说,完全按照人体尺寸设计的坐椅,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保护健康。
人体尺寸概念的最早提出虽遭不屑,但却是工业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当年,德国汽车无法进入日本市场的原因之一就是,德国汽车的驾驶座位与方向盘之间的距离超过了日本人的臂长。
工效学的“人道”就在于将“舒适”与“效率”并举。天津大学李崇斌先生几年来致力于人与计算机界面设计研究。不同他人,李的研究注意力不在解决计算机运算速度和容量,而是指向键盘——键盘的最佳高度,键盘与水平与手臂的最合自然状态的夹角,使操作者最快最易到达键盘字符的排列位置……
“要效率也要舒适”。工效学体贴入微地告诉人们:击键速度要保持在每小时10000次以内,每天击键时间不能超过4—5小时;每隔1—2小时要休息15分钟;前臂与键盘的水平夹角以5°~10°为宜;坐姿要保持身体与腿的115°夹角,工作台与坐椅的距离应为27.5±2.5cm……
工效学的这番细语柔肠在多大程度上能得到实现,一方面取决于国家社会对职业健康的关注和认识深度,另一方面也牵涉到医疗保障的科技、经济能力和法制行政的干涉力度。
环境优雅的机房有导致现代职业病的危险
健康新概念·职业相关疾病·千呼万唤职业病防治法
健康的概念自1948年写入联合国宪章以来,近50年来不断衍进,心理、社会因素的加入使“健康”突破了临床局囿。“不得病不是健康,健康生理、心理及精神3方面不可或缺的完美和舒畅。”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细致无比:从“眼睛明亮”到“牙齿洁净”到“无头皮屑”到“走路轻松、富有弹性”。但从健康标准的提高并不能乐观推论职业危害、职业病已经灭迹。相反,新的生产方式的采纳,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职业病似乎出现扩大趋势。
“与职业相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的提出和临床研究就为适应新的现实。
健康意识的健全和新流行职业病的发作,使现代职业病研究将重点转向神经系统和微观作业环境的监控。因职业病属于赔偿性疾病,所以许多新的流行职业病虽然上了医生的诊断书,但并未列入国家法定职业病名单。就我国而言,既有“乡镇企业尘毒噪声作业点”卫生合格率为36.89%,职业病检出可疑率高达15%,又有大量的空调病、电脑终端综合症等时髦病。一方面国家卫生劳动部门默认“我国将进入第三次职业病高发期”,一方面法定职业病名单仅包括矽肺、石棉肺等传统病99种。而更令人忧虑的是:我国目前除《劳动法》中对职业病的泛泛之谈外,并无专门的职业病防治法。各地对职业病防治的依据不清,而对企业劳动保护的监察责任不明——仅限于各地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的“合理建议”。
从宋元时代的记载“石磨伤肺”,到几世纪以来甚嚣尘上的矽肺、石棉肺,再到今天的电脑终端综合症、病态办公大楼病、重复性工作压力并发病,人类职业化的道路似乎坎坷难料。
“职业病是可防的吗?”新的生产方式也许可以治愈“宿怨”,但“新愁”随之而来,而且更强大,从身体到心灵无孔不入。职业病似乎成了文明的伴生物。
人类的乐观自信需要更深刻的反思和更全面的行动。
WHO提出的个体健康标志
1、精力充沛,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条件变化;
5、对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有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形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国家卫生部卫生监督司劳动卫生处黄建生处长认为:像电脑病、空调病,这些职业病可以说是新技术新作业环境的产物。职业病的范围好像越来越宽了,遗憾的是这方面的预防工作现在还没有开展。
杨霞女士:目前列入法定保护的职业病有99种。电脑、空调、重复性劳动带来的职业疾病还没有被考虑进去。并没有建立有关方面的劳动卫生标准。
国家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局职业卫生监察处陈百年处长:从法定意义上讲,电脑、空调一类新的作业环境或者职业紧张引起的“不适”算不上职业病。首先它还没有得到医学上的确认,电脑带来的电磁辐射究竟有多大,空调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空气质量还没有定论。这方面的劳动保护还没有提到日程上。劳保是无止境的,劳保程度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我国目前劳保程度还很低,不能跟国外比。在国外,腰疼也被算作职业病;在国内,只能算在人类工效学理论探讨的范围内。当然,对已经确认的一些新的职业有害因素,劳动部门虽然没有硬性劳保规定,但还是做了些原则性业务指导,比如建议使用视屏屏蔽网。至于缓解心理压力和职业紧张,那是更遥远的事。 职业病法定职业病职业环境分析